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4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初次卵裂时间是猪克隆胚胎发育潜能的重要标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次卵裂时间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潜能有关.比较了不同初次卵裂时间(20~24 h,早期;25~36 h,中期;37~48 h,晚期;20~48 h,对照)的猪孤雌(parthenogenetic,PA)、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扩张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评价其体外发育能力.发现早期卵裂的PA胚胎发育到第6天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中期、晚期以及对照组(P < 0.05;54.0% vs. 19.6%,5.4%,18.7%).扩张囊胚发育率,早裂胚胎同样优于其他组.早期卵裂的SCNT胚胎发育到第6天的囊胚比率高于中期卵裂胚胎(32.2% vs. 23.5%),而晚期卵裂胚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最低(6.3%).早期卵裂的SCNT胚胎发育到第6天的扩张囊胚比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 0.05;18.9% vs. 5.9%、3.1%、7.4%).囊胚细胞数在早期、中期、晚期三组之间表现出下降趋势.将早期卵裂的SCNT胚胎与未经挑选的对照组胚胎分别进行移植,观察其体内发育能力.移植早裂SCNT胚胎的受体在产仔数和克隆效率上均明显高于未经挑选胚胎的受体(4.7 vs. 2.1;3.9% vs. 0.9%),说明早裂胚胎着床后具有更强的发育能力.以上结果表明:初次卵裂时间可以作为猪克隆胚胎发育潜能的重要标识,选择早裂的胚胎进行移植,有助于提高克隆效率.  相似文献   
212.
早幼粒白血病蛋白核体(promyelocytic leukaemia nuclear bodies,PMLNBs)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亚核结构,广泛参与如转录调节、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抗病毒、细胞凋亡、肿瘤抑制等一系列的生物学事件.SUMO(smallubiquitinmodifier)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领域中的研究热点,SUMO修饰对PML核体的形成与降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的E3泛素连接酶RNF4(RING finger protein4),可促进依赖SUMO-2/3修饰的PML核体的泛素化连接,并且ATO(三氧化二砷)可加速其对PML核体的降解.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可完全应用于活细胞内PML核体和SUMO蛋白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互作.因此,更深入地研究PML核体形成和降解的机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重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3.
美洲黑杨×小叶杨杂种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与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杂种后代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初选的多倍体材料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于0.1%秋水仙素浓度处理对诱导多倍体无作用;0.3%及其以上浓度处理对诱导产生多倍体效果较好,但随处理浓度增加秋水仙素对杨树的毒害作用增大, 0.5%浓度处理可使顶芽死亡率高达71.43%,且在顶芽死亡的植株中未发现多倍体单株.应用气孔性状对388株扦插苗进行多倍体初选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初选的5株拟多倍体进行DNA含量分析,鉴定到2株四倍体材料.获得的四倍体材料与二倍体植株在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上差异显著,但在SOD和POD活性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14.
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的 rDNA ITS 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对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进行了ITS序列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提取纯化,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然后,利用DNAssist Version 2.0软件加手工校正确定ITS1-5.8S-ITS2序列,并进行ITS序列分析。获得了山茱萸的ITS1-5.8S-ITS2完全序列,ITS1为253bp,5.8S为156bp,ITS2为273bp,总共682bp。7种果型的山茱萸其5.8S基因序列显示高度的一致性,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椭圆形果型和纺锤形果型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短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3′端及ITS2区5′端各有1个变异位点;短梨形果型在ITS1区5′端有3个变异位点;长圆柱形果型在ITS1区有5个变异位点。结果表明,ITS序列在山茱萸种内比较保守,有的栽培品种之间有较小的差异,此研究为中药山茱萸分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5.
进行了Anabaena sp.PCC7120的别藻蓝蛋白ApcE与ApcF的体内重组的光谱和apcE和apcF基因的细菌双杂交的研究。在提纯前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F的峰位置一致,而提纯后PCB-ApcE/PCB-ApcF的吸收及荧光光谱峰与PCB-ApcE的峰位置一致,表明ApcE与ApcF不能形成复合物。pBT-apcF与pTRG-apcE的转化细胞能在无3氨基-1,2,4三氮唑(3-AT)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有3AT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在转化过程中未产生能抗3-AT的HIS3报告基因,进一步证实ApcE与ApcF间没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6.
HPV-2是引起皮肤寻常疣的常见HPV型别,病毒E2蛋白可抑制病毒早期启动子的活性。我们曾经报道来自一例巨大寻常疣患者的HPV-2突变E2蛋白对病毒早期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该E2蛋白在其C末端的DNA结合区域带有A338V的点突变。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了突变E2(A338V)和HPV-2原毒株的羧基端和全长蛋白。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E2蛋白可与带有E2蛋白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形成复合物,突变E2蛋白比原毒株E2蛋白的DNA结合能力强。这提示DNA结合能力的增强可能为E2蛋白对病毒启动子活性影响的分子基础,与患者出现罕见巨大寻常疣这一临床表型关联。  相似文献   
217.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2日龄SD大鼠卵巢在Waymouth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用原位杂交、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mRNA和蛋白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及在表皮生长因子(EGF)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同步测定卵泡活化生长的重要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ERK1/2与c-erbB2mRNA表达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伴随原始卵泡启动生长过程,PCNA表达逐渐增加,EGF能促进原始卵泡的增殖和分化;原始卵泡中有c-erbB2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随原始卵泡的启动生长及在EGF作用下表达增强;RT-PCR结果显示,c-erbB2mRNA表达在2日龄大鼠卵巢培养8d后与培养0d相比显著增加(0.297±0.018vs0.178±0.011,P0.05),并在EGF作用下进一步增强;p-ERK1/2含量的变化与c-erbB2mRNA表达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900,P0.05)。结论: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并为介导EGF促进原始卵泡启动生长的关键信号分子;ERK-MAPK信号通路可能在介导c-erbB2调控原始卵泡生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18.
目的:研究孕期低氧应激对子代雄性大鼠的繁殖行为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将配对获得的怀孕第14天的母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3300m模拟高原低氧应激组和5000m模拟高原低氧应激组,实验组母鼠放入低氧舱中进行持续7天的模拟低氧应激处理,对照组在实验条件下常规饲养。结果:孕期经低氧应激子代雄性性成熟个体具有与雌性个体交配的能力,但是行为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应激组个体肛阴距变短,血浆睾酮水平下降而皮质酮水平显著升高,而3组动物睾酮、附睾以及肾上腺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出生前受到低氧应激对子代雄性个体的性行为能力产生持久的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219.
为了解浙江省永嘉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风景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于2008年5月、8月、9月、10月和2009年5月对楠溪江流域的两栖动物进行野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楠溪江流域共计有两栖类24种,隶属于2目7科,中国特有种13种,其中福建大头蛙和天台粗皮蛙是温州地区的新纪录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占明显优势,达22种,占物种总数的91.7%.  相似文献   
220.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豆甾烷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 22-dien-3β-ol(4)、美迪紫檀素(5)、sativan(6)、2′,4′-二羟基查尔酮(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0)、(9E,11E)-13-oxo-9,11-ocatadecadienoic acid(11)、(9E,11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