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为明确不同大小林窗式疏伐对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na var.mairei生长形质的影响以及珍贵用材培育成效,测定福建省明溪林窗式疏伐后马尾松林中18个林窗样地(按林窗面积划分为3种类型,Ⅰ:50~100 m~2、Ⅱ:100~150 m~2、Ⅲ:150~200 m~2)的12年生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干形和分枝等指标,分析林窗大小与生长、干形和分枝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窗大小显著影响南方红豆杉树高、胸径、冠幅、杈干率、通直度、圆满度、尖削度、径高比、枝间距、最大侧枝直径等10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评价值。林窗Ⅰ、Ⅱ类型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和综合评价值。在干形指标方面,林窗Ⅰ、Ⅱ类型显著降低最大侧枝直径;林窗Ⅰ类型显著抑制分杈率,提高圆满度;林窗Ⅱ类型显著减少尖削度,提高通直度和径高比。在分枝指标方面,林窗Ⅱ类型显著提高枝间距。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依据18个林窗样地的南方红豆杉生长及形质性状的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确定在95%置信区间内,林窗式疏伐的林窗面积为105.31~153.21 m~2,可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与改良干材品质。  相似文献   
232.
李朝婵  钱沉鱼  全文选  唐凤华  欧静 《生态学报》2018,38(13):4909-4916
探明野生杜鹃群落不同层次土壤浸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为阐明杜鹃群落天然更新障碍与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解释群落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凋落物层(L层)、腐殖质层(H层)和土壤表层(S层)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采用内标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等技术鉴定土壤浸提液所含的有机化合物。(1)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露珠杜鹃不同土壤层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L层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其浸提液显著抑制自身种子的萌发。H层和S层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不显著;(2)鉴定了不同层次土壤浸提液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L层、H层和S层均检测出31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5%的组分分别有6、8和8种。L层浸提液主要化感成分为丙三醇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9.56%和19.17%;H层主要化感成分为2-羟基丙酸和棕榈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05%和12.48%;S层土壤浸提物的主要化感成分为棕榈酸和2-羟基乙酸,分别达到总量的14.91%和12.79%。野生露珠杜鹃不同土壤浸提物的化感物质含量以L层最高,L层作为群落土壤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从化感物质组分来分,长链脂肪酸和有机酸类是H层和S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长链脂肪酸类和醇类是L层主要的化感物质种类。杜鹃群落林下土壤中存在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其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3.
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DNA G7444A 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祖建  杨滨  刘奇才  江凌  谢海花  欧启水 《遗传》2007,29(4):433-437
应用PCR-RFLP和测序对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线粒体DNA G7444A的突变进行检测, 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发现, 27例家系成员中, 11例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 而配偶及父系亲属中未发现该突变。11例突变者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5例, 糖耐量受损1例, 均表现为乳酸和血糖增高。因此, 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是该家系中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34.
以香椿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200和400μmol/L)对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指标、矿质元素离子(Na~+、K~+、Ca~(2+)和Mg~(2+))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外源物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和生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条件下,香椿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绿素含量和P_n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比对照(CK)显著增加,而K~+、Mg~(2+)和Ca~(2+)含量以及离子含量的比值(K~+/Na~+、Mg~(2+)/Na~+和Ca~(2+)/Na~+)则明显下降,且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施加适宜浓度褪黑素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香椿植株生长,降低其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提高其K~+、Ca~(2+)、Mg~(2+)含量和离子含量比值以及叶片P_n、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G_s和C_i,但却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_s)。(3)适宜浓度褪黑素使盐胁迫下香椿植株叶片的丙二醛积累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外施适宜浓度的褪黑素能降低盐胁迫下香椿幼苗叶片和根系内Na~+浓度,增加K~+、Mg~(2+)和Ca~(2+)浓度,调控植物体内细胞的离子平衡状态,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香椿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并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石榴(Punica granatum L)籽油的技术体系,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石榴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0℃,分离温度55℃,萃取时间70min,在此条件下油脂产率为20.4%。GC-MS分析的结果显示,石榴籽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和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6.86%。  相似文献   
236.
φC31整合酶可高效介导外源基因特异、稳定地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发生重组反应.基因组中被整合的住点为假attP位点.运用接头PCR的方法对φC31整合酶介导的含有attB序列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载体在牛基因组中的一个新的特异整合位点(假attP位点)进行扩增.并且显示接头PCR技术在克隆与已知序列相邻的未知旁侧序列上其具有高效、特异、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37.
市售冷却牛肉中主要细菌的常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用纯培养的方法, 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菌落颜色、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 从市售冷却牛肉中, 选取菌落形态差别比较明显的菌株共32株, 其中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样品共12株, 未包装冷却牛肉样品共20株; 同时选取两样品中的优势菌株各4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8株细菌编号为:S01~S08, 其中S01~S04为未包装冷却牛肉样品; S05~S08为保鲜膜包装冷却牛肉样品), 通过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以及16S rDNA 序列等进行分类研究, 确定该细菌的分类地位, 并结合形态、常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确定各细菌所属种。实验表明:S01为假单胞菌属中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S02为希瓦氏菌属下的(Shewanella cincia sp.), 而S03和S05为希瓦氏菌属下的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S04为窄食单胞菌属中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06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 S07为葡萄球菌属中的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ciuri), S08为微杆菌属中的产左聚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s)。证明两样品的共有优势菌为希瓦氏菌属。通过对样品可培养微生物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 为冷却肉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8.
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遗传依赖型性别决定(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GSD)和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ESD),而ESD又以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emperature sex determination,TSD)为主。研究爬行动物TSD有助于人们弄清楚环境条件对物种表型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和遗传基础的共同机制来人为的改善或者诱导具TSD型物种的进化方向,以实现自然和人类的最大利益。该篇综述从母系活动、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类固醇以及TSD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爬行动物TSD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239.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h)、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24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40.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