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6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柳蝙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7~2000年在黑龙江和吉林东部地区,对柳蝙蛾的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该地区柳蝙蛾多数个体2年完成一个世代,分别以卵和幼虫2次越冬。每年6月底、7月上旬,幼虫转移到水曲柳上危害。上树后的幼虫,在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发育了6龄仍未化蛹。在水曲柳人工林中,主要危害2~20年的水曲柳人工幼林的干基部(20cm以下)和干部。水曲柳蝙蝠蛾的发生量与林龄和林分结构密切相关。以水曲柳人工纯林以  相似文献   
992.
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晓薇  朱睦元 《遗传》2000,22(3):144-148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 2n=26,NF=52,核模式5+8;饰纹姬蛙 2n=24,NF=48,核模式6+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故保护蛙品种资源多样性,不仅要从整个群体上考虑,而且要针对每个品种(或类群)进行保护。 Abstract:The karyotypes of Rana limmocharis boie,Rana j.Japonica,and Microhyla ornata from Wenzhou were studied.The karyotypes of nine populations of Rana limmocharis boie,four populations of Rana j.Japonica and three populations of Microhyla ornata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me specie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have the same amount of chromosome and karyotypic formulae. Rana limmocharis boie and Rana j.Japonica have 2n=26,NF=52 and 5+8 karyotypic formulae.Microhyla ornata has 2n=24,NF=48 and 6+6 karyotypic formulae.But some dissimilarities were found among them.First,the number and sequence of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m,and then the secondary contriction (SC)or satellite (Sat)were also different.It was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s of same specie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have diversities.Conservation of frog genetic diversity must be considered of not only the genetic 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total frog population but also that of every frog breed.  相似文献   
993.
Insecticidal protein gene CrylA (c)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oxin gene) was pl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psbA5'- and 3'- regulatory region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 chloroplast to construct Bt expression cassette, which was ligated with selectable marker aadA cassette and homology regions of tobacco ( Nicotiana tabacum L. ) chloroplast genome to generate transformation vector pTRS8. Leaves of tobacco plant cv. NC89 were transformed with particle bombardment method, plastid transformants were selected by their resistance to 500 mg/L of spectinomycin. Some transplastomic plants were toxic to the third-instar larvae of Helicoverpa zea, and the growth of the survived insects was remarkably inhibited. Genetic and molecular analyses of T1 and T2 progenies of plants with highly efficient insect resistance showed that Bt toxin gene had been inherited in progenies, and spectinomycin resistance was inherited maternally.  相似文献   
994.
995.
健康的植物中生活着多种多样但分类学结构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所有可接触到的植物组织中定殖.这些微生物群落赋予植物宿主健康优势,包括促进宿主植物生长、营养吸收、抗逆性和对病原菌的抵抗力等.植物菌群及其相互作用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多种因素决定着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虽然从19世纪开始植物菌群就被人们所认识,但对其功能及应用的相...  相似文献   
996.
