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29篇
  18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籼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ZYQ8)和粳稻 (O .sativassp .japonicaJX17)的杂交F1代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该群体的穗颈节大小维管束数、一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穗颈节顶部直径和穗长 ,并用该群体构建的分子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分析。检测到控制大维管束的 3个QTL (qLVB_1、qLVB_6和qLVB_7)分别位于第 1、第 6和第 7染色体 ;控制小维管束的 2个QTL (qSVB_4和qSVB_6 )分别位于第 4和第 6染色体 ;控制一次枝梗的 4个QTL (qPRB_4a、qPRB_4b、qPRB_6和qPRB_7)分别位于第 4(2个 )、第 6和第 7染色体 ;每穗颖花数的 3个QTL (qSPN_4a、qSPN_4b和qSPN_6 )分别位于第 4(2个 )和第 6染色体上 ;穗颈节顶部直径的 5个QTL (qPTD_2、qPTD_5、qPTD_6、qPTD_8和qPTD_12 )分别位于第 2、第 5、第 6、第 8和第 12染色体 ;穗长的 3个QTL (qPL_4、qPL_6和qPL_8)分别位于第 4、第 6、第 8染色体上。其中qLVB_6、qSVB_6、qSPN_6、qPTD_6和qPL_6均位于第 6染色体的G12 2_G1314b之间 ;qPL_8和qPTD_8位于第 8染色体的GA40 8_BP12 7a之间 ;qPRB_4a和qSPN_4a位于第 4染色体的G177_CT2 0 6之间 ;qPL_4和qSPN_4b位于第 4染色体CT40 4_CT5 0 0之间 ;qSVB_4所在的区间与qPL_4、qSPN_4b和qPRB_4b所在的区间相邻。  相似文献   
72.
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培养基中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可以消耗或生成某些氨基酸的含量,可以了解胚胎的发育潜能。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KSOMaa培养基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了解昆明小白鼠(Mus musculus)植入前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寻找一种能有效支持昆明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培养基氨基酸组成,优化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将180枚原核胚分为9组,体外培养至囊胚,分别于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取样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些氨基酸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培养基中含量变化可分为5种类型:①在2细胞期增加但在4细胞期、8~16细胞期减少,囊胚期又增加的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②在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均下降(谷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组氨酸);③在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均增加(丝氨酸、赖氨酸、丙氨酸);④2细胞期含量减少而在其他时期持续增加(天冬氨酸、脯氨酸、色氨酸);⑤囊胚期减少,其他时期都有增加(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   
73.
采用生态位模型预测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32个环境地理变量,结合黄顶菊在中国的分布记录,运用GARP、Maxent、ENFA、Bioclim和Domain5种生态位模型,模拟黄顶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域,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不同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模拟精度最好.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模拟,黄顶菊在我国有7.5%的适生面积,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具有高度潜在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74.
黄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南方型和北方型两个生态型黄瓜为材料,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黄瓜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黄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双线期染色体具有明显的交叉节并呈现出较易识别的棒状或环状形态,在末期Ⅰ和末期Ⅱ有多核仁和核仁融合现象;②在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成十字交叉形(decussate type),而非四边形(isobilateral type);③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两核居中期的特殊现象,在核居中期小孢子只有一层壁,而在核靠边期小孢子出现了两层壁;④黄瓜的成熟花粉粒属于两核花粉粒。  相似文献   
75.



为了检测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外周血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及早老素1(Presenilin 1, PS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APP及PS1基因的表达与AD的相关性,采用SYBRGreenⅠ的方法对45例AD患者、2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组样本的mRNA进行绝对定量,检测得到APP基因及PS1基因在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26±0.005 amol/μg cDNA和0.026±0.004 amol/μg cDNA;在AD患者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44±0.006 amol/μg cDNA和0.051±0.011 amol/μg cDNA;,在VD患者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72±0.013 amol/μg cDNA和0.039±0.005 amol/μg cDNA 。经显著性检验,AD患者组APP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t=2.639, P<0.01;PS1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样呈上调趋势,t=2.17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D患者组APP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t=3.028,P<0.01;PS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同样呈上调趋势,t=2.012,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APP及PS1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增高并不一定与AD发生特异性关联,而可能与多种导致痴呆的脑部病变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76.
