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9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编号为ZF-5,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特征测定和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ZF-5菌株细胞呈卵圆形或杆状,为芽殖,有假菌丝;除乳糖外,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多种碳源;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表明与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的序列相似性最高,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ZF-5与Pichia guilliermondii模式菌株CBS 2030(= NRRL Y-2075)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92.
产紫杉醇(Taxol)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要阐述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状况 ,紫杉醇产生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及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内生真菌的特点 ,阐述了紫杉醇产生菌的宿主、生境和生态以及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3.
转录因子Cdx 2是一种同源盒蛋白 ,它在小肠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融合表达小鼠Cdx 2的保守区 (mCdx 2D)、制备Cdx 2的抗体 ,进而利用该抗体检测Cdx 2在多种细胞中的表达 ,以及应用于分析不同种属Cdx 2对酰基辅酶A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2基因 (acat2 )启动子的结合作用。首先 ,通过PCR扩增编码mCdx 2D的长 2 16bp的DNA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质粒pGEX 4T 1中 ,构建了Cdx 2片段与GST的融合表达克隆pGEX mCdx 2D ;经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GST mCdx 2D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得到可溶性表达 ;通过亲和层析分离纯化 ,获得重组表达的GST融合蛋白GST mCdx 2D。进而 ,利用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动物制备高滴度的Cdx 2抗血清 ,经亲和吸附纯化后得到多克隆抗体。最后 ,Western印迹和EMSA实验分析结果表明 ,该抗体可用以检测不同种族 (人和鼠 )的、变性或非变性的Cdx 2 ,并显示有较好的抗Cdx 2的专一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同时 ,观察到Cdx 2在分化的人小肠细胞Caco 2中有高表达 ,显示具有分化依赖性 ;从抗Cdx 2抗体能识别作用于特异结合DNA的Cdx 2而形成超迁移 (supershift) ,证实了Cdx 2的确结合于不同种族 (小鼠和人 )的acat2启动子 (均存在Cdx 2元件 ) ,提示Cdx 2可能参与aca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汉族青少年体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地区3088名(男1489,女1599)7-18岁汉族城乡青少年体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最多,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和偏外胚层型的中胚层型 之;城乡女生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体型最多,三胚层中间型和偏内胚层型换上胚层型次之。8-13岁时,同性别同龄组城乡学生的体型差异明显,13岁以后体型接近,城乡男女学生体型的性别间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改变及早期癌变机理.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及碘化丙啶DNA荧光染色方法,对食管上皮癌前细胞的DNA含量、端粒酶含量和多个基因p53、p16、cyclin D1蛋白质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检测结果发现,DNA含量在癌变形成时明显增加,异倍体率为87.9%;p53蛋白积聚发生在癌变早期,在癌细胞组的阳性率为100%(5/5);抑癌基因p16在癌变早期有明显缺失;癌基因cyclin D1及端粒酶阳性率在癌细胞组都为100%(分别为6/6,7/7).研究结果表明:在癌变早期,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癌基因cyclin D1表达增高,抑癌基因p16缺失及p53蛋白积聚,端粒酶含量也明显增高,在癌形成时已有多个分子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真核生物DNA非编码区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用直方图、混沌表示灰度图、距离差异度和信息熵差异度四种方法,研究了拟南芥、线虫、果蝇的DNA内含子、基因间隔区DNA、外显子三种区域的核苷酸短序列组分及组分复杂度.结果表明:a.不同基因组之间,不管基因数目多少,用4种方法得到的外显子部分其组分复杂度都比较接近,而非编码区部分的组分复杂度却很大.这一点定量地说明了物种之间的复杂程度,主要不体现在编码区部分,而体现在非编码区部分.b.同一基因组中,内含子的核苷酸短序列组分复杂度都是相似的,外显子和intergenic DNA部分的组分复杂度也是相似的.c.内含子和intergenic DNA在转录、剪切、二级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在核苷酸短序列组分上的差异却很小,说明内含子和intergenic DNA在转录、剪切、二级结构上的不同并不通过核苷酸短序列组分来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997.
转抗虫基因欧美黑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抗虫欧美黑杨的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最佳接种时间为8月份,新芽生长迅速。基本培养基为MS,较适初培养基为MS+6-BA0.5mg/L(以下单位同)+NAA0.01mg/,附加30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并同时分化出新芽培养基为MS+6-BA1.5 NAA0.3,附加40g/L蔗糖,6g/L琼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6-BA1.0 NAA0.1 GA2.0,附加30g/L蔗糖,5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为MS+IBA2.0。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评价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HPV16L1蛋白和重组腺病毒表达的HPV16L1 VLP两种抗原在检测宫颈癌抗 16L1或VLP抗体及在宫颈癌血清学诊断意义上的差别 ,应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的DNA中扩增出全长15 35bp的HPV16L1基因片段 ,克隆至 pUC18 T载体中 ,进行DNA测序鉴定。然后 ,将HPV16L1基因克隆至pGEX 2T表达载体中 ,并诱导表达HPV16L1融合蛋白 ,分子量为 83kD ,能被HPV16L1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经GST柱层析法纯化后 ,与重组腺病毒表达的HPV16L1 VLP分别经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 12份宫颈癌患者和 35份献血员血清。 12例宫颈癌血清标本中 ,抗HPV16L1蛋白的抗体阳性率为 7例 (占 5 8.3% ) ;抗HPV16L1 VLP的抗体阳性率为 8例 (占 6 6 .7% )。经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HPV16L1检测为HPV16抗体IgG( )的 7份患者血清 ,利用HPV16L1 VLP试剂盒检测均阳性 ;经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检测为HPV16抗体IgG( )的 5份患者血清 ,利用HPV16L1 VLP试剂盒检测有 1份阳性。两者对HPV16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本实验结果说明HPV16与宫颈癌高度相关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HPV16L1和HPV16L1 VLP重组抗原检测抗体的敏感性并不受影响。利用重组抗原HPV16L1对宫颈癌的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助于该疾病  相似文献   
999.
离子注入哈茨木霉筛选高产促植物生长物质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N+注入哈茨木霉所获得的突变型的发酵液浇灌水稻种子 ,结果发现 :5× 10 - 6、5× 10 - 5、2× 10 - 4木霉突变株发酵稀释液处理的种子幼苗长势优于对照组和木霉原种组。其 5 0倍、15 0倍木霉发酵稀释液浇灌的种子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和原种相比均出现了新的谱带 A- 3、C- 3带。各突变株 5 0倍发酵稀释液和原种发酵液浇灌的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 B- 3带。而四种浓度的木霉发酵稀释液处理的水稻幼苗 ,其酯酶同工酶与对照组和原种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RAPD分析与ITS序列分析在拟茎点霉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