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PGM)是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和2-磷酸甘油酸之间的相互转换。根据催化反应中对辅因子2,3-二磷酸甘油酸的依赖关系分为两种类型:辅因子依赖型PGM(dPGM)和辅因子非依赖型PGM(iPGM)。本文对PGM的分类、结构及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2.
人工方法合成基因可通过DNA化学合成,这也是基因获取的手段之一,是密码子优化、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及基因组工程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本文从寡核苷酸的合成开始,对短片段DNA的合成、基因长度的DNA合成、基因组长度的DNA合成、长片段及基因组水平的DNA组装、基因组DNA的移植等方面的技术和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3.
核仁小核糖核蛋白体颗粒(small nucleolar ribonucleoproteins partical,snoRNP)是一种定位于核仁的复合物,它由一系列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和核心蛋白质结合而成。这些snoRNP指导核糖体RNA(rRNA)前体的加工修饰,在核糖体的生物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大多数snoRNP加工和组装的早期阶段发生在核浆,在Cajal小体(Cajal body,CB)中组装成熟之后,在PHAX、p50、p55、SMN和Nopp140等蛋白质的帮助下穿越各种不同的核间隔转运至核仁,并在核仁中发挥功能。本文对snoRNP的生物发生过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自制的不同硅铝比ZSM-5(38)/Al-MCM-41微-介孔复合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催化热解实验。采用XRD表征分子筛,采用GC-MS分析生物油成分,考查了催化剂的改变对生物质热解产物及生物油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催化剂后,生物油产率降低,且其含水率也有所增加。与未添加催化剂相比,生物油中D L-2,3-丁二醇有明显提高。其中,ZSM-5(38)/Al-MCM-41(20)最有利于苯酚、愈创木酚(2-甲氧基-苯酚)的生成。此外,这几种催化剂均有利于小分子化合物的生成,其中,ZSM-5(38)有利于C4~C5化合物的生成,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则有利于C6~C8化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85.
高级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其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因此探索以AGEs为靶点的DN治疗手段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AGE参与DN的发病机制,靶向AGE的DN治疗策略,以及天然中药基于AGE为靶点干预DN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靶向AGE的DN天然药物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86.
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糖、脂代谢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氧化应激也在糖、脂代谢异常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糖、脂代谢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以及硫氧还蛋白及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活细胞依赖其众多的转录调控模块来实现复杂的生物功能,识别转录调控模块对深入理解细胞的功能及其转录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酵母基因表达数据和ChIP-chip数据,提出了一种转录调控模块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采用不同的P值阈值分别得到了核心集和粗糙集,然后对核心集和粗糙集进行判别,最后对基因进行扩展之后得到基因转录调控模块。将该算法运用到两个酵母基因表达数据中,得到了一些具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与其它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可以识别含有较多基因的转录调控模块,而且可以识别一些其它算法不能识别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识别得到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有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酵母的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8.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ultraviolet light causes skin damage and melanoma. Different wavelengths of ultraviolet light penetrate the skin at different depths, causing varying levels of damage. Higher wavelengths tend to penetrate deeper and, consequently, are thought to induce a myriad of skin conditions, thereby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hotoaging process. Sunscreens containing the ultraviolet A blocker Mexoryl are important in impeding ultraviolet A light, potentially reducing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kin aging and preventing biochemical changes that can lead to nonmelanoma carcinoma. Until now, sunscreen products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cused on blocking ultraviolet B light. Those that did provide ultraviolet A filtering contained physical blocks (zinc oxide or titanium dioxide) or the chemical block Parsol 1789 (avobenzone). These broad-spectrum sunscreens have limitations, such as degradation under ultraviolet exposure, that resulted in decreased effectiveness. Mexoryl, a novel ultraviolet A filter, provides efficient ultraviolet A coverage, better photostability, and enhanced water resistance. Sunscreens containing Mexoryl are widely used in Europe and Canada. It was not until July 24, 2006, that the U.S. Food and Drug Association approved the compound.  相似文献   
89.
结合薄层CT技术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结合薄层CT技术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正常人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薄层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Matlab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验证模型力学分析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到101564个单元,144053个节点。载荷后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颊尖部位和根尖部位,牙颈部受力较小。结论薄层CT技术与Matlab和ANSYS软件相结合,建立包含髓腔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精度高、速度快,使用灵活,为后期的楔缺模型建立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分别用含10、20、40、60μmol/L的菹草类胡萝卜素提取物(CEPC)培养液处理人肝癌细胞(QGY-7703)48h、96h和144h,在这三个处理时间各剂量组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4%-23.07%、39.59%-70.61%和71.65%-87.01%。经10、20和40μmol/L的CEPC培养液处理肝癌细胞24h、48h和72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观察细胞形态,出现了肝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皱缩变形,细胞核呈现“新月状”、条状甚至碎片状,细胞核中呈黄色的DNA面积较明显地减小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用CEPC处理肝癌细胞后各时相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用10μmol/L和20μmol/L浓度的CEPC处理肝癌细胞48h后,使细胞周期中的G_0/G_1期的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了23.8%和35.6%,而在G_2/M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S期则相应减少。用LSCM测定了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经20μmol/LCEPC处理48h后能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剂量组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结果表明CEP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及使用较小的CEPC剂量能有效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CEPC使肝癌细胞阻滞于G_0/G_1期发生凋亡。CEPC能极显著提高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提示Ca~(2 )浓度升高可能是CEPC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调亡的重要原因。本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菹草类胡萝卜素的功能和价值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