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中亚热带3种典型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类型更替是影响生态系统有机质循环的重要因素, 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碳吸存和养分保持功能有影响。然而关于中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该文研究了福建省三明市3种典型亚热带森林——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次生林(SF)、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PM)的淋溶层(A层)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3种森林类型表层土壤中, 可溶性有机质中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DON)、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的趋势均为SF > AR > PM, 芳香化指数大小为PM > AR > SF; SF和AR的NH4 +-N显著高于PM, NO3 --N在3种林分中的含量低且差异不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树种差异和人为干扰程度不同。PM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SF和AR; 纤维素水解酶活性大小为AR > SF > PM; PM多酚氧化酶显著高于SF和AR, 3种林分过氧化物酶无显著差异。AR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总氮和DON是驱动淋溶层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之, 土壤总氮含量与NAG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可溶性有机氮可能是氮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土壤微生物优先利用易分解碳; 且碳氮养分循环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氮提高了与土壤碳相关的水解酶活性, 从而可促进碳周转。  相似文献   
942.
Dyskeratosis congenita is a rare inherited bone marrow-failure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skin pigmentation, nail dystrophy, and mucosal leukoplakia. More than 80% of patients develop bone-marrow failure, and this is the major cause of premature death. The X-linked form of the disease (MIM 305000) has been shown to b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DKC1 gene. The gene encodes a 514-amino-acid protein, dyskerin, that is homologous 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bf5p and rat Nap57 proteins. By analogy to the homologues in other species, dyskerin is predicted to be a nucleolar protein with a role in both the biogenesis of ribosom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pseudouridylation of rRNA precursors. We have determined the 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DKC1 gene; it consists of 15 exons spanning a region of 15 kb. This has enabled us to screen for mutations in the genomic DNA, by using SSCP analysis.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21 of 37 additional families with dyskeratosis congenita that were analyzed. These mutations consisted of 11 different single-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which resulted in 10 missense mutations and 1 putative splicing mutation within an intron. The missense change A353V was observed in 10 different families and was shown to be a recurring de novo event. Two polymorphisms were also detected, one of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sertion of an additional lysine in the carboxy-terminal polylysine domain. It is apparent that X-linked dyskeratosis congenita is predominantly caused by missense mutations; the precise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dyskerin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943.
944.
陈乐  张福平  司建华  冯起  魏永芬 《生态学报》2023,43(24):10250-10262
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贺兰山地区NPP值并估算了该地区的植被固碳量,探讨了植被固碳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量显著增加,植被固碳功能得到提升。空间上呈现四周低中间高、西部低东部高、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2)植被固碳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东西坡差异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加,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加;(3)研究区温度、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对植被固碳的驱动能力有差异性,其中降水为主要驱动因子;贺兰山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对植被固碳功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为贺兰山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45.
野火对松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与野火长期抗争中,松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性状提高在易火生境中的适合度,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西南地区是中国野火高发区,作为这一地区特有松树,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具有一些典型的火适应性状,如厚树皮。以这3种松树和东部常见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松树的火适应对策。结果表明:4种松树的火适应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火适应相关的13项性状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种在空间上总体是分离的,也表现出一些重叠。其中云南松火适应生活史对策是火耐受型和火依赖型的中间类型,适应会发生林冠火的生境。高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都是火耐受型,通过快速高生长、厚树皮等性状适应生境不同频度的地表火。四种松树火适应对策与分布区火险基本相符。表明野火在这一区域广泛存在,并对植物进化和森林格局有重要影响。野火在西南地区松属分布和种群维持中的生态作用应被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46.
