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与脑出血及脑缺血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模型组(采用VII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阻塞),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分析.结果: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γ等9个蛋白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上调,膜联蛋白III在脑出血和脑缺血模型组表达下调.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脑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脾淋巴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一些与脑血管病脑损伤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m、3950m、4050m和4200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m×10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去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3.
采用NBT光化还原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温度及抑制剂等因素对南瓜种子SOD活性的影响,并对其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南瓜种子萌芽过程中SOD的合成以Mn-SOD为主,其热稳定性很高,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完全丧失,在pH8.0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下酶活性最高;酶活性容易被β-巯基乙醇抑制,对脲及DMSO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4.
在硝态氮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测定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变化。在子叶发育初期,无论外源氮存在与否,每对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S、NADH—GDH、NAD^ -GDH活性随发育上升。在外源氮存在下,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恒定;第6d后,GS和NADH—GDH活性逐渐降低,NAD^ -GDH却相反增高。但在无外源氮条件下,于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以及GS、NADH—GDH和NAD^ -GDH活性都逐渐降低。在子叶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外源氮对GS和NAD^ -GDH活性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子叶发育的后期对NAD^ -GDH活性的促进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5.
蜡状芽孢杆菌S1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种新近分离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S1发酵产新型抗真菌多肽APS的发酵培养基组成(碳,氮源)和工艺条件(发酵温度,初始,PH,通气方式和通气量)进行了摸索,通过单因互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S1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麸皮5%,玉米粉5%,尿素0.2%,或NH4NO31.5%,酵母浸亮1.5%,葡萄糖6%,NaCl0.1%;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28度;最适发酵培养初始Ph为7.4或6.8,。在优化条件下,效价最高为8-10mg/ml,S1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初始PH为30度和7.0,通气对S1发酵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17种金线鲃核DNA含量及倍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血涂片、Feulgen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技术 ,测定了金线属 (Sinocyclocheilus) 17个种的核DNA含量。结果显示 ,除侧条金线 (S .lateristritus)中采自云南沾益炎方山那边的样本之 2C值为 7 79pg外 ,其余的核DNA 2C值都集中分布在 4 19~ 4 86pg范围 ,大体与其近缘四倍体种 2C值相同或相近 ,是其近缘二倍体种 2C值的大约 2倍。据此我们推断 ,这 17种金线很可能都是四倍体 ,个别种还含有八倍体的类型 ,金线属可能是整属的四倍体起源。  相似文献   
47.
白蜡虫及其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了白蜡虫越冬前后体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变化 ,并通过对虫体、蜜露及被寄生植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百分率组成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了白蜡虫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问题。虫体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大部分氨基酸及其总量在越冬期下降 ,越冬以后升高 ,逐渐超过越冬前水平。虫体大量吸收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利用较少的氨基酸是天门冬氨酸 ,其它氨基酸或多或少地为白蜡虫所利用。  相似文献   
48.
抗σ因子     
T4噬菌体的AsiA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σ70 因子 ,因而称为抗σ70 因子 ,调节T4噬菌体早期基因的转录。细菌中的FlgM ,是抗σ2 8因子在细菌鞭毛形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FlgM比较特殊 ,天然形式是未折叠的。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SpoIIAB可抑制芽孢形成过程的专一性σ因子σF 和σG。该菌中的另一个抗σ因子是RsbW可以抑制应急反应中基因转录所需的σB 因子。此外 ,在真细菌类中 ,发现一类新的具内膜接合特性的抗σ因子 ,调控着具有胞外功能蛋白的基因表达 ,因而被分作抗σ因子的细胞外因子 …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塑料袋包装充氧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肌肉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抗应激剂的生理作用。本研究设置了未经运输的幼鱼30尾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空白组、添加维生素C(VC)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维生素C组以及添加谷氨酰胺(Gln)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谷氨酰胺组,在运输实验进行的2 h、6 h以及9 h采样,不同时间点每组各取30尾幼鱼分别采集肝、肌肉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测定项目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运输胁迫使空白组肝和肌肉中SOD活性最终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由于抗应激剂的存在而使其最终活性低于对照组;运输胁迫使空白组和维生素C组肝以及肌肉中CAT活性显著(P0.05)升高,最终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谷氨酰胺组最终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胁迫使空白组肝和肌肉MDA含量均显著(P0.05)升高,而抗应激剂维生素C和谷氨酰胺明显缓解了这一现象;GSH含量在空白组、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的肝与肌肉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与这两种组织所承担的生理功能不同有关;运输胁迫后,空白组肝与肌肉T-AOC值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最终则略高于或等于对照组。本研究分析了运输胁迫下四指马鲅幼鱼抗氧化系统变化规律以及抗应激的作用效果,旨在为其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载脂蛋白A-Ⅰ通过PKA信号途径影响ABCA1的表达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载脂蛋白A-Ⅰ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了解载脂蛋白A-Ⅰ和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经各种因素处理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脂滴,运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分别检测ABCA1 mRNA与ABCA1蛋白质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Ⅰ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减少,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增加.载脂蛋白A-Ⅰ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增加.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结果提示,载脂蛋白A-Ⅰ可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聚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A信号途经使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