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1篇 |
免费 | 169篇 |
国内免费 | 685篇 |
专业分类
2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采自黑龙江省东南部兴凯湖湿地的100余号硅藻标本进行分类研究,共发现桥弯藻科、异极藻科(硅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5种2变种,分别为亚粗糙桥弯藻(Cymbella peraspera Krammer)、尖头弯肋藻[Cymbopleura cuspidata (Kützing) Krammer]、不显内丝藻高山变种(Encyonema obscurum var.alpina Krammer)、西里西亚内丝藻翼形变种(Encyonema silesiacum var.lata Krammer)、耳状异极藻(Gomphonema auritum Braun & Kützing)、棍棒异极藻(Gomphonema clava Reichardt)、极细异极藻[Gomphonema exilissimum (Grunow) Lange-Bertalot & Reichardt]。对其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同属中相似的种类进行了比较与讨论,为今后该区域的藻类研究提供了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92.
为探明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时长以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不同浓度(0.375、0.75、1.125和1.5 g a.i./kg种子)对水稻种子分别以干种子拌种(干拌)、清水浸种后拌种(湿拌)和药剂浸种3种方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的水稻发芽率和出苗率均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100 d,各浓度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当药剂浓度相同时,干拌与湿拌防治时长要优于药剂浸种;不同浓度三氟苯嘧啶药剂处理在3种方式下稻田蜘蛛种群数量均略低于空白对照田蜘蛛数量.因此,水稻生产中使用三氟苯嘧啶0.375~1.5 g a.i./kg种子干拌或湿拌处理,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影响较小,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
油松毛虫雌蛾对油松松针两种手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了油松毛虫雌蛾触角对油松挥发物的两对手性单萜的剂量反应,并在饱和剂量下测定了α-蒎烯、β-蒎烯手性化合物及其消旋体的触角电位值。剂量反应测试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的饱和剂量为1 600 μL,对(+)-α-蒎烯、(+)-β-蒎烯、(-)-β-蒎烯的饱和剂量为800 μL。α-蒎烯右旋异构体的反应值高于(-)-α-蒎烯的反应值,说明(+)-α-蒎烯能够更有效的与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β-蒎烯则相反,(-)-β-蒎烯的EAG反应值高于(+)-β-蒎烯,说明β-蒎烯的右旋异构体不能有效的与多数感受器中的分子受体结合。在饱和剂量下的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雌蛾对α-蒎烯和β-蒎烯消旋体的反应均与对其手性异构体反应相当,说明油松毛虫雌蛾用同一个感受细胞来接受α-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同样β-蒎烯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也是被同一个受体细胞来接受。结果提示,手性化合物的比例可能在油松毛虫寄主识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96.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cv. Désirée) was extended by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biolistic method. Using this approach transgenic shoots could be obtained at a similar frequency to that achieved
through conventional biolistics. Leaves from shoot cultures were bombarded with gold particles coated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ells harboring a binary plasmid encoding three genes of interest in the T-DNA. Nine shoots were obtained from 20 shots,
with selection of transgenic shoots on a series of media containing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hygromycin
from 5 to 20 mg dm−3.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恒河猴骨髓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方案. 诱导分为4个组: 基础诱导组、SHH诱导组、RA诱导组、SHH+RA诱导组. 基础诱导组由细胞培养液和Forskolin组成. SHH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 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上RA. SHH+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和RA. 4个诱导组均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形态, 均使nestin, 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的mRNA水平增高. 基础诱导组不表达synapsin. SHH组不能使细胞呈现神经元静息膜电位水平. RA诱导组和SHH+RA诱导组能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水平. SHH+RA组表达更多的synapsin. 可见SHH+RA是各组中诱导效率最好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本实验旨在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大鼠血浆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环素F1(6-Keto-PGF1α)的动态变化.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分别观察大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线栓大脑中动脉后造成脑缺血,血浆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在缺血第1天最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XB2和TXB2/6-Keto-PGF1α的变化规律可为临床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
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Bt基因作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转Bt作物对土壤动物群落以及蚯蚓、线虫、虫兆虫、螨类和甲虫等重要类群的种群动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转Bt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分析了Bt蛋白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降解的动态,阐述了未来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影响的生态风险分析的重要领域,旨在为研究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土壤动物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地方株LJB/03分离及培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RT-PCR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对细胞培养分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观察、RT-PCR及ELISA法检验,其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培养细胞中存在明显的特异性绿色荧光;免疫电镜下可见大小符合预期、有囊膜、花瓣状的典型冠状病毒结构特征;RT-PCR检测证实存在PEDVM基因;间接ELISA检测中平均P/N比值为7.6;从而确认为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命名为PEDVLJB/03株。随后,对该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及如何提高病毒滴度进行探索。通过摸索该分离毒株的蚀斑形成条件,建立了PEDV蚀斑形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病毒的蚀斑纯化,纯化得到PEDV大蚀斑克隆株和小蚀斑克隆株。对大、小两种蚀斑克隆株的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大小蚀斑克隆株细胞感染滴度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