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5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13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记述了中国1新纪录属,髋管蓟马属Coxothrips Bournier,1963,以及2新纪录种,即驼峰髋管蓟马C.gibberosa(Kudo,1989)和塔莱髋管蓟马C.tarai(Stannard.1970);并首次描述了塔莱髋管蓟马的雄虫.总结了髋管蓟马属的属征,提供了新纪录种的形态描述、特征图以及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63.
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杂草的生态适应性。粗山羊草基因组中26个CCT基因进化分析后发现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G中的13个Aet CCT成员出现了快速进化;Group A中有42.1%的位点存在正选择效应,表明快速进化提高了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CT结构域在Aet CCT家族中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布差异较大,特异Motif可能是不同亚家族基因间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Aet CCT4、Aet CCT7、Aet CCT8、Aet CCT11、Aet CCT12、Aet CCT16、Aet CCT17、Aet CCT19、Aet CCT21和Aet CCT2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钟效应",呈现出24 h的节律性表达,且基本都处于快速进化的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参与花期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64.
现有的四环素诱导调控系统基于两个单独的质粒分别表达反式结合蛋白和外源基因.其缺点是在建立转基因定量表达动物模型时,需要制备和维持两个动物品系,再进行杂交才有可能获得双转基因后代,步骤繁琐,难度较大.针对上述缺陷,本研究尝试将反式蛋白rtTA表达框和低背景响应元件Ptight组装到同一个载体上,构建为严谨型单载体模式的诱导表达系统pTRE-Tight-rtTA,并通过两种报告基因的表达对其调控活性进行了研究.含有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pTRE-Tight-rtTA-Luc和pTRE-Tight-rtTA-EGFP报告载体分别转染猪肾PK15细胞并经强力霉素处理,均可成功诱导报告基因的定量表达.在等摩尔转染条件下,单载体系统的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双载体系统(Dox-1 000 ng,10 倍;Dox-10 000 ng,8 倍).该诱导型单载体系统的成功构建为外源基因的定量表达提供了新手段,为转基因定量表达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65.
66.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天敌人工助迁、人工饲养天敌释放、作物邻间作措施、物理防控、隐蔽性施药等。相关技术措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大豆蚜、麦蚜为害严重的大豆产区和小麦主产区共建立了4个规模较大的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7.
68.
69.
丁(鱼岁)不同群体间形态学差异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新疆朱家湖丁(鱼岁)群体、73水库丁(鱼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我国的丁(鱼岁)群体的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朱家湖群体与73水库群体较为接近,而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相距较远.判别分析亦可将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分开,准确率达100%.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0个引物对丁(鱼岁)朱家湖群体、73水库群体和捷克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引物S440在捷克群体扩增出的450bp片段为该群体特有的标记片段.朱家湖群体、73水库群体、捷克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4%、22.67%和18.42%;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967、0.9035和0.9309;遗传多态度(π)分别为0.1539、0.1489和0.1142.表明朱家湖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变异.三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6868-0.9496,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8-0.238,分子方差分析发现群体内方差占总方差的83.96%,群体间的方差只占16.04%,由此推断三群体间遗传分化并不大.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中国烟管蚜属Vesiculaphis del Guercio,该属隶属于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长管蚜族Macrosiphini,中国已知两种:番木瓜烟管蚜Vesiculaphis caricis(Fullaway)和中国新纪录种,马醉木烟管蚜V.pieridis Basu。文中提供了中国物种分种检索表,对新纪录种提供了不同生物型的形态记述、特征图和照片,包括1个兼有无翅孤雌蚜和有翅孤雌蚜性状的特殊个体的描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