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盐负荷兔血浆及肾分层组织内6-酮-前列腺素 F_(1α)(6-kcto-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探讨前列环素、血栓素A_2在水盐平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射盐水后血浆及肾分层组织内6-keto-PGF_(1α)显著升高,内髓质 TXB_2 尿钠及滤过钠排泄分数均显著升高。血浆及肾组织6-keto-PGF_(1α),与尿钠排出量呈显著正相关。作者推测急性盐负荷能促进肾组织合成前列环素和血栓素 A_2的合成,两者在调节钠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2.
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Ⅱ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带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学。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地带中,凋落物层原生动物的年平均现存量以温带(吉林长白山)和暖温带(北京小龙门)的为最大,北热带(云南西双版纳)的次之,中热带(海南尖峰岭)的最小;0~5cm土壤层的原生动物年平均现存量以暖温带和北热带的为最大,亚热带(武昌珞珈山)和温带的次之,高寒带(青海海北)和中热带的最小。各地带各样点凋落物层的原生动物现存量均大于0~5cm土壤层的。从丰度来看,在原生动物三大类群中,肉足虫现存量最大,鞭毛虫次之,纤毛虫现存量最小。各地带各样点的原生动物丰度高峰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pH值和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含量对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43.
【背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休眠菌形成被认为是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缺乏体内和体外模型进行机制研究。新近研究表明Mtb可感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并以休眠状态在细胞中长期存活。然而Mtb感染细胞模型存在周期长和生物安全要求高等问题,需要探索可用的MSC感染细胞模型用于Mtb休眠机制的研究。【目的】建立快速生长型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Ms)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SC, hUCMSC)的细胞模型并研究其特征。【方法】取分离好的hUC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性抗原;以Ms菌株感染hUCMSC,DiI标记细胞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吞噬作用;平板法计数Ms胞内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形成;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Ms...  相似文献   
644.
闫琳  陈建  宁岩  韩春生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108-4122
减数分裂起始是配子发生的关键步骤。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减数分裂起始所必需的基因,但是对于该过程的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本实验室先前建立了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以及体外诱导减数分裂起始的技术体系,为更好地探究减数分裂起始调控基因及作用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RBFOX2可能调控减数分裂起始,然而RBFOX2在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起始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产生了RBFOX2敲降的精原干细胞系;发现RBFOX2敲降后,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以及分化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减数分裂无法启动,分化型精原细胞发生明显凋亡。这一结果进一步显示了RNA结合蛋白在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起始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45.
在滇紫草细胞悬浮培养中,真菌诱导物可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紫草色素的合成。将培养6d的曲霉菌丝体的粗提物以600μg碳水化合物/50ml培养液的浓度加入到处于指数生长初期的滇紫草细胞悬浮培养物中,诱导物促进紫草色素合成的作用最大,紫草色素含量为对照的两倍。经高压锅处理20min到2h不影响诱导物的活性。真菌诱导物还影响了紫草色素各衍生物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646.
农药与重金属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农药硝磺草酮与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与浮游植物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研究较匮乏。为了阐明水体中常见毒性污染物硝磺草酮与铜对水生植物的潜在毒性作用,本研究探究了二者对长江流域的优势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及生理影响,旨在为水生植物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和生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硝磺草酮(0、0.01、1、10、20、50 mg/L)、铜(0、0.1、0.3、0.5、1、2 mg/L)以及(硝磺草酮+铜)在(0+0、0.01+0.1、1+0.3、10+0.5、20+1、50 mg/L+2 mg/L)浓度时对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硝磺草酮对苦草的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合成、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苦草POD活性具有激活效应;单一铜胁迫对苦草生长、光合色素的合成、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苦草SOD和POD活性具有激活效应;此外,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等指示物对硝磺草酮与铜联合胁迫表现出受害响应,而POD活性显著上升,SOD活性呈现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效应。毒性效应评估结果显示,随着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硝磺草酮和铜对苦草的联合毒性由拮抗作用转为协同作用。硝磺草酮与铜在水体中赋存可能对水生植物产生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要更加关注水体中不同污染物之间综合效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647.
