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3篇 |
免费 | 382篇 |
国内免费 | 1787篇 |
专业分类
50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92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1例,轻度强化15例。延迟扫描26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痛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省木兰科(Magnoliaceae)野生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扩增出151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总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4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37 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0 1。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368 0,属间基因多样性指数(Dst)为0.251 9,占68.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4 0,基因流(Nm)为0.231 0。UPGMA聚类分析将48种木兰科植物划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并非按照属聚在一起,而是不同属植物相间分布,长喙厚朴(Magnolia rostrata)、素黄含笑(Michelia flaviflora)和球花含笑(M.sphaerantha)可能为云南省木兰科植物中的原始种。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总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属间遗传变异较高,基因流较小,存在遗传漂变的风险,聚类结果与刘玉壶的分类系统存在分歧,这从分子水平为木兰科植物间的起源、进化与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阿特拉津降解菌ATR3的分离鉴定与土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因效率高、价格低廉,是我国玉米田施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但其结构稳定,残留时间长,因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长期受阿特拉津污染的玉米田土壤中筛选并鉴定阿特拉津降解菌,明确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去除能力。对分离出的阿特拉津降解菌ATR3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鉴定,确定菌株ATR3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培养48 h后对1 000 mg/L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到97%以上。敏感作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棕壤上去除最快,褐土次之,黑土最慢,说明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去除过程与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呈相关关系。同时,该菌株处理14 d后,能明显恢复玉米的各项生物学指标,说明该菌株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为阿特拉津降解菌剂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南方鲇幼鱼游泳能力个体变异和重复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肉食性鱼类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种内个体变异、重复性及其对饥饿的响应, 研究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 在(250.5)℃条件下测定对照组(n=28)和饥饿组(n=29)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 Ucrit)、暴发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speed, Ucat)和固定流速耐受时间(Endurance), 分析游泳能力的个体变异、稳定性及饥饿的影响。结果显示: (1)饥饿组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均分别显著下降了(15.100.86)%、(2.570.40)%和(7.941.59)%(P0.05),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2)对照组的Ucat和耐受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 但Ucrit下降(6.632.25)%(P=0.031), 而除耐受时间外饥饿组其Ucrit和Ucat分别显著下降了(26.002.76)%和(13.681.86)%(P0.001), 并饥饿组Ucrit的下降比例显著大于其Ucat(P0.001); (3)并且对照组三个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变化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 饥饿组的Ucrit、Ucat和耐受时间的CV全部增加; (4)南方鲇幼鱼Ucrit和Ucat呈正相关且2周的饥饿并未改变此正相关。饥饿明显降低南方鲇幼鱼两种游泳能力并导致游泳能力的个体变异变大, 但没有改变该种鱼的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内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无氧运动能力在环境改变后显得更为保守, 种内个体变异的变动可能有利于在相同自然选择压力下种内个体采取不同的捕食和避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氮肥运筹,提高玉米籽粒产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N1(1∶0)、N2(1∶1)、N3(1∶3)、N4(3∶1)]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显著影响玉米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且N4处理土壤贮水量最低.N4处理农田总耗水量最高,较N1、N2、N3分别显著增加了2.9%、1.9%、0.9%(2015)和2.3%、1.4%、2.2%(2017).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3个生长季均表现为N4处理最高,籽粒产量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3.3%~9.9%(2015)、3.5%~24.2%(2016)和8.3%~36.1%(2017),WUE则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6.8%、4.9%~21.8%和6.6%~32.9%.N4处理下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然后依次为N3、N2和N1.综合考虑,NO3--N/NH4+-N=3∶1是适宜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的氮肥运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氮同位素自然丰度作为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综合指标能够有效地指示CO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箱CO2 熏蒸法研究连续10年的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及其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同位素自然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土壤氮循环过程,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叶片δ15N;促进了富13C土壤有机碳分解,中和了贫13C植物光合碳输入的效果,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δ13C在CO2升高条件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很可能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程,并加剧了系统氮限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