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酪素平板、纤维蛋白平板的初筛和摇瓶复筛的方法从20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4株纤溶酶活性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5815产纤溶酶活性最高,平均达258 IU/mL。通过对菌株B5815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鉴定其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992.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大量存在于水环境中,给水生生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浮游生物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是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同时,浮游生物也是对各种环境污染物最敏感的类群.了解微塑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是评价其生态风险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特征及水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现状,阐述了... 相似文献
993.
DNA损伤响应是生物体感知DNA断裂并启动DNA修复过程的重要机制,对维护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DNA损伤响应机制中有多种蛋白的参与.多聚ADP核糖水解酶(PARG)是参与蛋白质多聚ADP核糖化(poly(ADP-ribosyl)ation)修饰调控过程的一种重要酶,它通过水解去除蛋白质上的多聚ADP核糖来调节靶蛋白质的生理生化活性.目前已知多聚ADP核糖修饰相关蛋白可能通过修饰DNA修复相关蛋白参与DNA损伤反应,但其影响的信号途径和上下游关系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双突变体构建、遗传以及表达谱分析,揭示了PARG1可能在DNA损伤响应途径关键激酶ATM和ATR的上游,通过调节ATM和ATR的活性来反馈调节DNA损伤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三维生物支架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及体内修复喉软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体外高密度细胞悬液与PLGA共同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下CDMP1和(或)TGF-β1联合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其对喉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诱导后的培养体系可表达特异性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GAG;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可有效的修复喉软骨缺损。结论 BMSCs与PLGA三维生物支架在CDMP1和TGF-β1作用下所得组织工程化软骨可以有效的修复喉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995.
利用两间玻璃温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夜温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幼穗分化(一次枝梗分化期)期间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水稻的分蘖,植株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晚稻的产量分别提高10.02%~13.18%和6.52%~7.78%(P<0.01);幼穗分化-抽穗(10%稻穗抽出剑叶鞘)期间夜温升高,导致颖花退化,使每穗发育颖花数减少,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晚稻的产量分别下降3.76%~6.67%和3.66%~6.94%(P<0.01);灌浆结实期(抽穗-成熟)夜温升高,双季早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下降,而双季晚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稻的产量下降2.07%~5.61%(P<0.05),双季晚稻的产量提高1.63%~2.28%(P<0.05).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背景】植物叶际(phyllosphere)定殖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叶际微生物通过发挥特定功能在逆境下生存,影响寄主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并受环境异质性的影响。【目的】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是动态的,认识季节更替对植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加深对植物-微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方法】以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泌盐盐生植物长叶红砂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春季、秋季植物叶片表面理化特性,并结合叶际细菌、真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长叶红砂冠下土壤含水率、pH、电导率等指标在季节更替下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表面Na+、K+和电导率值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叶际细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hannon、Chao1和ACE (abunda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or)指数与土壤和叶片表面盐分含量呈正相关;春季叶际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保持了较高的相对丰度,而秋季叶际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则高于春季;其中,叶际Bradyrhizobium、Novosphingobium和Edaphob... 相似文献
997.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是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对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作者着重实施了两点改进:第一,不照搬已有教材,结合每一部分授课内容,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同学们,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促进同学们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扩大思路,改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P.pastoris的pAOX1表达系统胞内表达canstatin-N蛋白。方法:通过PCR DNA合成技术以及DNA的酶切和连接技术,除去pPIC9K分泌型表达载体的信号肽,并使其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的3′端融合his6纯化标签,获得新的载体pPIC9Ki。以含canstatin N端序列的pET-CTN质粒为模版,PCR法扩增1~89个氨基酸的267bp的canstatin的N端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PIC9Ki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9Ki-CTN-N,用电转法将pPIC9Ki-CTN-N转化P.pastorisGS115,通过G418抗性筛选获得工程菌GS115(pPIC9Ki-CTN-N)。通过摇瓶发酵甲醇诱导表达Canstatin-N蛋白。用蜗牛酶裂解P.pastoris细胞,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在鸡胚中进行活性分析。结果:在pAOX1的调控下,canstatin-N基因能在P.pastoris中经甲醇诱导表达,摇瓶发酵表达量为65mg/L,纯化的目的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实现应用P.pastoris表达Canstatin-N蛋白,为Canstatin-N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和进一步的药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为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红茶在人体肠道菌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4周龄新生幼鼠(4weeks组,n = 30)、12周龄正常对照组小鼠(control组,n = 15)和12周龄喂饲红茶水实验组小鼠(teadrink组,n = 15)的肠道菌群分布,分析3组样本的菌群差异情况,探求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 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拟杆菌门(t = −7.711,P<0.001)、拟杆菌科(t = −3.411,P = 0.009)、长尾嗤菌体科(t = −2.515,P = 0.036)、拟杆菌属(t = −2.693,P = 0.027)、邓肯菌属(t = −2.434,P = 0.041)、居海事城球杆菌属(t = −3.327,P = 0.029)、迪博邓肯菌(t = −2.679,P = 0.028)、普通居海事城球杆菌(t = −3.401,P = 0.027)和Duncaniella_sp._C9(t = −3.104,P = 0.035)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t = 8.952,P<0.001)、乳杆菌科(t = 13.102,P<0.001)、消化链球菌科(t = 3.665,P = 0.021)、爱格菌科(t = 4.481,P = 0.002)、理研菌科(t = 3.626,P = 0.022)、乳杆菌属(t = 5.542,P = 0.004)、黏液乳杆菌属(t = 6.334,P = 0.002)、龙包茨菌属(t = 3.785,P = 0.005)、阿德勒菌属(t = 4.504,P = 0.002)、约氏乳杆菌(t = 4.282,P = 0.011)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t = 6.156,P = 0.003)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与4weeks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大于control组。 结论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的形成能够产生影响,不同丰度的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来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稳态的目的,具体代谢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将运送H5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以1.0×1010CFU剂量口服接种1日龄SPF雏鸡,结果表明重组菌对雏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重组菌SL7207(pVAX1-HA)和X4550(asd-pVAX1-HA)以2×109CFU的剂量两次口服免疫1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同时,将重组菌分别与pVAX1-IFN-γ或pVAX1-IL2(200μg/只)联合免疫,通过测定小肠粘膜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重组菌单独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能激发机体产生粘膜免疫应答,且与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以及油苗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攻毒后,免疫保护结果显示无论是重组菌单独免疫组还是联合免疫组均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组菌单独免疫组与联合免疫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重组菌SL7207(pVAX1-HA)和X4550(asd-pVAX1-HA)能够提供机体抵抗HPAIV H5亚型强毒攻击的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筛选出基于粘膜免疫途径的新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