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近年来,克柔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对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已引起高度关注.克柔念珠菌耐药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唑类药物作用靶酶结构的改变、真菌细胞膜上外排泵过度表达、真菌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等.克柔念珠菌对唑类的耐药可能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克隆获得的具有双重辅酶依赖性的热带假丝酵母xyl1基因,通过表达载体pGAPZB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固定该重组菌,研究固定化条件下玉米芯水解液的发酵特性,实现对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转化xyl1基因的巴斯德毕赤酵母X-33的总酶活达到1.64U/mg。固定化细胞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 6.0、30℃、接种量20%、装液量28%、转速130r/min,木糖醇转化率为37.5%。为生物转化法大规模生产木糖醇以及乙醇提供新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993.
芥蓝-菜心种间三倍体CCA的合成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心-芥蓝异源四倍体(AACC)为桥梁亲本,通过与亲本芥蓝(CC)回交和未成熟胚培养,在芸薹属蔬菜中首次获得基因组为CCA的异源三倍体(2n=3x=28).该异源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开花期、株型、叶形、花色等略偏向于芥蓝;A、C染色体组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减数分裂终变期不同花粉母细胞中形成的三价体数变动在1~8个,多为4~5个,后期Ⅰ染色体分离不均衡,有14/14、13/15、16/12、17/11和18/10等分离方式,与亲本芥蓝(CC)回交的结子率一般较低,蕾期人工授粉可达0.29%.  相似文献   
994.
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木霉属Trichoderma Pers.真菌是土壤习居菌的主要成员,其中一些种对土传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Samuels1996),在土传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广泛应用,另外土壤中的木霉还能促进植物  相似文献   
995.
将草菇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草菇菌株VH3的菌丝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分别提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为模板,构建含Cor1基因和GPD内标基因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Cor1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草菇V23菌株的Cor1基因未经低温处理的表达量最大,低温处理后表达量持续下降,在6h达到最低值,8h开始该基因的表达量上升;而VH3菌株Cor1基因低温处理后表达量明显增加,2h达到最大值,4h下降,但6h开始上升,10h又下降。通过推测Cor1基因表达与草菇耐低温特性有相关性,为今后利用草菇自身的抗寒机制进行遗传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综述大气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免疫功能、生长发育、肿瘤生成等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大气颗粒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犬细小病毒四川流行株分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犬粪便中分离到1株细小病毒,在F81细胞出现明显的CPV病变,电镜观察可见细小病毒样粒子,进一步理化性质鉴定该病毒具有细小病毒的特征,表明所分离病毒为CPV,命名为CPV-04-08-CN-6.根据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VP2全长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CPV04-08-CN-6 VP2基因全长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与CPV参照株的VP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12个核苷酸发生错义突变,导致4个氨基酸发生变异.VP2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CPV-04/08/CN-6在细小病毒分类上属于CPV-2a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海马内注射后大鼠学习记忆的变化及雷公藤甲素(TR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SD雄性大鼠90只(200-220g).将实验动物分为:右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NS+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KA+NS)、右侧海马注射海人藻酸后雷公藤甲素灌胃干预组(KA+TRP).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5天、7天、14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动物空间位置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和形态.结果:与NS组(NS+NS)比较,KA组(KA+NS)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CA1区的神经元出现胞体肿胀、排列散乱等形态改变及神经元的丢失(P<0.05);TRP组(TRP+KA)与KA组比较,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从第5天起缩短(P<0.05),跨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5),神经元形态好转,数目增多.结论:KA 海马内注射,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神经元形态的改变;雷公藤甲素干预治疗,能够改善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999.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角蟾科成体标本和蝌蚪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确定该标本为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对其进行再研究发现,宁陕齿突蟾伏牛山居群与模式产地居群的主要特征共同之处为,吻端钝圆;瞳孔纵裂;肩背部前方有长方形深褐色斑,背部大疣粒断续相连形成4条纵行肤褶.补充描述了伏牛山居群的形态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伏牛山居群雌雄蟾的胸部均有两对密布角质刺的胸腺;雄蟾前臂粗壮,前臂内侧密布黑色角质刺;第1~3指着生黑色婚刺;雌蟾腋下散布大量白色疣粒;成熟卵径3 mm、动物极黄灰色、植物极乳黄色;5月中旬至6月为繁殖季节;蝌蚪发育需越冬.宁陕齿突蟾在河南伏牛山的发现,使角蟾科动物的分布向东延伸了近4个经度.  相似文献   
1000.
记述中卷甲螨科中国1新纪录属:杜卷甲螨属Dudichoplophora Mahunka,1982,及中国1新纪录种:网杜卷甲螨Dudichoplophora reticulata Mahunka,1982.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