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7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685篇 |
专业分类
26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7篇 |
196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含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的基础上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表达,该片段长1113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将其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以电穿孔法转化酵母X-33,用Zeocin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由于糖基化不同,所表达产物有两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kDa和50kDa,表达量较高,约为290mg/L,经Western印迹验证,有较好的抗原性.在ELISA试验中,我们直接以PBS透析后的酵母上清包被,能够很明显地区分出乙脑阴阳性血清,与RT-PCR检测的相符率达95%,为制备JEV的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为研究材料,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高质量的DNA,分别测试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的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比较,建立了西伯利亚蝗RAPD优化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dNTP0·24mmol/L;MgCl22·0mmol/L;Taq DNA聚合酶1U;DNA模板45ng;引物3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min45s、94℃变性30s、35℃退火1min30s、72℃延伸2min,45个循环、72℃延伸10min。结果表明,利用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西伯利亚蝗基因组DNA分析,实验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Brasilicardin A (BraA)是从致病性放线菌巴西诺卡菌(Nocardia brasiliensis) IFM 0406中发现的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IC50=0.057μg/mL)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BraA发挥免疫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与现有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不同,BraA通过抑制氨基酸转运体L系统的转运进而影响T-淋巴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入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相比目前已知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子囊霉素和他克莫司等,BraA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显示低毒、高效的优势。因此,BraA作为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极具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免疫抑制剂发现新领域。但其结构复杂、合成困难,原菌种产率低且具有致病性,BraA及其类似物的获得已成为此类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的瓶颈。本文综述了BraA的分子特征、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目前获得的BraA类似物和衍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BraA及其类似物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Barrett TJ Sandhu NP Tomlinson AJ Benson LM Subramaniam M Naylor S Spelsberg TC 《Biochemistry》2000,39(4):753-762
Steroid receptor binding factor (RBF)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avian oviduct nuclear matrix. When bound to avian genomic DNA, RBF generates saturable high-affinity binding sites for the avian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BF binds to a 54 bp element in the 5'-flanking region of the progesterone-regulated avian c-myc gene, and nuclear matrix-like attachment sites flank the RBF element [Lauber et al. (1997) J. Biol. Chem. 272, 24657-24665]. In this paper,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 (EMSAs) and S1 nuclease treatment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RBF-maltose binding protei (MBP) fusion protein binds to single-stranded DNA of its element. Only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RBF binds the RBF DNA element as demonstrated by southwestern blot analyses, and by competition EMSAs between RBF-MBP and the N-terminal domain.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the C-terminal domain of RBF demonstrates its potential to form noncovalen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via a potential leucine-isoleucine zipperlike structure, suggesting a homo- and/or possible heterodimer structure in solution. These data support that the nuclear matrix binding site (acceptor site) for PR in the c-myc gene promoter is composed of RBF dimers bound to a specific single-stranded DNA element. The dimers of RBF are generated by C-terminal leucine zipper and the DNA binding occurs at the N-terminal parallel beta-sheet DNA binding motif. This complex is flanked by nuclear matrix attachment sites.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化学合成针对人t-b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CD4^+、CD8^+T淋巴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中t-bet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IFN-γ产生的变化情况。探讨转录因子t-bet对人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IFN-γ产生的调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人CD4^+、CD8^+T淋巴细胞t-bet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siRNA后,CD4+T淋巴细胞中IFN-γ+细胞比例为(18.46±6.86)%,与对照组(50.20±5.9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T淋巴细胞IFN-γ+细胞比例为(74.18±9.33)%,和对照组(76.51±6.49)%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有效降低人CD4^+、CD8^+T淋巴细胞t-bet的基因表达;转录因子t-bet对人不同淋巴细胞亚群IFN-γ的产生所起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8.
小麦多子房性状外显率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杂交小麦的繁制种效益,选用具有不同山羊草细胞质的同质同核、同质异核、异质同核多子房小麦为试验材料,于成熟期调查多子房外显率,并用DPS7.05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了多子房外显率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相同细胞核和细胞质背景的多子房小麦,各小花内第一、二、三粒子粒多子房外显率表达效应无显著差异;异质同核背景下的多子房外显率的表达效应也无显著差异;相同细胞质不同细胞核背景下的多子房外显率的表达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欲提高小麦多子房性状表达的外显率,选择合适核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