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1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657篇
  101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11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7篇
  1971年   9篇
  1967年   7篇
  196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高粱(Sorghum bicolou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饲料、酿造和能源作物之一, 也是C4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几乎危害所有的栽培作物。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高粱的抗蚜资源尚不丰富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麦二叉蚜的抗性遗传方面, 已定位20个抗性QTLs, 单一QTL对抗性差异贡献率最高可达80.3%, 对高粱蚜和玉米蚜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高粱的理化特性与其抗蚜性能相关, 故可与育种实践相结合。高粱和蚜虫(Acyrthosiphon pisum)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 这将有助于蚜虫-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植物对蚜虫的抗性机制研究。目前已克隆到2个抗蚜基因, 且多个抗蚜基因(位点)已被定位在染色体上。该文重点综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猕猴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锥+黄牛木(Castanopsis hainanensis Merr.+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ume)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5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39科73属85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2)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94.12%;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71.76%。(3)优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为A > C > B > E > D。(4)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9.85,均匀度指数为0.74,Simpson指数为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3.29;优势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但幼苗更新不足,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3.
阿尔采末病与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u ZY  Li XY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3):253-256
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免疫活性细胞过程激活而导致的免疫炎症反应,其病灶周围存在大量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可产生大量补体,炎性细胞因子,急性期反应物等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破坏和死亡。同时体内寂体调节剂和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长高,虽然不足以保护神经元免遭破坏,但却提示抑制或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炎症反应的药物可能在AD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超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的产量, 本研究对一株氧化葡糖杆菌菌株J2液体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并对其代谢的细菌纤维的超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对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 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 酵母膏、ZnSO4、无水乙醇, 其他5个因素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然后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了上述三个因素的最佳浓度, 并且以棉纤维为对照,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菌纤维素的超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菌株J2利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1.52 g/100 mL, 是优化前的1.35倍, 电镜照片显示细菌纤维素微纤维丝直径<0.1 mm, 比棉纤维细很多, NaOH处理可以除去纤维网络结构中的菌体。  相似文献   
155.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利用精氨酸的能力,并将其用于降低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及前体,从而提高酿造酱油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两种诱变育种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进行突变,应用高通量筛选手段获得具有高精氨酸利用能力的突变株,验证突变株降低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2株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突变株,与出发菌株JY06相比,突变株C12和E6可使酱油中瓜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5.6%和14.7%,EC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3%和13.1%。【结论】通过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进一步提高了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降低酱油中EC及其前体瓜氨酸的能力,具有控制或减少酱油中生物危害物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6.
重组Pichia pastoris GS115表达碱性果胶酶的诱导阶段, 最佳初始菌体浓度和甲醇诱导浓度分别为122 g/L和20 g/L, 两者之间最佳比值范围是0.16~0.20 g/g (甲醇/菌体浓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生长阶段甘油的指数流加, 以及诱导阶段基于甲醇比消耗速率和溶氧等参数进行甲醇流加的方式, 将甲醇与菌体浓度比例控制在0.171~0.195 g/g之间. 此时, 酶活达到430 u/mL, 生产强度为4.34 u/mL/h, 实现了碱性果胶酶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7.
Multi-environment mapping and meta-analysis of 100-seed weight in soybe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n YN  Pan JB  Shi XL  Du XY  Wu Q  Qi ZM  Jiang HW  Xin DW  Liu CY  Hu GH  Chen Q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2,39(10):9435-9443
100-Seed weight (100-SW) of soybean is an important but complicated quantitative trait to yield. This study was focus on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of soybean 100-SW from 2006 to 2010, using 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 population that wa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Charleston and Dongnong 594. A total of 23 QTLs for 100-SW were detected in the linkage group C2, D1a, F, G and O. Nine QTL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ncluding one QTL with the minimum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1.3?cM, while 14 QTLs by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Furthermore, 94 reported QTLs of 100-SW were integrated with our QTL mapping results using BioMercator. As a result, 15 consensus QT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The minimum CI was reduced to 1.52?cM by the combination of meta-analysis. These findings may merit fine-mapping of these QTL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158.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选择性清除受损伤或功能不完整的线粒体对于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和细胞生存来说十分关键。线粒体自噬的异常和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线粒体自噬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生理意义研究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在线粒体自噬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本文报告了本实验室设计的由血红细胞自溶液60℃热变性, 乙醇——氯仿法除血红蛋白,旋转蒸发法减压浓缩抽去氯仿、乙醇,硫酸铵分级盐析法沉降SOD,Sepbadex G-75层析提纯SOD等步骤构成的一条成本低、设计合理、简便实用的分离纯化SOD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60.
利用大肠杆菌研究番茄红素的合成,不仅可以获得副产物少的高产菌株,而且可以探讨基因或基因簇的功能。文中将番茄LeGGPS2和LePSY1的cDNA序列,及欧文氏菌crtI的编码序列分别添加上核糖体结合位点后,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受控于T7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进行表达和诱导番茄红素合成。结果显示,仅T7::crtI-LeGGPS2-LePSY1三价基因共表达时才能合成番茄红素,且将种子液以1∶50接种于含3%蔗糖的LB培养基(pH 6.8)中,于37℃摇8 h左右的对数生长后期加IPTG至80μmol/L,30℃诱导表达5 h的发酵条件下,获得2.124 mg/g DCW的番茄红素。该结果既验证了原核化的番茄LeGGPS2和LePSY1基因及与crtI基因协同作用的功能,又为在番茄质体中建立独立的番茄红素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