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土地利用对崇明岛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容娟  布乃顺  崔军  方长明 《生态学报》2010,30(24):6698-6706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农业土壤碳固持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准确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往往因土壤本底的不均一和土地利用历史多变而复杂化。为此,在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选取了本底均匀、利用历史简单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水-旱轮作农田、人工林、鱼塘撂荒地),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以期评价其各自的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农田土壤的表层(20cm)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2.62g/kg和225.34mg/kg,包括苗圃栾树林、水杉林带以及桔园在内的人工林地次之,鱼塘撂荒地最低;但撂荒地深层土壤(40—100cm)的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类型,反映了围垦前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的残留影响。土壤呼吸强度的顺序则为鱼塘撂荒地农田桔园苗圃栾树林水杉林带。农耕地在前作小麦收割种植水稻后,土壤CO2通量显著下降,不及旱作时的10%。除农田和撂荒地以外,土壤表层5 cm深处温度可以很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但在高温高湿季节呼吸速率较为离散。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水-旱轮作可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反而有可能低于农田土壤。在中国南方湿润亚热带地区,水旱轮作可较好地协调农业土壤的碳固持和释放过程的矛盾,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农业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952.
摘要: 基于丰林保护区1997年样地调查数据,根据一元生物量估测模型,计算样地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地统计插值方法得到整个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分布,并从林分结构(林型、林龄组)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两个方面对保护区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统计插值得到区域水平的森林生物量是可行的,保护区森林平均生物量水平为171.5t/hm2,总生物量为3.08Tg(1Tg=1012g);不同林分结构(林型、林龄组)有不同的生物量水平;地形因子与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得到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3.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54种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特点。结果发现:在54种植物中,有4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都达到了50%,其中萌发率80%以上的物种有26种,60%~80%的有11种,40%~60%的有8种,20%~40%的有5种,小于20%的有4种; 萌发开始时间为3~5 d的植物有14种,6~8 d的植物有29种,9~10 d的植物有10种,大于10 d的有1种;萌发持续时间为1~7 d的植物有16种,8~14 d的植物有28种,15~21 d的有10种;达50%萌发率的时间为1~7 d的植物有11种,8~14 d的植物有27种,大于14 d的植物有5种,萌发率一直没达到50%的植物有11种。这些植物显示了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萌发率大于50%的物种)和低萌型(萌发率小于50%的物种)。  相似文献   
954.
为了提高轮枝链霉菌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产量,研究了3种无机盐(NaCl、MgCl2、KCl)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研究表明0.5%MgCl2、0.5%NaCl均可促进菌体产酶,其中添加NaCl后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提高最为显著。SDS-PAGE图谱分析显示,在各取样点实验组谷氨酰胺转胺酶酶原和成熟酶的总量高于对照,而且实验组成熟酶的增加也比对照快,从而显示NaCl是通过促进酶原的分泌和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成熟,从而提高酶活、提早产酶。对NaCl的添加量进行优化,表明NaCl的最适添加量为0.5%,在此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酶活水平提高了12%以上,发酵终点提前了约15h。  相似文献   
955.
基于Kappa系数的景观变化测度——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分析了辽宁省中部城市群1988~1998年间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沼泽地从景观中完全消失,沙地的变化弹性最大,耕地的变化最小。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转化方向较多,非优势景观类型(沙地)转化的方向少。某些景观类型之间较稳定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耕地) ,但某些景观类型之间转化极不稳定(耕地和沼泽地)。总体上,景观的变化趋势是:居住用地面积增加,占居了周围的耕地,促进了耕地向菜地的转化。面积大的景观类型变化小(林地和耕地) ,相反,面积小的类型变化大。Kappa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位置、数量、随机和标准Kappa系数都降低,即景观在数量上丢失3.86 %的信息,位置上丢失5 .95 %的信息,丢失的综合信息为6 .89%。而且建议进行综合信息评价时用随机Kappa系数,因为它既不考虑数量,又不考虑位置的影响。虽然Kappa系数从位置、数量和综合信息方面揭示了景观变化,但是这些分析是单方面的,而且没有说明在整个图的一致率中由于空间位置、数量和偶然因子所引起的一致率和变化率。景观变化过程中,不考虑空间位置和数量的情况下,景观在空间上随机分布,某个象元属于某个类型的概率等于1/ J(J=类型总数) (8% )。随景观中类型数量的减少,偶然一致率所占的比重增加,因此建议对单个类型不要进行一致性分析。位置一致率在整个一致率中  相似文献   
956.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生物样品表面表征的有力工具,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介绍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制备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力曲线以及动力学分析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7.
大兴安岭湿地潜在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湿地在现行气候下的潜在分布,以大兴安岭地区的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为研究对象,选择对湿地可能有影响的地貌因子(海拔、坡度、坡位、综合地形指数、照射坡向)、水文因子(到河流的距离、到湖泊的距离)和气候因子(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利用SPSS软件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探讨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分布与9种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湿地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南部都具有较高可信度,其相对特征曲线值(ROC)分别为71.70%和73.40%;同时,模型模拟的沼泽化草甸、草甸在大兴安岭南部的分布也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大兴安岭北部,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相对特征曲线值则不高。由于其分布形式趋于随机,模型模拟结果也是可信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区域尺度上,大兴安岭南部的草甸分布对温度最敏感;北部的草甸分布及其它类型湿地的分布均对地形因子最敏感。  相似文献   
958.
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和编码492NEIVR496的序列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以白念珠菌ATCC11006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并做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PCR获得大小约为1.5kb的产物,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产物大小为1491bp,正是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表达得到约为80kDa大小的蛋白,与理论计算一致。本研究为开展特比萘芬与其作用靶酶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9.
使用AMS 14C和137Cs方法建立年代序列,通过植物残体、有壳变形虫和腐殖化度3个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长白山园池泥炭地地表的湿度变化,并探讨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园池泥炭地地表50 cm泥炭植物残体以藓类为主,利用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发现,第一轴得分代表沼泽表面湿度变化,将植物残体揭示的1962-2008...  相似文献   
960.
辽宁省清原县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GIS技术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森林的经济效益指标(生物量、林分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指标(涵养水源量、固土量),对清原县现有森林类型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 经优化配置后,清原县森林类型的结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由43%、51%减少到23%、31%,针阔混交林面积由3%增加到43%,灌木林面积保持不变;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林分生产力分别增加0.6%、2.1%,而涵养水源功能增加31.7%,固土功能基本保持不变,在保留较高木材生产效益的同时,可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功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