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7篇 |
免费 | 192篇 |
国内免费 | 1000篇 |
专业分类
27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侵染期的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 D43品系体外都包裹着一个透明的体鞘。为探明体鞘对线虫侵染力的影响, 了解鞘蛋白(sheath proteins, SPs)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幼虫的免疫抑制作用, 本研究通过化学方法使拟双角斯氏线虫D43脱鞘, 以对寄主的致死率和侵入点数量为指标, 与包鞘线虫比较对大蜡螟幼虫的侵染力; 采用乙醇提取的方法获得线虫鞘蛋白, 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鞘蛋白进行鉴定分析; 从血细胞数量和酚氧化酶活力两个方面评价鞘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0.5%次氯酸钠处理20 min可以保证95%以上的线虫存活和脱鞘。与包鞘线虫相比, 脱鞘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显著降低, 致死时间延后, 节间膜侵入点数量显著减少。以35%乙醇提取的鞘蛋白提取物可鉴定出6种鞘蛋白, 其中一个被鉴定为丝氨酸蛋白酶。此外, 血腔注射鞘蛋白提取物可导致试虫血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酚氧化酶活力受到显著抑制。由此说明, 体鞘对拟双角斯氏线虫D43的侵染力具有显著影响, 鞘蛋白在抑制寄主昆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2.
细菌的生物量是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细菌生物量估算方法主要根据其体积的大小进行换算,但换算的方式也不尽一致。对细菌体积和细菌碳含量主要的测定方法、体积与生物量之间换算系数、换算模式进行介绍,评述。认为流式细胞术是测定细菌体积较为合适的方法,X-射线微量分析法是测定单个细菌生物量(碳含量)最合适的方法,异速生长模式是目前生物量换算过程较为常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23.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设计课程教学,将制药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实验教学项目设置成入门、进阶和自主3种项目等级。实验项目内容由浅入深、逐级递进、层层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线上教学手段和竞赛机制的支持。实践结果表明,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两个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论文撰写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值得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224.
[目的]通过研究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传入植物体内的昆虫内共生菌种类,探明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形态及时空动态.[方法]以B型烟粉虱、棉花、番茄、豇豆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PCR检测烟粉虱取食后传入植物体内的共生菌种类;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Rickettsia传入植物后的分布及形态;利用q-PCR技术检测豇豆叶片中Rickettsi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体内含有原生共生菌P0rtiera、次生共生菌Ricfettsia,Hamiltonella和Hemipteriphilus,但只检测到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传入棉花、番茄、豇豆植物体内,并可在植物体内存活、转移.在3种植物体内Rickettsia均分布于叶片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烟粉虱、棉花、番茄组织内的Rickettsia形态基本一致,但豇豆中Rickettsia在形态上较小而钝圆.相同数量的烟粉虱取食,在豇豆体内最先检测到Rickettsia.随着烟粉虱取食时间的增加,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当无烟粉虱持续取食时,一定时间段内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先下降再小幅度上升,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传入棉花、番茄、豇豆叶片中的Rickettsia与B型烟粉虱体内的Rickettsia高度同源.[结论]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取食传入植物体内,分布并存活于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并可在植物不同叶片之间转移;在不同植物宿主中,Rickettsia的形态会发生轻微变化;烟粉虱对Rickettsia的传播效率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5.
近年来全球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防治指南提出了“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 cure)的概念,即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消失,但现有抗病毒治疗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对既往临床试验中经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乙克)治疗后的CHB患者HBsAg下降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显示,经乙克治疗随访后达到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者的HBsAg下降高达0.95log10IU/mL,显著高于未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者的0.32log10IU/mL(P<0.01),而经氢氧化铝佐剂治疗随访后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0.49log10IU/mL)者与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0.36log10IU/mL)之间HBsAg下降无统计学差异。乙克组治疗过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骤升(ALT flare)在HBsAg下降>1.0log10IU/mL者中较多见,氢氧化铝组未观察到此现象。回归分析显示,乙克治疗后HBsAg下降的影响因素有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感染的HBV为B基因型、治疗过程中ALT出现10倍增高,以及基线血清HBsAg为高水平。结果提示,乙克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对降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有一定效果,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针对HBsAg的中和性抗体被动免疫+乙克主动免疫”的“三明治”治疗策略可能会提高“功能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226.
227.
百合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正交实验法对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中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例、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5个因素进行研究,优选出简便可靠、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例为1∶6,提取时间3h,提取次数3次。以溴邻苯三酚红(BPR)为显色剂,基于Co(II)H2O2体系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OH)使溴邻苯三酚红(BPR)的颜色发生变化,采用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的变化值,研究百合皂苷在此体系中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对照实验表明:百合总皂苷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人参皂苷强。 相似文献
228.
S/D法处理凝血因子浓缩物类制品的病毒灭活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为指示病毒 ,验证应用有机溶剂 /去污剂 (简称S/D)法灭活血液制品中病毒的生产工艺 ,并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四种凝血因子浓缩物类制品 (中间品 )的病毒灭活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制品中TNBP和Tween80终浓度为 0 3%和 1 0 % ,在 2 5± 1℃处理 6小时后对于包膜病毒确有显著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229.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大豆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是大豆数量性状遗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栽培大豆科新3号为父本、中黄20为母本杂交得到含192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构建了含122 个SSR标记、覆盖1719.6cM、由33个连锁群组成的连锁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等农艺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共找到两个株高QTL,贡献率分别为9.15%和6.08%;两个主茎节数QTL,贡献率分别为10. 1%和8.6%;一个蛋白质含量QTL,贡献率为9.8%;一个单株粒重QTL,贡献率为11.4% .通过遗传作图共找到与所定位的4个农艺性状QTL连锁的6个SSR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应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而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0.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微粒酶免疫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对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机会性感染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1998~2006年期间,我院共发现77例HIV感染者,其中上海户籍患者占了50.7%,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以30~49岁为主,传播途径中以性传播最常见(40.3%)。早期症状常被忽略,以消化道及肺部真菌、假单胞菌感染,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皮损等就诊于各科室。多重或多部位的机会性感染可见于大多数临床已发病患者。结论 HIV感染的及时诊断,对感染者的治疗、机会性感染的预防以及减少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