1. Historic and extant landscape 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known to influence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and population histories in organisms from Amazonia.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events of the Tertiary Period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enerating biodiversity in this exceptionally rich but understudied region. However, species distribution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s are also affected by recent environmental and physical changes, especially within highly dynamic ecosystems. 2. The cardinal tetra is a small luminous fish native to the dynamic flooded forest ecosystems of the Rio Negro and Orinoco basins of South America. This very popular aquarium fish represent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in the ornamental fishery of the Rio Negro, an activity of high socio‐economic value for local riverine communities. Here we use a fine‐scale sampling regime and sequence data from the second intron of the Ribosomal protein S7 (S7 2) to investigate population structure, colonisation history and genealogical relationships in cardinal tetras of the Rio Negro. 3. High levels of S7 2 polymorphisms revealed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across several temporal settings that appear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the region. Our results suggest a long history of isol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cardinal tetra populations in the headwaters and upper regions of the Rio Negro and recent events of colonisation within the incipient Rio Negro floodplain. These colonisation events were followed by recent population expansions likely facilitat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tensive Rio Negro floodplain, an anabranching ecosystem of Holocene age. 4. Our reconstruction of the phylogeographic history of cardinal tetras based on S7 2 intron sequence data reflects 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both geomorphological and climatic events through time in the Rio Negro basin. Our findings also indicate tha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ardinal tetra fishery as a sustainable activity for rural Amazonians, the fishery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the middle Rio Negro, the region of the basin where population replenishment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相似文献   
648.
猪瘟病毒E2蛋白C端含有一段30多个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区域(Transmembraneregion,TMR),用RTPCR和巢式PCR分别扩增了含不同长度TMR的猪瘟兔化弱毒E2基因,并克隆入pGEX4T1的MCS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TE2339(无TMR)、pGEXTE2355(1TMR)、pGEXTE2375(3TMR)。因E2基因含有大量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选择了BL21CodonPlus(DE3)RP作为表达受体菌,结果表明pGEXTE2339、pGEXTE2355以包涵体的形式正确表达了目的蛋白,而pGEXTE2375没有明显表达。并利用pGEXTE2339、pGEXTE2355表达的融合蛋白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649.
为了有效降低葡激酶应用的副作用,构建低出血倾向、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突变体,高效表达纯化后进行活性鉴定,以野生型重组葡激酶基因为模板,PCR法引入突变位点(K130T,K135R),并将该片段克隆测序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BV220,构建低免疫原性葡激酶突变体.表达后的蛋白用Q-SepharoseFF柱与SephacrylS-200进行纯化,纤维蛋白溶圈法进行活性测定,体外抗体中和试验与豚鼠免疫试验测定突变体蛋白的免疫原性,同时进行动物体内出血倾向观察.测序结果表明,相应位点获得突变,无非特异性突变,将突变后的片段连接pBV220导入大肠杆菌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40%~50%.产物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两步纯化后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8%以上.活性测定试验表明,该突变体的活性较野生型葡激酶稍低,体外中和抗体试验和豚鼠免疫试验证明免疫原性大为下降,豚鼠的皮肤出血以及肺部病理切片均显示该突变体蛋白引起的出血倾向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50.
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生物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IF 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某些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保持不变. LIF 中 29 位氨基酸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是Q. 为了研究 Q 对 LIF 功能的重要性,利用随机 PCR 的方法将 29 位氨基酸突变为 R,并将突变后的 LIF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6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 同时以克隆到的野生型 LIF 作为对照. 将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的野生型和突变 LIF 因子收集,通过 EMSA 实验以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野生型 LIF 因子具有激活 STAT3 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活性. 同时, 3H-TdR 掺入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 LIF 因子能显著抑制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系 M1 的增殖. 而 29 位氨基酸突变的 LIF 因子则完全丧失了以上功能,但所发现的突变没有显性负的作用. 结果充分说明, LIF 中高度保守的 29 位氨基酸对 LIF 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