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6篇
  免费   1361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909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748篇
  2018年   774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1125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1621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4年   11篇
  196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We have introduced a genetically marked Dissociation transposable element (Ds HPT ) into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Probes for the flanking regions of the T-DNA and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inver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PCR) technique and used in RFLP linkage analyses. The RFLP map location of 11 T-DNAs carrying Ds HPT was determined. The T-DNAs are distributed on 7 of the 12 tomato chromosom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gene tagging strategies in tomato using Ds HPT , we examined the genomic distribution of Ds HPT receptor sites relative to the location of two different, but very closely linked, T-DNA insertion sites. After crosses with plants expressing Ac transposase, the 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HPT) marker on the Ds element and the excision markers β-glucuronidase (GUS) and Basta resistance (BAR) facilita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s bearing germinally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RFLP mapping of 21 transposed Ds HPT elements originating from the two different T-DNA insertions revealed distinct patterns of reintegration sites.  相似文献   
142.
蕉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王正询  林兆平 《遗传学报》1994,21(6):453-462
本文对芭蕉属正蕉组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野生种和包括香蕉,大蕉在内的二倍体和三倍体食用栽培蕉,共18个材料进行了核型比较分析,对其中5个重要的栽培蕉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从核型、染色体配对以及染色体 特殊分离行为等3个方面得到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香蕉才同源三倍体,有一些香蕉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之间同源程度很低, 通过对一些特征染色体的分析,推测这种香蕉的单染色体组很可能来自BB野生蕉、大蕉  相似文献   
143.
本文记述乌蜂虹亚科Usiinae2新种,分别隶属于Usia(乌蜂虹属)和Parageron(拟驼蜂虹属),并对有关属的特征及分类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4.
山羊关节炎─脑炎前病毒的PCR检测相文华,丁恩雨,秦运安,吕晓玲,沈荣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01)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整合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Arthritis-Encephalitis,C...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安徽霍山三种石斛与其栽培土壤中15种微量元素分布状况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其关联序为γ_根>γ_叶>γ_茎;γ_(-年茎)≈γ_(二年茎)≈γ_(三年茎);γ_(霍斛)>γ_(铁斛)>γ_(铜斛).可见霍山石斛与其栽培土壤间的微量元素相关性比其它石斛强,因而可通过增施微肥的办法来提高霍山石解中某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研究了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离子螯合剂植酸、聚磷酸钠和EDTANa_2对橙汁和橙汁模拟体系中L—抗坏血酸的稳定作用,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对EDTANa_2的保护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植酸和聚磷酸钠均不能降低Cu~(2+)对橙汁模拟体系中L—抗坏血酸氧化降解的催化作用,而EDTANa_2不仅能络合Cu~(2+),减少L—抗坏血酸的催化降解损失,而且红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及溶剂微扰研究还揭示出EDTANa_2可与L—抗坏血酸形成氢键保护,这种氢键保护作用受到糖和柠檬酸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7.
本文研究丁真菌传杆状病毒组(Furovirus)四个病毒成员,即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甜菜土传病毒(BSBV)、花生丛生病毒印度株系(PCA-I)以及非洲株系(PCA-A)和小麦土传花叶病毒(SBWMV)所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这四种病毒在病毒粒子聚集的结构,是否引起细胞膜聚集及聚集的结构,过氧化物酶体泡状物的形成与否及结构均有差异。另外,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或分离物所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是从棉籽饼粕中,应用732阳离子树脂柱提取碱性氨基酸。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氨基酸与中性氨基酸之间交叉部分较小。因此,本法即简化了提取工序,又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氨基酸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9.
不同钾水平对钾饥饿墨兰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墨兰(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植株经过钾饥饿后,无上栽培于不同钾浓度的培养液中.随着钾浓度的升高(5mmol/L),体内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25、117、127和41%,而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比对照分别下降44%和24%.假球茎是贮藏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纤维素最多的器官.钾供应充足时,叶片丙酮酸激酶活性明显加强(比对照强15倍),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加强(比对照强0.8倍).本文对钾促进墨兰生长发育和抗病等原因加以讨论.并初步提出诊断墨兰体内钾状况的三种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0.
厌氧条件下微量琼脂糖弥散法抑菌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建立了在厌氧条件下两种微量而敏感的抑菌试验,可用于鉴定蛋白质或多肽类抑菌物质。(1)琼脂糖弥散法:可检测抗菌蛋白抑菌活性,(2)电泳凝胶弥散法:可直接确定存在于PAGE凝胶中抗菌蛋白条带。应用这两种方法,作者首次鉴定出血链球菌培养上清液中存在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