设施葡萄萌芽调控中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测定了14个设施葡萄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并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存在一定差异,需冷量值介于754~1489h(≤7_2℃模型)、497-757h(0~7.2℃模型)或192~755.5CU(犹他模型),需热量值为18491~24070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120~377D℃(有效积温模型),且欧亚种品种需热量普遍高于欧美杂种品种。另外,本研究还表明,用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出来的需热量值与需冷量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有效积温模型估算出来的需热量值与需冷量值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7.
张博  郑岚  黄宇闻  莫琴  王迅  钱开诚 《病毒学报》2009,25(4):286-290
本研究探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Sindbis病毒经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后灭活效果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对Sindbis病毒进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并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对Sindbis病毒的cDNA进行扩增,同时以细胞病变法做平行对照以测定病毒残余滴度。结果显示在亚甲蓝光化学处理过程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病毒残余滴度由6.50 LgTCID50/mL逐渐降低至检测限以下,同时病毒核酸的拷贝数显著下降(P<0.05),并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呈线性相关(R2>0.98)。以上结果表明,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Sindbis病毒核酸有破坏作用,病毒核酸损伤程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且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存在相关性,提示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电刺激麻醉兔延髓腹侧化学敏感区头端区引起潮气量(V_T)增加,呼吸频率(f)增快;电刺激压力敏感区(中间区)则使V_T减小,f亦增快。弱刺激时,两者均产生降压反应;刺激增强可诱发双相或升压反应。在出现周期性呼吸时,电刺激化学敏感区可使呼吸节律正常化、V_T增大,而电刺激压力敏感区则导致呼吸暂停。电刺激压力敏感区时,吸气时间(TI)和呼气时间(T_E)均缩短,以T_E变化更明显;由于V_T减小和T_I缩短,V_T/T_I保持相对不变,提示吸气终止的中枢阈值降低。在准备刺激的相应局部预先应用阿托品,可使电刺激化学敏感区产生的通气增强效应翻转,而对电刺激压力敏感区引起的通气抑制无明显影响;用印防己毒素则可选择性消除电刺激压力敏感区的通气抑制和降压效应。本工作表明延髓腹侧存在两个不同的中枢机制,其中化学敏感区产生的通气增强与胆碱能系统有关;压力敏感区产生的通气减弱效应与GABA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盐胁迫下棉花基因组基于毛细管电泳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杂交种中棉所29为材料,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 分析法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进行甲基化鉴定,以初步探讨棉花耐盐的分子机理.应用24个引物组合,中棉所29在0.4%盐水胁迫及清水对照下,平均每引物组合检测甲基化位点数分别为69.2和56.7,差异达显著水平.盐胁迫下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清水对照下相比,52.6%位点表现出甲基化水平提高,即发生了超甲基化;19.7%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即表现为次甲基化;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盐胁迫后发生了广泛的DNA甲基化变化,包括超甲基化和次甲基化,以及其它甲基化类型的转变|发生超甲基化位点极显著地多于发生次甲基化位点.盐胁迫下的中棉所29与对照相比,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提高,暗示中棉所29有提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以应对盐胁迫的潜在机制,棉花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的提高可能与棉花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甲基化序列的初步克隆及比对分析表明,盐胁迫前后多个ATP合成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维持在同一水平,其表达不受甲基化影响,这也可能是中棉所29耐盐性较强,在一定时间盐处理后能维持正常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人β-珠蛋白基因主要在成年期的骨髓中表达,在胎儿肝,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则处于关闭状态。凝胶电泳阻抑法分析发现,在人胎儿肝,成年肝及K 562细胞的核蛋白抽提物中存在着不同的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372到-194 bp)相结合的红系组织特异性的调控因子。竟争试验的结果表明,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的调控因子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两种细胞的调控因子既结合于负调控区(NCR 2)也结合于正调控区,说明两种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的关闭机制可能是相似的。胎儿肝的核蛋白因子只结合于负调控区,推测在胎儿期存在独特的关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