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记述采自云南省高黎贡山地区尖顶蚱属 Teredorus Hancock 2 新种,即拟短背尖顶蚱 T. brachinotoides, sp. nov. 及周氏尖顶蚱 T. choui sp. nov.。拟短背尖顶蚱近似于短背尖顶蚱,主要区别为:1)体长为体宽的 2.42-2.70 倍;2)侧面观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前略凹陷;3)前胸背板总长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的9.35倍;4)后足股节内侧黄褐色,基部黑色;5)后足股节下侧内面黄褐色,具2黑斑,外面黑色;6)腹部腹板黄褐色。周氏尖顶蚱近似于白边尖顶蚱,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后突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部分长3.50-4.00 mm(♂)或 2.80-3.00 mm(♀);2)前翅长为宽的2.50倍;3)中足股节宽与前翅等宽;4)前胸背板中隆线黑白相间;5)前胸背板侧面色与背板同色;6)后足股节下侧非黑色;7)后足股节内侧黑色。文中附有尖顶蚱属已知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2.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陀螺菌科(Gomphaceae)和鹅膏科(Amanitaceae)7个优势科的种数较多,分别含37、22、18、17、16、11和10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中包括药用菌59种、食用菌97种和毒菌35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有虫生菌1种、木生菌52种、土生菌39种、外生菌根菌141种.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温湿度、林下光照及林龄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不同月份、郁闭度和林型条件下,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优势类群都出现不同的分布特点.6月份木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8月份和9月份外生菌根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在郁闭度60%~70%条件下,以多孔菌科和小菇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70%~80%的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多孔菌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80%~90%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牛肝菌科种类为主.在中龄林中大型真菌的种数多于幼龄林,其中,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和陀螺菌科种类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均有分布;鹅膏科种类只分布在中龄林中.根据调查结果,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3.
膏桐饼作为生物柴油产业中产生的最大宗副产物,其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特性有望使其开发成为一种优良的蛋白饲料,但毒性限制了其直接作为饲料利用。发酵是多种饼粕脱毒的常用方法。分离、纯化膏桐根际微生物并分别发酵膏桐饼,用甲醇提取发酵膏桐饼的毒性成分并溶于水中,通过鲤鱼存活时间来评价不同菌株发酵膏桐饼的毒性,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在膏桐饼上快速生长并能有效脱除膏桐饼毒性的短帚霉。脱毒小桐子饼组的小鲤鱼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1.22倍。  相似文献   
144.
根据过渡态理论设计和合成了能诱导产生催化选择性水解布洛芬甲酯的催化抗体的四面体硫酸盐半抗原,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成免疫源,通过免疫手段成功筛选出具有加速选择性水解生成S-布洛芬的特异性催化抗体.其Kcat,app/Kuncat,app达1.6x104.进一步地将催化抗体运用到W/O微乳体系(反胶束)中进行布洛芬酯的选择性水解研究,其动力学研究证明其催化过程同样遵循Michaelis.Menten方程.考察了pH值和温度对催化初速度影响,Wo(体系中水和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的摩尔比)对催化初速度影响呈现为钟罩型,最适的Wo.为21.  相似文献   
145.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短小、大小为~22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miRNA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内,能够通过与靶mRNA3'末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特异性结合来降解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miRNA不仅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而且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如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胰岛素的分泌、脂肪代谢以及肿瘤的形成.研究表明miRNA在肿瘤、糖尿病、代谢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iRNA在脂肪细胞分化及脂类代谢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6.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模拟心肌生长环境中向心肌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获得大量成熟同质有功能的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的方法.方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经悬滴培养法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将EBs用抗坏血酸处理后与天然心肌细胞共培养诱导ESCs的分化,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技术、RT-PCR、超微分析等方法分析分化细胞(ESC-derived CMs,ESCMs)的结构和功能.结果:共培养组,常规组和对照组中有(90.1±3.40)%,(29.6±6.03)%和(20.1±3.82)%的EBs表现节律性收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模拟的心脏微环境中,不但跳动EBs的数目明显增加,且单个跳动EBs中含有功能CMs的百分比也明显增加.兴奋收缩的自律性能维持更长时间,在后期分化得到的有功能ESCMs在细胞形态上接近于天然的心肌细胞.结论:心脏微环境是促使ESCs特定地分化为CMs的关键因素,抗坏血酸处理和共培养诱导策略可使ESCs定向分化为CMs.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硫酸镁预处理对兔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5)、缺血组(n=15)和镁预处理组(n=15).阻断血管,诱导全脑缺血,缺血时间为 6 min.测定缺血再灌注30 min 兔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检测缺血再灌注3 d 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和凋亡神经元密度.结果 (1)镁预处理组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2)镁预处理组正常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缺血组 (P<0.01),缺血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3)镁预处理组凋亡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 (1)硫酸镁预处理对兔全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2)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有:1)抑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30 min 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的过度释放以及抑制γ-氨基丁酸的耗竭;2)抑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3 d 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8.
极危植物焕镛木的群落学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罗城大黄泥常绿阔叶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极危植物焕镛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 (Dandy)taw)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1200 m2样地内有维管植物129种,隶属57科103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茜草科等.群落中焕镛木为优势种,重要值最大,为35.06,其次为粗丝木、红锥,重要值分别为22.09和19.66,因此,本群落可命名为焕镛木-粗丝木-红锥群落(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Gomphandra tetrandra+Castanopsis hickelii Community).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3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占67.18%.叶型以中、小型革质单叶为主.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E,属于A级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41.09%.乔木径级以小径级为主.焕镛木是我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非常珍稀濒危的物种,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在此设立保护区,以保护焕镛木的种质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9.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的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体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明显升高,乳酸浓度明显降低,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目的通过对断奶日龄不同的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指标变化的观察研究,为临床上研究肠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断奶日龄为21 d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断奶后第0、7、14、21、28天测定4种肠道正常菌群及肠道黏膜形态变化。结果SD大鼠断奶后不同时间点,不同肠段内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断奶后第7天肠道细菌移位率明显提高,同时断奶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不同肠段黏膜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长度和宽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断奶后第7天和14天,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变化明显,且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