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蒜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2.
通过PCR步移法对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紫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33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长度为381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39.7%、40.2%、12.2%、7.9%.9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4个tRNA基因在J链编码,其余4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在N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已知鳞翅目昆虫相同.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外,其余蛋白质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多数为典型的TAA、TAG,只有COⅡ和ND4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 (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它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大紫蛱蝶的非编码区序列中散在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在与其近缘物种非编码区的比较当中并未发现共同的保守序列区.  相似文献   
93.
胸腺素β4是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能够调节肌动蛋白聚合、解聚,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胸腺素β4尤其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的重要功能,在创伤修复、角膜修复和心肌修复方面极具药物开发潜力。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胸腺素β4进行了大量生理机制研究,本文对其目前的研究状况和药物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回溯DNA测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着重从PCR扩增测序和单分子测序两个方面全面描述了高通量测序中众多代表性的技术及直接测序技术,并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方面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表观遗传学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95.
淋巴细胞增强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LEF-1)是Wnt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其异常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起关键作用。LEF-1作为Wnt信号通路核内的转录因子,还与T细胞受体α(TCRα)的增强子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构象,从而与其他因子结合共同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LEF-1为一多启动子基因,编码产生致瘤的全长形式的LEF-1和对Wnt信号通路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截短形式的LEF-1。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LEF/TCF各亚型的比例有关。就Wnt/LEF-1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猴B病毒血清抗体和病毒PCR检测结果,阐明动物感染后病毒在机体内的存在状况。方法:采集成年猴血清和三叉神经组织,首先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病毒抗体,然后采用B病毒舡和徊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血清DNA和三叉神经组织DNA,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份猴血清中,B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有13份(59.1%);PCR结果显示,抗体阴性动物及所有血清DNA模板中均无阳性扩增,但在13份抗体阳性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DNA样品中,PCR阳性4份(30.8%);gL和gD基因扩增条件及产物分析表明,舡基因的GC含量为64.1%,gD为74.2%,且舡的扩增条件和效果明显优于gD。结论:B病毒感染猴后,将在部分动物神经节中建立潜伏,而础基因更适合作为分子鉴定的靶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的疗效,提高转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4-2011.05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心律平与胺碘酮的药物转复率,构成比采用x2检验,α=0.05。结果:37例患儿中,13例治疗原发病后自动转率,24例患儿给予心律平治疗,其中1例放弃治疗,5例未见效,心律平转复率为69.77%,5例未见效患儿改用胺碘酮治疗,1例死于原发病,1例控制症状后行射频消融术治愈,胺碘酮转复率为7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均能较好的治疗小儿PSVT,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PS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人胃癌SGC7901表柔比星耐药细胞系,探讨其对表柔比星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逐步增加表柔比星浓度,间歇作用体外诱导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表柔比星耐药细胞亚系SGC7901/EPI。用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药物排除能力和凋亡抵抗能力等生物学指标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12个月建成人胃癌SGC7901表柔比星耐药细胞系SGC7901/EPI,其对表柔比星明显耐药,且对其他多种抗癌药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阿霉素蓄积潴留实验显示SGC7901/EPI的阿霉素含量明显低于亲本细胞,Western blot显示MRP1的表达上调;SGC7901/EPI凋亡抵抗能力明显上升,Bcl-2表达比亲本细胞增高,而Bax的表达下调。结论:SGC7901/EPI细胞具有多药耐药表型,其可能通过MRP1的上调增加药物排出和上调Bcl-2/Bax的比值促进凋亡抵抗等机制产生耐药。该胃癌多药耐药细胞亚系为进一步研究胃癌耐药机制及逆转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CL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共151病例,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分组,就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比较.结果: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共58例,女性5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7.5±4岁,平均病程18个月,28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为0.9± 0.56 cm,36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42例见结节内伴钙化.CLT合并良性结节组98例,女性患者93例,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48.1±9岁,平均病程72个月,34例为腺体内单发结节,病灶平均直径1.8± 0.42 cm,35例病灶直径小于1.0 cm,10例见结节内伴钙化.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结节个数及钙化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T合并甲状腺癌微小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彩超提示单发结节或者结节合并钙化的病例,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别克隆人细小病毒B19三个主要蛋白VP1、VP2、NS1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和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将B19病毒vp1、vp2、ns1基因全长片段扩增后,构建带荧光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并通过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测序等方法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B19病毒vp1、vp2、ns1全长基因,并在人体细胞中表达了VP1、VP2、NS1蛋白。结论:人微小病毒B19三个主要蛋白基因得到克隆和表达,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