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5篇 |
免费 | 379篇 |
国内免费 | 1780篇 |
专业分类
49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248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87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低等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等白蚁肠道里存在着复杂的微生物区系,包括真核微生物鞭毛虫和原核生物,细菌及古细菌。低等白蚁的后肠以特别膨大的囊形胃及其氢氧浓度的明显梯度分布和丰富的微生物区系为特征,是白蚁进行木质纤维素消化的主要器官。后肠内的鞭毛虫能将纤维素水解并发酵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为白蚁提供营养和能源。系统发育研究表明,低等白蚁肠道共生细菌的主要类群为白蚁菌群1、螺旋体、拟杆菌,低G C mol%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和紫细菌等。而古细菌主要为甲烷短杆菌属的产甲烷菌。共生原核生物与二氧化碳的还原和氮的循环等代谢有关。但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942.
前列腺癌是中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男性肿瘤,抗雄激素治疗耐药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耐药性难题是前列腺癌转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哺乳动物细胞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蛋白质的靶向降解。因此,前列腺癌中关键的癌基因如雄激素受体(AR)的上游泛素化调控因子(如去泛素化酶)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这些酶具有较广的底物谱系,存在脱靶的可能性。近来,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开发的蛋白质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技术是最具前景和革命性的新型抗癌药物研发技术,能够利用特定E3泛素连接酶对靶蛋白进行降解而不影响其他底物。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相比,PROTAC分子在克服耐药性以及针对不可成药的靶点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目前,针对AR的PROTAC降解剂已在II期临床取得了成功,靶向蛋白质泛素化及降解途径的新技术将有望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43.
1.沟金针虫需2年以上完成一代生活史。越冬成虫2月下旬出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产卵在1至2寸表土内,卵于5月初孵化,卵期为5至8星期。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起羽化,蛹期约2星期。成虫羽化后即行越冬。 2.越冬幼虫2月底至3月中旬开始向表土活动(10厘米处地温8—12℃左右),3月中旬及4月全月是为害盛期(80%以上幼虫集中在1至2寸之表土内),8月至12月表土之幼虫密度极小(仅有虫1.2—6.8%),不致为害成灾。 3.沟金针虫之天敌除一种壁虱(Cheyletus sp.)和一种蜘蛛及蚂蚁外,尚有寄生菌2种,具中一种经鉴定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p.)之一种。 4.小麦整地时适当深犁(5—7寸)并精耕细作能毁杀大部分蛹体及成虫,并可将幼虫翻上来供鸟类捕食(9,10月间97%老熟幼虫,在5—7寸土内化蛹及羽化,同时88%幼虫分布于1—7寸土内)。此外以芝麻与豆类为小麦前作及夏季休间结合翻耕曝晒亦能减少虫害损失。 5.沟金针虫在河南的主要为害期系在春季,所以早春於麦行间耩666毒土或毒沙以毒杀向表土上升之幼虫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分析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临床特征,旨在提高结肠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4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贫血症状多见,占78.7%(37/47),长期低热3例,肝转移瘤4例,肺转移瘤2例,皮肌炎1例;肿瘤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占74.5%(35/47);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为主,占61.7%(29/47);Dukes分期:B期占44.7%(21/47),C期占42.6%(20/47);结肠镜是重要诊断方法,结肠镜与钡灌肠有互补优势;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以肠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以贫血多见,病变多位于右半结肠,结肠镜是主要确诊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4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毛药山茶鲜花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0种香气成分,鉴定出19种,占总香气含量的71.72%。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烷烃、烯烃和脂肪酸酯,其中倍半萜在总香气中的比例最高,为46.31%,其次为烷烃,为19.79%。 相似文献
946.
对草酸青霉菌(Penixillium oxalicum)BZH-2002菌株固体发酵果胶酶的特性及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最佳产酶时期为72—92h,利用干物质量最快的时期为24—72h发酵产酶期间培养基介质中pH值呈“V”字形变化。该菌株以甜菜渣、葵花盘为碳源,以(NH)2SO4为氮源时产酶率最高,分别高达4.33万和4.56万U/g干物质,(NH4)2SO4最佳用量0.9g/10g甜菜渣。此外,浸提方法对果胶酶产率也有一定影响,1%NaCl作为浸提液的效果最好,最佳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40℃。 相似文献
947.
马铃薯Y病毒蚜传辅助成分介导PVX/PVY协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马铃薯Y病毒中国株系(PVY-C)蚜传辅助成分(HC-Pro)基因的正义、反义和缺失三种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品种NC89。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HC-Pro基因及其突变体已经整合到烟草染色体中,Western blot分析证明,正义HC-Pro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在转基因烟草中有表达产物,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转正义,HC-Pro基因及其缺失突变体不仅能够提高T1转基因烟草中PVY-C的病毒积累和致病,而且对异源病毒PVX具有同样的作用,而转反义HC-Pro基因烟草对PVY-C和PVX的致病性无影响,因此,PVY-C HC-Pro基因介导PVX/PVY的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948.
黑曲霉N14植酸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黑曲霉N14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植酸酶phyA基因表达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以此片段构建了pPIC9K-phyA重组表达载体 ,目的片段以正确的阅读框架插入到pPIC9K的多克隆位点EcoRⅠ和NotⅠ之间。重组表达载体经XbaⅠ线性化处理 ,电击转化毕赤酵母 ,经G418抗性筛选、酶活性测定、PCR鉴定和SDS-PAGE分析 ,获得了两株产酶活性分别为 14 39583u mL发酵液 (PP N1422 )和14 89083u/mL发酵液 (PP-N1444)的高产工程菌 ,其酶活性分别是出发菌株酶活性 (422u/mL)的 34113倍和 35286倍 ,重组酵母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重组植酸酶在pH值 2.5~3.0和 5.0~5.5时酶活性最高 ,且在pH4.5~6.5之间均有相当高的酶活性 ,最适作用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949.
950.
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夏季作者在南海北部海域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动力学,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水平对流和中尺度涡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及浮游植物生长和现存生物量对其的响应。受西南季风和东向沿岸流作用所形成的Ekman输送的影响,南海北部海岸带表层海水作离岸运动,使深层富含营养盐的冷水爬坡涌升到表层来补充,激发浮游植物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区反气旋涡使海水辐聚下沉,造成水体具高温、低盐、高溶解氧浓度、低营养盐浓度和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同时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试验,发现该海域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是多种营养元素共同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添加单一的营养盐并不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在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中,营养盐添加不仅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长,而且也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和群落结构。例如,在站S1008,培养前叶绿素a浓度为0.28 mg.m-3,加富培养60 h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中有显著的增加,叶绿素a浓度分别达1.07 mg.m-3和1.19 mg.m-3;培养前粒度分级叶绿素a主要以Pico级份占优势,而加富试验结束后,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以Nano级份占优势,其它试验组仍以Pico级份占优势;同时,在培养后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从甲藻向硅藻演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