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库克诺你果汁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对诺你果汁多糖、乙醇溶出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体外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DPPH和脂质过氧化(LPO)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超氧阴离子(O2·)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羟自由基(·OH)由Fenton反应产生;利用Fe2 诱发卵黄脂蛋白产生丙二醛(MDA),TBA法测定。所有测定均为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与已知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相比,乙醇溶出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有明显的捕捉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而多糖捕捉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很低,且对O2·没有抑制作用,反而会增加其生成速度。  相似文献   
992.
阿泰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和评价阿泰宁(含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用阿泰宁胶囊口服,1次3粒,1天2次,疗程14~21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服药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 50例IBS患者治疗后的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5).治愈率为62%(31/50),总有效率为94%(47/50),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 阿泰宁是治疗IB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药品,不但短期应用效果好,而且慢性腹泻或便秘患者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JAK2-STAT5)途径在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舒-缩肽表达调节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以Ang Ⅱ为诱发因素刺激培养的大鼠VSMC, 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TAT5磷酸化及其核转位, 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确定STAT5与血管活性肽基因调控区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活性. 结果显示, STAT5磷酸化水平分别于Ang Ⅱ刺激10 min和12 h出现两个高峰, 增加的磷酸化STAT5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Ang Ⅱ诱导的STAT5活化与核转位可被JAK2的特异抑制剂AG490所抑制. EMSA结果显示, 用Ang Ⅱ刺激VSMC后, 核蛋白与含有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启动子STAT5识别序列的探针结合活性显著升高,而核蛋白与含有心钠素(ANF)基因启动子STAT5识别序列的探针结合活性则呈下降趋势, 核蛋白与两种探针的结合活性均可被JAK2抑制剂AG490所消除, 并且加入抗STAT5抗体后均可出现滞后的超迁移带. 结果提示, Ang Ⅱ通过激活JAK2-STAT5介导信号向胞核内传递, STAT5与相应的顺式元件结合是启动血管紧张素原和心钠素基因表达所必需的转录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RNA编辑是DNA转录为RNA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一种方式.A-to-IRNA编辑酶ADAR1(adenosinedeaminasethatactsonRNA1)具有将pre-mRNA中特定的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的功能.通过RT-PCR技术从小鼠肝脏组织中克隆了小鼠A-to-IRNA编辑酶ADAR1的4种剪切体,采用荧光示踪技术研究其在细胞内定位,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ADAR1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活性鉴定.结果发现,小鼠ADAR1在小鼠肝脏组织中主要以4种剪切方式存在,分别命名为ADAR1-La\Lb和ADAR1-Sa\Sb.这4种ADAR1剪切体在细胞内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ADAR1-La\Lb主要分布于胞浆,而ADAR1-Sa\S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及核仁.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4种ADAR1剪切体蛋白的双链RNA编辑活性明显不同,提示各个ADAR1剪切体的底物识别和特异性RNA编辑功能可能有所不同.ADAR1剪切体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它们在细胞内定位和编辑活性的差异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寻找它们的新底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瑞娥  杨星科 《昆虫学报》2014,57(7):860-868
鞘翅目(Coleoptera)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类群,具有很高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这些多样性吸引了很多进化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鞘翅目系统学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简单的分子片段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需要发掘更新的分子标记。近年来,线粒体全基因组已经成为鞘翅目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很重要的分子标记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鞘翅目昆虫各个阶元的研究中。本文就鞘翅目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概况、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目前,鞘翅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主要包括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组成与结构、分子系统学和分子进化等方面。线粒体基因组在解决系统发育和进化方面表现出了很多的优越性,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序列难获得、基因类型单一、各基因进化速率不同、应用较局限等。  相似文献   
996.
Chromosome numbers and the morphology of members of 24 populations representing 15 species of the Sino-Himalayan endemic genus Cyananthus(Campanulaceae) were studied using karyological and numerical taxonomic techniques.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these taxa are 2n = 10, 12, 14, 24, 28, and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s for the genus are x = 5, 6, 7. All species except C. inflatus Hook. f. & Thoms. and C. microphyllus Edgew. were exa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 new ploidy level (tetraploidy) is reported in the genus. Chromosome measurement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sections within Cyananthu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within the genu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karyological data. The cytological data suggest that Cyananthus is a relatively primitive genus in Campanulaceae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vision within the genus, and polyploidization ma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romosome evolution and speciation of Cyananthus in the Himalayan–Hengdu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997.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马口鱼和宽鳍鱲的鳃上发现的寄生桡足类1新种丹江鳋.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丹江鳋与鳋属的其他种类有很多共同特征,尤其是与博氏鳋和膨大鳋.与其它所有鳋属种类不同的是丹江鳋的第2触肢内缘光滑无刺,及其楔形第2节的外缘呈明显的弧状.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为标记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与膨大鳋相比,博氏鳋与丹江鳋的亲缘关系更近些.无论是形态还是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都支持丹江鳋为鳋属1个独立的新种.  相似文献   
998.
999.
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中内源性甲醛慢性损伤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标记、Congo染色等方法,观察到低浓度甲醛可以诱导人类神经Tau蛋白错误折叠并形成具有细胞毒性的似球状聚积物;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神经鞘磷脂N-Acyl-4-sphingoine-1-phosphocholine (myelin的过氧化能够产生甲醛分子;脂质过氧化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在修饰蛋白质(BSA)的过程中,亦可产生甲醛分子.以上结果为内源性甲醛的产生揭示了新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理条件下,血液中内源性甲醛的水平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0.087±0.004)retool/L),与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时甲醛产生毒性的浓度(~0.1 mmol/L)十分接近,甚至已经达到产生一定细胞毒性的水平.随着机体的衰老,内源性甲醛的调节机能下降,在氧化应激等相关因素的诱导作用下,内源性甲醛浓度可能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造成慢性损伤,这可能是散发性老年痴呆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鲢和草鱼鳃部寄生单殖吸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 1995— 1996年期间 ,对同一口池塘中的鲢和草鱼寄生鲢指环虫 (Dactylogyrushypophthalmichthys)和鳃片指环虫 (D .lamellatus)进行了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研究。两种单殖吸虫种群丰盛度的季节变化与其感染率的变化基本相似 :鲢指环虫 2— 3月种群的丰盛度逐渐增加 ,4月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在秋冬季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鳃片指环虫在 11至来年 3月种群的丰盛度逐渐上升 ,4月达到高峰 ,随后迅速下降 ,在夏秋季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