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335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对米曲霉原始发酵液中耐热木聚糖酶进行纯化和酶学特性研究,利用甘蔗渣为碳源培养米曲霉,通过超滤和阴离子交换柱两步纯化得到木聚糖酶XynH1,分子量35.402kDa,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SDS—PAGE分析,推断XynH1为XylanaseXynF1,分子量为35.402kDa。XynH1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0,酶活为442.2IU/nag,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6.0和65℃,80℃以下及pH4.0~10.5范围内较稳定。  相似文献   
33.
本室以前已经报道了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多肽,apelin-13,通过激活ERK1/2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本文研究14-3-3信号蛋白是否参与apelin-13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ERK1/2信号途径,探讨apelin/APJ系统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14-3-3、pRaf-1、Raf-1、pERK1/2、ERK1/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MTT方法观察14-3-3抑制剂Difopein对VSMCs的增殖作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14-3-3和Raf-1蛋白复合物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显示,apelin-13(0、0.5、1、2、4μmol/L)浓度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以2μmol/L最为明显;2μmol/L apelin-13时间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在4 h增加最为显著;14-3-3蛋白抑制剂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Raf-1磷酸化、ERK1/2磷酸化、cyclinD1及cyclinE表达;免疫共沉淀方法发现apelin-13诱导14-3-3与Raf-1结合增加,而Difopein明显抑制两者结合;MTT法显示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Apelin-13通过14-3-3/Raf-1复合物-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4.
 为测定我国两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untranslated region,UTR) ,分析二级结构差异与毒力变化的关系 ,分别从 D2 - 0 4、D2 - 44株感染的 C6/ 36细胞及鼠脑中提取总 RNA.以该 RNA为模板 ,利用 RACE法 ,分别扩增了 D2 - 0 4、D2 -44株的 5′和 3′末端 c DNA片段 .将其分别与 p GEM- 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测定上述 c DNA插入片段的序列 .用 RNAdraw软件预测 D2 - 0 4、D2 - 44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D2 - 0 4、D2 -44株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分别有 96和 454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编码区 59位 C(D2 - 0 4 )→T(D2 -44 ) ,使 D2 - 44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 ;3′端非编码区有 1 5个核苷酸不同 ,其中 T(355)→ A,T(32 6)→ G引起了所在位置二级结构自由能变化 ,且分别位于两个保守序列区 (conserved sequence,CS)CS1、CS2 A.这些位点变化可能与毒力有关 .  相似文献   
35.
辽东山区次生林木本植物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森林木本植物的空间格局有助于揭示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与潜在的生态学过程,且对林分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0—50 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辽东山区4 hm2温带次生林样地多度10的树种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大部分树种呈现聚集格局,聚集格局树种的比例随尺度增加而降低;在32 m的较大尺度下,随尺度增加,随机和规则格局成为树种分布的主要形式;(2)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55.9%的树种呈现随机格局,其余大部分树种在10 m的尺度下呈现聚集格局,且随尺度增加,规则格局成为主要形式;(3)在完全随机零模型下,树种属性(林层、径级和多度)显著地影响种群聚集度,而在异质性泊松过程零模型下,树种属性对种群聚集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综上,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和树种属性部分解释了辽东山区次生林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而言,生境异质性的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次生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36.
以产酸性淀粉酶菌株Bacillus sp.CN7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α淀粉酶成熟肽基因,将该基因插入表达质粒pSE380中,构建重组质粒pSE380-cn7a。将重组质粒导入到Escherichia coli JM109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酶经Sephacryl S300、Ni-NTA纯化后测定其酶学性质。重组酶CN7A的最适温度为65°C,最适pH为5.5?6.0,对可溶性淀粉的Km值为3.784g/L,最大反应速度为101.2mg/(L·min),该酶的热稳定性不依赖钙离子。  相似文献   
37.
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是两栖类动物免疫球蛋白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其免疫球蛋白轻链的类型和基因结构已经研究清楚,3种轻链类型分别为:ρ、σ和typeⅢ.通过克隆测序,并对3种轻链重组cDNA克隆的VJ基因片段的连接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表达的3种轻链中,仅有少量的N和P核苷酸的插入.σ轻链基因的体细胞VJ重组主要依靠微同源重组.而在ρ和typeⅢ 轻链中这种方式不是主要的,ρ和typeⅢ轻链或是通过VJ基因片段的直接连接或是部分删除后连接.研究结果为研究免疫球蛋白轻链多样性产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8.
细胞分化抑制因子(Id)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Id分子(分化抑制因子/DNA结合抑制因子)是一组对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可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哺乳类动物细胞含Id1~Id4 4种Id因子.该分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发育、成熟、生长、分化以及死亡等.自1990年发现Id分子以来,有关该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肿瘤发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Id蛋白已成为研究细胞生命过程以及探寻治疗人类疾病有效靶向药物的一类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39.
秦利鸿  付新华 《昆虫知识》2009,46(1):125-128
对短角窗萤Diaphanes sp.和胸窗萤Pyrocoelia pectoralis Olivier幼虫的捕食行为进行观察。发现短角窗萤捕食蚯蚓而胸窗萤则捕食蜗牛。利用扫描电镜对短角窗萤和胸窗萤幼虫的头部及口器进行观察比较。发现2种幼虫均具有1对侧单眼,1对发达的、左右对称的3节触角。2种幼虫口器非常发达,具1对锋利的、中空的镰刀状上颚,1对下颚须,1对下唇须,1对内颚叶。2种萤火虫口器最具特别的结构在于:短角窗萤上颚的2/3处内侧着生1个球形结构,上面着生1层齿状结构,而胸窗萤则在上颚基部内侧弯曲成齿状突起。  相似文献   
40.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小麦后代高蛋白株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蛋白小麦突变株与受体小麦(对照)相比出现了条带的增加、缺失、扩增带深浅等变化,也出现了与受体小麦不同而与供体大豆相同的扩增带.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小麦可以引起后代基因组DNA序列变化,扩大小麦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