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菊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菊花分子育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导入外源基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菊花的株型、花色,提高抗虫性、抗病性,增强对寒冷、干旱、盐碱的耐性。近年来,选用不同类型的启动子构建新型载体的研究也为改善菊花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这些都预示着菊花分子育种的研究逐渐走向全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2.
敌百虫对水丝蚓的毒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急性毒性方法测定了被不同浓度敌百虫毒害的水丝蚓(Limnodilus hoffineisteri)半致死浓度(LC50),利用测定酶活性方法检测了水丝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中毒后水丝蚓喂饲的强壮水螅(Hydra robusta)SOD的改变。(1)敌百虫对水丝蚓48 h LC50为3.29 mg/L。敌百虫对水丝蚓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低浓度1~4 mg/L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但随浓度增加至5 mg/L,SOD活性开始下降。(2)用1~8 mg/L中毒后的水丝蚓依次喂饲水螅,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作为重要的杀虫剂或作为防治鱼病的药物,对水丝蚓造成胁迫,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其为食的动物的生存,以至危害生命。  相似文献   
123.
去甲斑蝥素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鼠单克隆抗体3A5与去甲斑蝥素(NCTD)制备偶联物,ELISA检测结果表明:3A5-NCTD偶联物保持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克隆生成法测定结果显示:3A5-NCTD具有比NCTD更强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内移植肿瘤,ip给药,3A5-NCTD和NCTD的ILS值分别为111%和37%。结果说明在腹腔肿瘤的治疗方面3A5-NCTD具有比游离NCTD更强的治  相似文献   
124.
TLR3(Toll like receptor 3)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中克隆得到TLR3 cDNA序列,全长为2937 bp,包括107bp的5′非编码区、10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909个氨基酸的2730 bp的开放阅读框。TLR3全长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信号肽、18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1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胞内TIR结构域(IL-R1 homologous region)。同源比对显示,斜带石斑鱼TLR3与其他已报道硬骨鱼类的TLR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52%—6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TLR3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具有较广的表达分布,其中在前脑、体肾和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斜带石斑鱼后:在皮肤中TLR3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感染后第7天开始上调,并在第10天达到高峰;而在脾脏中,TLR3的表达量在感染6h时就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TLR3在抗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维甲酸(RA)是一种能够诱导腭裂发生的致畸物.研究显示γ-氨基丁酸(GABA)在腭板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GABA是否参与了RA诱导的腭裂发生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小鼠胚胎腭板间充质细胞(MEPM)为研究对象,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0.2、0.67、2.0和 6.7 μmol/L)对MEP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GABA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atRA(2.0 μmol/L和6.7 μmol/L)显著性抑制了MEPM的增殖,并促进了细胞凋亡.atRA(0.67、2.0和 6.7 μmol/L)显著性降低了GABA合成的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GAD67)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但对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β3(GABAAR-β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没有影响.1.0 μmol/L的GABA逆转了atRA(6.7 μmol/L)对MEP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atRA通过下调GAD67的表达,减少GABA的产生,抑制MEPM的增殖和促进MEPM的凋亡,从而可能影响腭板的发育,诱导腭裂形成.  相似文献   
126.
记述了中国1新纪录属,髋管蓟马属Coxothrips Bournier,1963,以及2新纪录种,即驼峰髋管蓟马C.gibberosa(Kudo,1989)和塔莱髋管蓟马C.tarai(Stannard.1970);并首次描述了塔莱髋管蓟马的雄虫.总结了髋管蓟马属的属征,提供了新纪录种的形态描述、特征图以及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7.
乔中东  王莲芸 《生命科学》2012,(11):1302-1307
自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有关克隆人的伦理学争论就一直喋喋不休。世界上的各种政治组织和各国政府都明确反对生殖性克隆,而科学家们则对克隆技术的不完善心存疑虑。为了克服克隆过程中的伦理学障碍和技术缺陷,科学家们在核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异种核移植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等。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甚至能发育成个体,这些方法使克隆技术不再破坏胚胎,避免了伦理学纠纷。尽管科学技术在进步,但是人们对克隆人仍有很多不解和困惑。从自主、不伤害、行善和公正等四大生命伦理学原则着手,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尽管克隆人不会搞乱人际关系,不会减少人类基因多样性,也不会克隆出类似希特勒的战争狂人,但是,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却剥夺了克隆人的自主性,对克隆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所伤害,违反了公正和行善的原则。因此,是否可以克隆人在伦理上仍然是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为了探讨F1L重组蛋白作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分离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shz分离株为模板,扩增F1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F1L,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结果:PCR扩增出F1L基因全长1023bp,共编码340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70位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第285~313位氨基酸为跨膜区。SDS-PAGE分析表明获得了约57.4kDa的融合蛋白,在Western-blotting检测中,融合蛋白可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构建F1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新疆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的防治及疫苗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背景】此研究为“十二五”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项目中创建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而设。【方法】以转双价双成抗虫基因(cry1Ac+cry2Ab)棉和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肼强阳)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在荒地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2种方式,于2011年5月一2012年3月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生育进程、棉吐絮瓣数、絮瓣脱落率、自生苗等生存竞争能力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杂草化的风险,并探讨、验证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结果】在荒地条件下,以2种方式播种的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5P5基因棉与非转基因棉相比,上述各项指标的竞争能力总体上未表现显著优势。【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在荒地条件下生长无杂草化风险。同时,研究证明,在荒地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采用撒播和3cm深度播种方法检测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在生存竞争能力上的杂草化风险,在测评上有互为参照效应,为定性评价新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的杂草化风险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0.
现有的四环素诱导调控系统基于两个单独的质粒分别表达反式结合蛋白和外源基因.其缺点是在建立转基因定量表达动物模型时,需要制备和维持两个动物品系,再进行杂交才有可能获得双转基因后代,步骤繁琐,难度较大.针对上述缺陷,本研究尝试将反式蛋白rtTA表达框和低背景响应元件Ptight组装到同一个载体上,构建为严谨型单载体模式的诱导表达系统pTRE-Tight-rtTA,并通过两种报告基因的表达对其调控活性进行了研究.含有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pTRE-Tight-rtTA-Luc和pTRE-Tight-rtTA-EGFP报告载体分别转染猪肾PK15细胞并经强力霉素处理,均可成功诱导报告基因的定量表达.在等摩尔转染条件下,单载体系统的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双载体系统(Dox-1 000 ng,10 倍;Dox-10 000 ng,8 倍).该诱导型单载体系统的成功构建为外源基因的定量表达提供了新手段,为转基因定量表达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