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6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91.
目的:阐明阿仑膦酸钠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引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究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和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作为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阿仑膦酸钠组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分别检测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中Caspase1的蛋白水平变化,用流式观察BMDM细胞中Caspase1荧光强度变化。结果:除了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IL-1β的表达水平相比阿仑膦酸钠组没有增加外(P0.05),Raw264.7和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1,IL-1β及IL-18的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阿仑膦酸钠组(P0.05)。Raw264.7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leaved Caspase 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 1荧光强度最高。然而加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GSK-J4后,在Raw264.7和BMDM细胞中,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组Caspase1,IL-1β及IL-18的m RNA表达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脂多糖可以加剧阿仑膦酸钠的炎症反应,促进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受到表观遗传的调控,提示感染及炎症因素可能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BRONJ)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提示我们可以在表观遗传方向寻找治疗BRONJ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92.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Pro 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细胞黏附分子-1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32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天2次,慢慢增加至每次12.5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每次20 m L,每天1次。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LVEDD、6MWT、LVEF、LVES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9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图像引导下精确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图像引导下精确放疗,记录与随访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放射性膀胱损伤、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gG与IgA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lan-meier法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都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像引导下精确放疗治疗宫颈癌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与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94.
本文通过对1株特殊生境荒漠植物雾冰藜内生真菌Stagon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首次分离得到4个松萝酸结构类似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stagonone(1)和3个已知化合物:松萝酸(2),cercosporamide(3)和usnic acid amide(4)。通过高分辨质谱和NMR实验解析了新化合物1的平面结构,采用圆二色谱(CD)方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本文还报道了松萝酸(2)的单晶结构以及松萝酸(2)的CD谱,为确定该同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提供了支持;活性试验结果证实化合物1-4具有选择性抗肿瘤细胞活性。基于化合物1-4的结构特征,推测了其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795.
对采自祁连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及其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絮缘蘑菇Agaricus subfloccosus。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检测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无机盐、维生素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絮缘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挑选出3个较优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絮缘蘑菇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最佳维生素为VB12,最佳温度为16℃,最佳pH为6。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碳源、无机盐和pH,絮缘蘑菇最适的营养因子最佳组合配方为:蔗糖25g/L,硝酸钾2g/L,硫酸镁2g/L,pH为5.0。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9%、高粱籽5%、玉米面5%、石膏1%、麸皮10%。温度16℃使絮缘蘑菇菌丝在90d左右满袋,覆土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796.
摘要 目的:探究耳石症应用脑益嗪与非那根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就联合治疗对复发率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耳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接受非那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益嗪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 w,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前、治疗第2 w研究组及治疗第4 w时两组的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1 w平均眩晕次数及平均眩晕时间,最后对两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其耳石症复发率并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6 % vs. 81.63 %,P<0.05);(2)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 w及第4 w研究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1 w内研究组平均眩晕次数及平均眩晕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4)随访显示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8 % vs. 16.33 %,P<0.05)。结论:脑益嗪联合非那根对耳石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治疗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797.
榕树作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类群,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榕树专类园区的10种榕属树种(5种半附生,5种非附生)为对象,采用根序法对其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比表面积、分枝密度、组织密度、氮含量、碳含量和碳氮比等9个细根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半附生榕树和非附生榕树的细根性状差异;同时结合其原始分布生境,从植物的细根形态功能性状角度阐释其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半附生榕的细根根长、细根直径显著高于非附生榕树(P!0.01),而其比根长和分枝密度显著低于非附生榕树,其余性状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0种榕树的细根形态特征与养分特征呈微弱或无相关关系,细根的直径与分枝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认为,不同生活型榕树的根系结构和性状特征差异是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分布于山脊干旱环境的半附生榕树细根具有直径较粗、根系长、分枝密度和比根长低的特性,使其具有较好的水分吸收能力,并可能与菌根真菌有更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从而能适应相对干旱的山脊环境。  相似文献   
798.
目的:揭示人体在主动和被动两种行走模式下的步态特征与下肢主要肌群的肌电信号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2名在校男大学生,通过Greenjog履带式自发力跑台和h/p/cosmos电动跑台建立主动式和被动式行走模型,先后在两种模式下以3种递增速度即慢速(2 km/h)、常速(4 km/h)、和快速(6 km/h)进行一次性步行运动,运用三维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分别对每种速度采集2 min的连续三维步态和肌电信号数据。结果:慢速时,被动式行走的支撑相占比显著高于主动式行走(P<0.05),而摆动相占比和膝关节角度变化值则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5);常速时,被动式行走的膝关节角度变化值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5);快速时,被动式行走的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变化值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显著低于主动式行走(P<0.01);此外,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被动式行走的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呈现显著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人体主动步行时的膝关节活动范围更充分,对主动肌的锻炼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99.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出土的石制品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石核剥片策略和工具修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石器技术的分析研究。石核、石片以及工具的分析显示,SDG7存在两大石器技术体系:一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占主导地位的石片石器技术,该技术不存在剥片前对石核的预制过程,而是以简单剥片石核、大量的不规则石片以及修理程度较低的工具为代表,少量采用优质原料精致加工的工具类型体现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二是Levallois-like石叶技术,以少量的Levallois-like石核(扁脸石核)为代表,与SDG1、SDG2(CL5a)以及SDG9出土的同类石核呈现技术理念的一致性,该技术以剥离较大尺寸的石叶/长石片为目的,且均具有台面的预制修理和剥片面的维护现象,应为外来的技术体系。SDG7石器技术的分析可为水洞沟遗址区技术演化序列的构建、整体文化面貌的揭示以及技术变化原因的探讨提供新的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800.
地衣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地衣结皮的形成为该区域景观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该研究于2014~2019年在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开展了地衣的野外调查,利用表型特征和DNA序列分析且对采集的500余份标本进行了物种的鉴定,并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显示:(1)共鉴定地衣19科41属74种,其中中国新记录25种,新种2个(待发表),新记录属11个,宁夏新记录56种。(2)研究区地衣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33.78%),其他主要区系成分包括欧亚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等,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区系特征。(3)研究区地衣以壳状和鳞状地衣为主(81.1%),生长型体现了地衣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特性。实地调查发现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生存环境非常脆弱。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该区域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促进其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