香灰菌菌丝体经磷酸缓冲液抽提、20%-70%饱和浓度的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和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香灰菌凝集素(Hypoxylonsp.lectin,简称HSL)。HSL经PAGE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SDS-PAGE测得其亚基分子量为15.9kD。过碘酸-Schiff染色法表明HSL为一种糖蛋白,糖基的含量为15.5%,β-消去反应测得其糖和蛋白质的连接键为O-型糖肽键。HSL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在所测试的红细胞中,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HSL对热较敏感,经50°C处理10min,其凝集活性明显降低,其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酸性环境中较不稳定。HSL的凝集活性受Al3+、Fe3+、Ca2+和Zn2+等阳离子的影响。对鼠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半乳糖和乳糖所抑制。  相似文献   
947.
黄山陈村水库上游河源溪流的鱼类群落及其纵向梯度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是合理保护、恢复和管理鱼类多样性的基础。基于2011年5月和10月自黄山陈村水库上游3条河源溪流共39个样点的调查数据,比较研究了溪流间鱼类群落及其纵向梯度格局的异同,着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溪流鱼类群落纵向梯度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人为干扰较轻的舒溪相比,人为干扰严重的浦溪和麻溪中水宽、底质和植被覆盖率等局域栖息地条件显著变化,这造成了后者的鱼类多样性显著下降及物种组成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敏感性的地方物种(如宽鳍鱲、光唇鱼、原缨口鳅等)数量减少、耐受性的广布物种(如泥鳅、麦穗鱼、高体鰟鲏等)数量增多。舒溪的鱼类物种数及其组成均与海拔显著相关,但这种"海拔-鱼类群落"关系在麻溪和浦溪中削弱甚至消失。底质、植被覆盖率对舒溪鱼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浦溪和麻溪鱼类群落却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子流域空间尺度上,诸如城镇化发展、土地利用、河道治理等人类活动可通过对局域栖息地条件的影响,导致溪流鱼类多样性下降及其物种组成的变化,破坏鱼类群落的纵向梯度格局,并改变栖息地与鱼类群落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8.
藏北古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短期围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放牧导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围封是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管理手段。以青藏高原那曲县古露镇过牧退化高寒草地为对象,系统分析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围封的响应。结果表明,短期围封后,(1)植被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显著降低(P0.01);(2)土壤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物理结构(沙土与粉土的比例)及pH有显著变化(P0.05);(3)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善;(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均呈显著增加(P0.05);(5)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其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也发生了变化;(6)Manteltest分析显示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呈正相关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土壤有机碳含量(TOC)、总氮含量(T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P0.05)。这表明围栏封育有利于藏北草地植被、土壤理化特性的恢复,还能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促进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9.
野生玫瑰种群表型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童冉  吴小龙  姜丽娜  司倩倩  臧德奎 《生态学报》2017,37(11):3706-3715
在野生玫瑰(Rosa rugosa)自然分布区内选取5个代表种群,选择24个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野生玫瑰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结果显示:(1)24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非常丰富;种群内变异(0.2718)大于种群间变异(0.1679),种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0.2952,分化水平相对较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8.48%(6.67—26.79%),叶片、果实、花、种子的变异系数依次为21.40%、17.42%、12.54%、6.67%;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果实的表型变异对种群变异起主要的贡献作用。(2)托叶长与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经、纬度呈显著负相关;果实横径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经、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7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3)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5个种群划分为3类,表型性状主要依地理位置聚类。  相似文献   
950.
烟夜蛾雄蛾性附腺因子对雌蛾性信 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处女蛾在交配后1 h,其性信息素滴度即显著降低,72 h内未见恢复。生测结果表明,烟夜蛾性信息素合成抑制因子主要来源于雄蛾性附腺。不同日龄雄蛾性附腺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无显著差异。光暗期对其活性具显著影响,暗期中雄蛾的性附腺物质对雌蛾性信息素合成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光期中雄蛾的性附腺物质不具抑制活性。在暗期的不同时间处理,对处女蛾性信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雄蛾性附腺提取物对雌蛾性信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与注射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0.2 ME(雄蛾当量)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的最小剂量。对交配雌蛾注射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PBAN)提取物后,其性信息素合成又可恢复,这说明雌蛾交配后,性信息素滴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了PBAN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