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5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912篇 |
专业分类
25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了研究牦牛肠源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3(嗜酸乳杆菌)对其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及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将10头健康牦牛(2~2.5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益生菌组和空白对照组,益生菌组在饲料中添加2×109CFU·kg-1L.acidophilus L3,饲喂28 d后取其小肠样品,ELISA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SIg A、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L.acidophilus L3可有效增加试验组牦牛肠道SIg A的分泌量(P<0.05),组内比较发现SIg A在回肠含量最高,其次为空肠和十二指肠。IL-2、IL-4、IL-6在试验组小肠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小肠IFN-γ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证实L.acidophilus L3可提高牦牛肠道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火作为一个基础的生态因子, 对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生活史阶段, 也是火后植被更新和恢复的主要途径。植被燃烧产生了烟、热以及与烟相关的一系列火烧信号, 在打破种子休眠, 促进种子萌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火烧信号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 物理信号主要是伴随火烧产生的高温, 化学信号主要包括气态烟以及近年来从烟水中提取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化学物质karrikins和glyceronitrile。该文围绕火烧的基本信息, 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火烧信号在实践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别的火烧信号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系统总结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未来的研究应与烟信号作用机理的探究以及全球变化等方面相结合, 旨在充分发挥火的生态服务功能, 为火的科学管理应用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4.
蓖麻品种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RAP技术对81份蓖麻品种材料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选用20对SRAP引物组合,在81份蓖麻材料中共扩增出263条带,多态性条带计21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1.37%,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范围在0.32558~0.92973,显示了蓖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从分子聚类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异系数0.43为阈值时,可将81份蓖麻材料分为4个类群L1-1、L1-2、L1-3和L1-4;若在相异系数0.287为阈值时,又可将L1-4大类群分为两个亚类群L2-1和L2-2。从聚类图得知,聚在同一亚类群的蓖麻品种大多数所处的地域相近或者是由同一育种单位所选育,其类内的品种基因型遗传相似系数较高,类间的品种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分子聚类树状图可为蓖麻栽培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在育种的利用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该文着重介绍近年来人源与鼠源神经干细胞扩增的进展,包括其体外生长的最适环境,无血清培养基与生物反应器研究。最后,对神经干细胞的扩增与应用做出展望,并对大规模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7.
豆科三属八种植物的核型及rDNA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属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2n=2x=22)、毛洋槐(R.hispidaL.,2n=2x=30)和紫穗槐属的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2n=2x=40)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45SrDNA的染色体定位。槐属4个四倍体种各具4个45SrDNA位点,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红花槐,3个45SrDNA位点位于第5组染色体随体区域。刺槐,4个rDNA位点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端部;毛洋槐,8个rDNA位点,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的随体及次缢痕,另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着丝粒周围。紫穗槐,6个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和随体。本文对rDNA作为染色体标记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109.
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或ER-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是真核细胞蛋白质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它承担着对错误折叠蛋白的鉴别、分检和降解,清除无功能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ERAD过程包括错误折叠蛋白质的识别、蛋白质从ER向细胞基质逆向转运和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的降解三个步骤。ERAD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密切相关,有些病毒能巧妙利用ERAD逃遁宿主免疫监控和攻击。 相似文献
110.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民族药马利筋生物活性广泛。为获得马利筋活性内生真菌资源,该研究基于“民族药-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思路,考察了168株马利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并分别采用SRB法、Griess法、PNPG法和DPPH法对内生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抗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测定,对活性菌株进行ITS菌种鉴定。结果表明:(1)所筛选的168株内生真菌中有22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9株内生真菌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0.1~40μg·mL-1之间;菌株MJF-53在2.5μg·mL-1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释放的NO和IL-1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株内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在1.0~4.0 mg·mL-1之间,其中MYF-16和MYF-55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接近阿卡波糖;19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中菌株MYF...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