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19篇
  免费   17411篇
  国内免费   3524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1261篇
  2021年   2256篇
  2020年   3378篇
  2019年   5101篇
  2018年   5037篇
  2017年   5013篇
  2016年   5269篇
  2015年   5740篇
  2014年   5785篇
  2013年   6195篇
  2012年   4380篇
  2011年   3778篇
  2010年   4455篇
  2009年   2985篇
  2008年   2007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231篇
  2005年   1159篇
  2004年   1015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用放射免疫成斑法研究了甲型肝炎病毒FM-175株的理化稳定性和灭活条件,证明甲型肝炎病毒理化稳定性与其它肠道病毒相似,具有广范围的pH(2~10)稳定性;Mg~(++)和Ca可增强其热稳定性,不能抵抗冷冻干燥,但对热的抵抗力明显高于普通肠道病毒,可被紫外线迅速杀灭,也可被多种消毒剂如3~8%的甲醛液,50~90%的乙醇,2%的石炭酸及400ppm的有效氯等杀灭,但可抵抗0.1%甲醛液,2~5%的来苏儿及200ppm的有效氯1小时以上,本研究工作为甲型肝炎病毒的理化性状、保存及消毒条件等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马铃薯卷叶病毒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鉴定了马铃薯和洋酸浆的茎、叶、根及马铃薯块茎中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结果表明,对提纯的PLRV可测出的最低浓度为25ng/ml,当包被抗体浓度为40μg/ml、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120时,可测出马铃薯茎、叶和根汁液中的PLRV,感染PLRV的洋酸浆茎、叶和根汁液的消光值,均比无病对照者高二倍以上,虽然感染PLRV的马铃薯休眠块茎维管束组织汁液的消光值高于无病毒对照,且脐部维管束组织消光值高于顶端,但测定打破休眠的感病块茎顶端维管束组织的阳性结果更为可靠和明显。  相似文献   
164.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5.
Guinea-pigs were immunized with a defined and highly potent aspermatogenic antigen, G75m, and the occurrence of orchitis was correlated with (1)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to G75m, determined by lymph nod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by secret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by peritoneal exudate cells, and (2) humoral antibodies to G75m and to cell surface antigens of guinea-pig testicular cells, by radioimmunometric assays. A consistent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nd disease was found: lymph node cell proliferation was positive by Day 4, followed 3 days later by maximum secretion of MIF, and orchitis lesions were manifest on Day 10. In contrast, maximal IgG antibodies to G75m or to the surface antigens of spermatozoa/testicular cells were detected at a time when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nd active testicular lesions had subsided. In individual animals, lymph node cell proliferation increased with severity of orchitis, while MIF secretion by peritoneal cells increased with orchitis only late in the disease. Early in disease, MIF response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rchitis. Moreover, peritoneal injection of oil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early lymph node cell proliferative responses, and delayed the onset of testicular disease.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lammatory sites for recently antigen-activated T lymphocytes. We conclude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 orchitis correlates with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to purified aspermatogenic antigens but not with Ig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2) when the same animal is used to assess different aspects of cellular 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 one study ma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应用同位素氚(T_2)和~13C(~13CO_2),证明了水稻联合固氮菌——粪产碱菌A—15是一种含有吸氢酶的兼性化能自养细菌,具有较强的吸氢能力,吸氨酶活性可达到13.11μmol H_2 ml~(-1) cultureh~(-1);同时,它还可利用H_2为能源同化CO_2营化能自养生活,其RuBPC活性为24.65 nmolCO_2 mg~(-1) protein min~(-1)。无论在自养还是异养条件下,H_2都支持、并促进固氮活性。粪产碱菌培养在N_2条件下比在NH_4~ 条件下能积累更多的多聚-β羟基丁酸(PHB)。  相似文献   
169.
采用性腺败育(GD不育)作为标准检定方法。对我国20个地方的黑腹果蝇的P因子活性和细胞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北部沿海城市为Q型;南部沿海和内地皆为M型。各地的M品系所产生的GD不育能力各不相同,但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梯度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为研究我国黑腹果蝇的P因子起源及P和M品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0.
基因型和胚龄对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34种基因型的小麦未成熟胚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4%的供试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都可达到80%以上,若排除供体植株环境条件的不同和接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看来没有根本的差异。愈伤组织分化率因基因型的不同变动在0—60%之间,平均为32.7%。虽然同一基因型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在不同年份中有所不同,但是愈伤组织是否具有再生能力?看来是个稳定的遗传性状。因此小麦未成熟胚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反应和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本文的结果还表明,虽然最适于培养的未成熟胚的大小为1毫米左右,伹小至0.3毫米的未成熱胚仍能以几乎100%的频率形成愈伤组织,60%左右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再生檀株,只是所需的时间比1毫米左右的胚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