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6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95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019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对EAhy926细胞的增殖活性、TLR4的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变形链球菌致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炎症反应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于EAhy926细胞,MTT法检测EAhy926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EAhy926细胞TLR4、IL-6和IL-8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EAhy926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细胞生物活性方法和ELISA分别检测EAhy926细胞IL-6和IL-8的分泌;抗体阻断实验观察IL-6和IL-8的表达与TLR4的关系。【结果】不同浓度的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6 h可促进EAhy926细胞的增殖(P0.05),但12 h后可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P0.05),呈现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于EAhy926细胞后,TLR4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在16 h达到高峰,24 h后又逐渐下降(P0.01);IL-6和IL-8的表达也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经TLR4抗体阻断后,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刺激EAhy926细胞IL-6和IL-8的产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可明显抑制EAhy926细胞的生长,上调该细胞TLR4的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分泌;IL-6和IL-8的产生与TLR4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2.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对羟胺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羟胺是厌氧氨氧化的重要中间产物,本研究旨在探明厌氧氨氧化菌对羟胺的转化特性。【方法】采用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以羟胺和亚硝酸盐为基质进行分批培养试验,检测反应液中基质和产物的消涨情况。【结果】不接种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时,羟胺和亚硝酸盐具有化学稳定性,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接种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后,羟胺和亚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产物氨的产生和转化,最大氨氮积累浓度为0.338mmol/L;液相中总氮浓度从起始的4.694mmol/L降至结束时的0.812mmol/L,转化率为82.7%。羟胺和亚硝氮浓度均为2.5mmol/L时,羟胺最大比污泥转化速率为0.535mmol/(gVSS.h),是厌氧氨氧化反应体系中氨氮最大比污泥转化速率的1.81倍。将羟胺浓度提高至5.0mmol/L时,羟胺和亚硝氮转化速率分别提高26.7%和120.7%,最大氨氮积累浓度为0.795mmol/L;将亚硝氮浓度提高至5.0mmol/L时,羟胺和亚硝氮转化速率分别提高6.9%和9.0%,最大氨氮积累浓度为1.810mmol/L。【结论】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能够转化羟胺,其对羟胺的转化速率高于对氨的转化速率。羟胺相对过量可显著加快羟胺和亚硝酸盐的转化速率,亚硝酸盐相对过量对羟胺和亚硝氮转化速率影响不大,提高羟胺或亚硝氮浓度均会增大中间产物氨氮的积累。实验现象可用van de Graaf模型解释,对于进一步开发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本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异化硝酸盐还原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 MBR),其能够在好氧环境下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把易溶解、高毒性亚硒酸钠还原成为红色单质硒,本文对该菌株还原亚硒酸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在pH为6-11环境中生长,对亚硒酸钠有较强抗性,其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可高达50 mmol/L。在5天时间内,菌体以柠檬酸钠为电子供体,把2 mmol/L亚硒酸钠完全还原为红色单质硒并主要积累于胞外。硝酸盐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菌体还原亚硒酸钠具有促进作用,初步确定菌体对亚硒酸钠的还原是细胞膜或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催化的结果。【结论】本项研究为应用Pseudomonas alcaliphila MBR于生物反应器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54.
叶绿体基因组进化的速率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萍  彭程 《生物学通报》2010,45(6):8-10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叶绿体基因组被广泛用于系统进化的研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化的速度和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造成其特异的点突变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5.
对国内外有关社会等级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多数对社会等级的研究集中在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和功能2个方面,而对社会等级形成原因的了解比较少,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对社会等级进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56.
本文阐述了近五年关于电针治疗腰稚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从疗效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且认为,在疗效方面,取经验单穴疗效最佳,华佗夹脊穴略优于常规背俞穴;机制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目前都有较好的镇痛机理解释.目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机理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48例(观察组),10 mg,1次/日;口服多潘立酮48例(对照组),10 mg/次,3次/日.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9%、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瘤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药联合化疗方案续贯联合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32例恶黑患者,4周为一疗程,连续4个疗程。化学治疗组31例单纯采用联合化疗,方法及药物剂量均同生物化疗组。不良反应依据WHO化疗药物急性及亚急性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判断。结果:生物化疗组32例中CR 3例,PR18例,有效率65.63%;化学治疗组31例中CR 1例,PR 11例,有效率38.71%。生物化疗组与化学治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将DC细胞瘤苗免疫治疗与化学治疗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有提高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T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1例新疆哈萨克族肺结核患者和230例新疆哈萨克族健康对照者的13个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比值比(OR)。结果: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对照组相比,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例组中HLA-DRB1*04显著增高(11.72%比6.75%,p0.05,OR=1.889),HLA-DRB1*10也增高(2.86%比1.0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c0.05)。结论:HLA-DRB1*04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结核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60.
Fusicoccin (FC) treatment prevents dark‐induced stomatal closure, the mechanism of which is still obscure. By using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and laser‐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C inhibition of dark‐induced stomatal closure and the hydrogen peroxide (H2O2) levels in guard cells in broad bean was studied. Like ascorbic acid (ASA), a scavenger of H2O2 and diphenylene iodonium (DPI), an inhibitor of H2O2‐generating enzyme NADPH oxidase, FC was found to inhibit stomatal closure and reduce H2O2 levels in guard cells in darkness, indicating that FC‐caused inhibition of dark‐induced stomatal closure is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H2O2 levels in guard cells. Furthermore, like ASA, FC not only suppressed H2O2‐induced stomatal closure and H2O2 levels in guard cells treated with H2O2 in light, but also reopened the stomata which had been closed by darkness and reduced the level of H2O2 that had been generated by darkness, showing that FC causes H2O2 removal in guard cells. The butyric acid treatment simulated the effects of FC on the stomata treated with H2O2 and had been closed by dark, and on H2O2 levels in guard cells of stomata treated with H2O2 and had been closed by dark, and both FC and butyric acid reduced cytosol pH in guard cells of stomata treated with H2O2 and had been closed by dark,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cytosolic acidification mediates FC‐induced H2O2 removal.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FC causes cytosolic acidification, consequently induces H2O2 removal, and finally prevents dark‐induced stomatal cl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