余子贤  钱瑶  李家兵  李小梅  唐立娜 《生态学报》2022,42(20):8276-8287
小流域的水质恶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首要污染源。当前对非点源污染的管控仍存在难监测和难治理的问题,明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非点源污染风险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分辨率影像解译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期厦门市后溪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方法计算研究区网格单元的网格污染指数(GPI);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非点源污染风险的时空变异,对风险区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汇"景观占流域面积的67.86%,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分布呈现北低南高;十年中,非点源污染风险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GPI=0.27)。通过分析风险区的土地利用构成发现耕地面积的缩减(减少67.08%)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增加43.02%)是污染风险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计算了风险区转移矩阵,发现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区呈现出中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和"汇"景观区域转移的趋势。基于"源-汇"景观格局理论计算的网格污染指数(GPI)可以有效地对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值进行表征,是评价和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风险的可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短角球白蚁(Globitermes brachycerastes)肠道元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一个新型β-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bgl17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通过克隆与异源表达得到纯的Bgl17酶蛋白,根据Bgl17对底物的水解活性测定其稳定性及动力学参数,利用薄层层析确定其水解产物。【结果】该酶属于糖基水解酶第一家族(GHF1),对其特异性底物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lc)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 °C,最适pH为5.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以pNPGlc为底物比活力为115.69 U/mg,以水杨苷为底物比活力为297.39 U/mg。以pNPGlc为底物时,其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分别为0.81 mmol/L和227.27 μmol/(mL·min)。在稳定性方面,该酶在50 °C处理1 h仍可保持50%的活性,在pH 5.0和6.0条件下,该酶的半衰期为1 h。【结论】该酶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对水杨苷水解活性高,这点不同于已知的β-葡萄糖苷酶,推测其更有利于木质纤维素复杂结构的降解;该酶的最适温度远高于白蚁生存环境温度,可为研究白蚁降解纤维素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周侃  张健  虞虎  钱者东 《生态学报》2022,42(14):5574-5585
科学评价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及其影响,是提升各种人类活动空间监管准度的基本前提,对保障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牢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价值。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运用改进的人为扰动强度指数测算模型和人为扰动行为调查台账数据库,定量评估1980—2018年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的时空变化过程,诊断影响一般扰动及失范扰动的驱动力与主要因素,探讨人为扰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980—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人为扰动强度提升3.237%,长江源园区人为扰动强度显著低于澜沧江源和黄河源园区;2000—2010年人为扰动增长较为显著,而在2010—2018年趋于平稳,表明2010年以来生态保护措施和监管执法尺度更趋严格,并对三江源人为扰动过程产生明显遏制;以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城镇化及原住民传统生产生活活动、游憩利用活动是人为扰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道路及沿线配套设施、原住民生活设施和水电设施建设是国家公园内失范人为扰动的主因。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驱动因素与监管问题,建议实施精细化用途分类分区管制、激活并规范市...  相似文献   
999.
闽三角城市群碳达峰的多情景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丽朋  唐立娜  王琳  钱瑶 《生态学报》2022,42(23):9511-9524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在闽三角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碳排放与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GDP、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间的函数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上述因素在不同变化速率下的目标值,对2021-2050年的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预测,为闽三角碳达峰提供时间和技术路径参考。此外,还引入人均GDP二次方指标,验证EKC假说的存在性。结论如下:(1)能源强度是闽三角碳排放的负向因素,其他因素均为正向因素。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分别对闽三角碳排放有最大和最小的影响。(2)人均GDP的二次方与碳排放间的系数为正,表明碳排放和人均GDP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闽三角碳排放和人均GDP间的关系不符合EKC假说的描述。(3)基准情景下,闽三角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持续增加,碳排放不能达峰。厦门的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低碳情景下,厦门最可能在2020年实现达峰目标。低发展、中减排情景下,闽三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最大值为0.57亿t。(4)所有情景下,闽三角都未实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基于上述结论,为闽三角碳达峰提供如下意见:(1)优化产业结构。漳州和泉州既需要升级生产技术又需要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等;(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漳州核电、厦门水电、泉州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3)尽快制定厦门的碳达峰计划,引领闽三角碳达峰行动。  相似文献   
1000.
王东丽  张野  钱晓彤  王东  赵晓亮 《生态学报》2022,42(20):8425-8434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力冲刷强烈,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力作用耦合形成的不同微地貌可通过对种子的不同拦截作用而影响植被的恢复及发展。为了探讨排土场不同微地貌对种子的拦截效益及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恢复潜力,选取不同恢复模式下形成的细沟、丛岛和草带三种微地貌为研究对象,以邻近裸坡为对照,研究不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拦截力。结果表明:(1)在不同微地貌中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藜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丛岛微生境的土壤种子库中有较丰富的物种和较高的多样性指数。(2)各微地貌的土壤种子库均具有表层聚集现象;草带微地貌中的土壤种子库总储量最大,且草带的0-2 cm土层处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各微地貌的各个土层(P<0.05)。(3)细沟和丛岛在上坡位对种子的拦截效果更好,草带在下坡位对种子的拦截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沙蒿恢复模式形成的丛岛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草带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储量,故在黄土区排土场进行植被恢复时可以利用不同微地貌对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的优势构建适宜的复合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