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925篇
  26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评估新型转染试剂Vigofect介导gfp - 2mar基因转染BHK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并与传统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进行比较。方法 :将适量的gfp - 2mar分别用等量的LipofectAMINE和Vigofect转染BHK细胞 ,于转染后 4 8h用MTT比色法检测活细胞数 ,以GFP为报告基因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荧光细胞 ,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Lipo fectAMINE转染组细胞存活率为 96 .5 1± 3.12 % ,显著大于Vigofect转染组 6 1.4 3± 16 .89% (P <0 .0 1) ;Vigofect转染效率为 5 9.2±19 .5 1% ,显著高于LipofectAMINE 10 .72± 8.17% (P <0 .0 2 )。结论 :与LipofectAMINE相比较 ,Vigofect对细胞毒性较大 ,但转染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2.
将东戈壁盆地万利特凹陷特1井划分为三个孢粉组合:1.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Pic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2.Perinopollenites-Cycadopites-Pinaceae-Walchiites组合;3.Laevigatosporites-Lygodiaceae-Peri-nopollen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推测第一个孢粉组合倾向于早白垩世最早期Berriasian期,但也不排除属于晚侏罗世的可能,第二个组合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第三个孢粉组合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期.  相似文献   
63.
乌鳢三倍体诱导及其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放的方法诱导乌鳢(Channa argus)三倍体,以探索人工诱导乌鳢三倍体的理想热休克条件。采用DNA含量测定法和红细胞核大小鉴定法对获得的鱼苗倍性进行鉴定,同时对普通二倍体乌鳢群体与三倍体群体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热休克法适宜诱导条件为,(28±0.5)℃培育水温授精后4 min,在水温42℃条件下持续处理3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87.69%;(2)三倍体与二倍体DN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比值为1.50︰1.00;(3)三倍体和二倍体在红细胞核长径、红细胞核体积、红细胞核面积等6项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分别是其1.69倍和1.60倍;(4)在4月龄与8月龄,三倍体的体长和体重比二倍体稍高,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乌鳢倍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线粒体双层膜的完整性是细胞存活的关键因素,其遭到破坏后会使细胞发生凋亡、焦亡或炎症。线粒体膜的破坏包括线粒体外膜通透、线粒体内膜通透、通透性转换,三者可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然而,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关联,使得线粒体膜对细胞命运的调控错综复杂,导致人们对其机制缺乏清晰的认识。本综述首先分析了不同程度线粒体外膜通透在细胞存活、癌变或凋亡中的作用,接着讨论了线粒体内膜通透通过引发线粒体DNA释放促进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然后阐述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引发焦亡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出线粒体膜完整性影响细胞命运决策的内在关联。深入了解线粒体膜完整性调控细胞命运的分子动力学机制,有助于为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5.
戚秋慧  盛修武  姜恕 《生态学报》1983,3(4):333-340
群落光合生态的研究是植物物质生产研究的基础之一。通过群落光合速率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阐明制约光合的有关变量,就可以为估算植物的潜在生产力提供依据。为此进行群落光合特性以及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研究,是群落光合生态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有关群落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户刈义次,1979;Singh et al.,1980;Migasaka et al.,1978;权永忍,1980),但以作物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而对天然群落的研究较少。 我们根据同化箱的气体交换法原理(群落光合研究的方法很多),试制了一台简易光合测定车。利用这个装置,于1981年7、8月间,对内蒙锡盟白音锡勒地区的羊草草原群落进行  相似文献   
66.
根据鸭梨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该基因3′端450bp的片段,并将该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 I121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首次构建了鸭梨PPO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其后,在农杆菌EHA105的介导下,成功实现了PPO反义基因对鸭梨组培苗的遗传转化。经Northern杂交和酶活检测证实,转基因鸭梨植株体内的多酚氧化酶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得到明显抑制,从而为耐褐化梨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记述真开氏摇蚊属Eukiefferiella Thienemann 1新种:盖真开氏摇蚊E. celata sp. nov.和1种中国新记录种: 翘叶真开氏遥蚊E. brehmi Gouin, 1943;提出兵库真开氏摇蚊E. togaeuquinta Sasa & Okazawa, 1992为翘叶真开氏摇蚊 E. brehmi Gouin,1943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68.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杨属(Populus)植物五个组中二倍体(2n=2x=38)代表种:毛白杨(P.tomentosa)、箭杆杨(P.nigravar.thevestina)、大叶杨(P.lasiocarpa)、小青杨(P.pseudo-simonii)、胡杨(P.euphratica);以及所发现的白杨组和黑杨组天然三倍体(2n=3x=57):毛白杨(P.tomentosa)、武黑1号(P.euramericana cv.Wuhei-1)进行了2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二倍体毛白杨、箭杆杨、小青杨和大叶杨都具有4个25S rDNA位点,而胡杨只有2个较大的25S rDNA定位于1对小的染色体上,白杨和黑杨天然三倍体的两个种各有6个25S rDNA位点。同时作者还将杨属植物25S rDNA的分布变化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9.
禽畜养殖粪便中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乡地区8家养猪场和11家养鸡场饲喂抗生素情况的调研,发现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是该地区被普遍使用的兽药抗生素。通过多点取样法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对3家养鸡场和3家养猪场不同养殖时期的粪便进行单一抗生素和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养鸡场堆置1周的粪便中抗头孢氨苄的细菌比例最高,达到65.90%,对所研究的3种和4种抗生素同时抗性的比例高达8.60%—12.51%和9.73%,明显高于饲喂中药的对照养鸡场样本检测结果(0.02%—2.73%和0.12%)。养猪场堆置1周的粪便中检测到抗头孢氨苄的细菌比例也是最高,达到49.12%上,但养猪场粪便中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的比例明显低于养鸡场。同时研究发现,在两种养殖场中,幼龄期粪便中检测到的多重抗性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成熟期粪便,这可能与养殖过程中鸡、猪在幼龄期由于防病和促生长等因素而同时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70.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而生态环境脆弱性会威胁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闽三角城市群为例,分别选取2000年和2015年的高程、坡度、岩性、土壤类型、NDVI、年均降水量、年均温、人口密度、人均GDP、路网密度、景观多样性、土地利用程度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13个指标,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全局Moran'I和LISA聚类图,从整体特征、空间差异、空间集聚、地类脆弱性分异以及驱动力5个方面,探讨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整体处于中度脆弱,但呈现出由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过渡的趋势;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强的整体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东南沿海增长不明显,部分地区有所下降,而西北内陆增长明显;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在西北部山区地带为显著的高高聚集,在东南沿海平原地带为显著的低低聚集,16年间集聚性特征在空间上有所迁移和扩张;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在各地类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其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大小顺序始终为:林地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整体由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过渡;2000—2015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有所变化,但人口密度、景观多样性、岩性和土壤类型一直是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