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10篇
  免费   3287篇
  国内免费   402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974篇
  2021年   2094篇
  2020年   1470篇
  2019年   1954篇
  2018年   1793篇
  2017年   1281篇
  2016年   1800篇
  2015年   2574篇
  2014年   3078篇
  2013年   3271篇
  2012年   3769篇
  2011年   3394篇
  2010年   2059篇
  2009年   1902篇
  2008年   2271篇
  2007年   2022篇
  2006年   1735篇
  2005年   1425篇
  2004年   1183篇
  2003年   1170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638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rotein kinase C (PKC) was purified to near homogeneity from human leukemia ML-1 cells. The purified enzyme showed a single polypeptide band of 80 kDa on SDS-polyacrylamide gel after electrophoresis, and was totally dependent on Ca2+/phospholipid for activity. Diacylglycerol and the tumor-promoting on Ca2/phospholipid for activity. Diacylglycerol and the tumor-promoting phorbol esters stimulated the enzyme activity. Autophosphorylation of PKC purified from phenyl-Sepharose column showed both 80- and 37 kDa polypeptides. Further fractionation of PKC on a hydroxyapatite column revealed two peaks of enzyme activity, indicating that there may be two different forms of protein kinase C present in human leukemia cells. The purified PKC was used to phosphorylate RNA polymerase II of human leukemia cells in vitro and the autoradiogram showed that RNA polymerase II large subunits (240, 220 and 150 kDa) were phosphorylated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相似文献   
62.
Genetic linkage of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 to 11p15.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 (BWS), characterized by multiorgan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and predisposition to cancer, usually occurs sporadically, but small apparently dominant pedigrees have been described. Since rare patients show varying karyotypic abnormalities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1,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BWS may be related to the Wilms tumor gene on 11p13 or, alternatively, to growth factor genes on 11p15. We performed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n two BWS kindreds, using RFLPs for loci on 11p. BWS was linked to the insulin gene (11p15.5), with an overall maximum lod score of 3.60 (recombination fraction = .00). Linkage to D11S16 (11p13) could be excluded for recombination fractions less than or equal to .03.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WS defines a tumor-predisposition gene on 11p15.  相似文献   
63.
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动态度量指标体系   总被引:67,自引:11,他引:56  
赵景柱 《生态学报》1990,10(2):182-186
  相似文献   
64.
国产磨芋属的染色体核型报道(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恒  顾志健  龙春林  杨永平   《广西植物》1990,10(1):21-24
本文报道了磨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六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5个种属于首次报道。其核型公式如下: 1.滇磨芋 K(2n)=2x=26=26m.2.磨芋 K(2n)=2x=26=26m.3.攸落磨芋K(2n)=2x=26=22m(2SAT)+4sm.(2SAT).4.西盟磨芋 K(2n)=2x=26=20m+4sm+2st.5.勐海磨芋 K(2n)=2x=26=22m+4sm.6.白磨芋 K(2n)=2x=26=20m(2SAT)+6sm。  相似文献   
65.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66.
中国昆明小鼠亚群蛋白质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顺娣  王汉荣 《遗传学报》1990,17(6):422-429
本文报道采用电泳技术对北京、上海、长春3市的4个中国昆明小鼠(简称KM)实验群体中24个蛋白质标志研究的结果,与我国1981年从美国引进的NIH小鼠进行比较,显示出:(1)KM小鼠亚群间等位基因组成无明显差异,它们间遗传距离为0.008—0.027,与群体封闭时间成正相关;(2)4个KM小鼠群体间聚类分析发现S:KM群体为特殊一类,该结果与KM亚群间下颌骨分析结果相符;(3)KM与Swiss来源的NIH小鼠群体间在E(?)-3、Es-10、Got-2、Glo-1、Gpt-1、和Mpi-1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31±0.011,证实中国KM小鼠为非Swiss来源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67.
68.
兰萼丙素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地区产兰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叶中分得三个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化合物,其中二个为已知物兰萼甲素(2)和乙素(3),另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兰萼丙素,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其结构为对映-7β,14α,15α-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1)。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向RPMI 1640培养基中补加三碘甲腺原氨酸而获得一种人胸腺网状上皮细胞占优势生长的培养物。在此培养基中细胞经传代培养长达90天,仍维持正常形态特征。胸腺组织在培养14天后,新生细胞的突起形成网状结构,细胞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表明具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囊泡及张力原纤维束和桥粒等上皮细胞特征。收集合并细胞培养液,经部分纯化后检查其生物活性,表现出具有促进玫瑰花结形成和降低胸腺细胞TdT活性的作用,说明培养细胞的分泌产物具有胸腺激素活性。根据形态学,细胞化学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我们倾向于认为该培养物主要为网状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70.
本文用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速流荧光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钙调素对细胞增殖,环核苷酸代谢及微管组装,有丝分裂等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FP明显地抑制了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群体中G_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下降,DNA合成明显地受到抑制。TFP处理的胃癌细胞仅在短时间内(5'-30')cAMP含量升高,cGMP浓度降低,cAMP/ ??cGMP比值比对照组高4.4倍,但此后环核苷酸含量又很快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实验还观察到TFP处理后的MGC-803细胞胞质铺展,细胞形态的改变与胞质微管的分布有密切联系,实验结果表明TFP加强了人胃癌细胞MTOC对微管的组装能力,使微管分布得到恢复,微管纤维呈放射状延伸到细胞边缘,充满胞浆,使细胞呈现出展平的多边形,趋向于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TFP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使微管组装加强可能是通过对CaM活性的抑制作用。此结果有助于说明转化细胞内钙调素的变化,可能是与转化细胞增殖失控和胞质微管消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