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XeCl准分子激光辐照对溶菌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SDS-PAGE和NMR方法,考察308 nm XeCl准分子激光辐照对溶菌酶结构与活性的影响。使用能量密度为0.3 mJ/mm2的激光辐照溶菌酶,脉冲数分别为25、50、100、200、600、1200、1800、3600和7200。结果表明,用低强度激光辐照(低于200个脉冲)时,溶菌酶的活性出现增高趋势。随着激光辐照脉冲数的进一步增大,溶菌酶的活性又开始逐步降低。激光辐照处理后,溶菌酶的荧光强度发生了与生物活性相对应的先增高再降低现象,说明溶菌酶的高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SDS-PAGE结果显示,经激光辐照后,溶菌酶出现了分子间的聚合。分析溶菌酶的1H-NMR谱发现,辐照后,溶菌酶色氨酸(Trp)111、Trp63和Trp62的化学位移发生了变化,此结果进一步说明,激光辐照使溶菌酶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该实验可为激光辐照诱导蛋白质去折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絮凝颗粒粒度分布对自絮凝酵母SPSC01乙醇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聚焦反射式颗粒测量系统, 通过调节不同的搅拌速率, 得到了分批补料培养条件下粒度分布不同的四个絮凝酵母SPSC01颗粒群体, 进而对絮凝颗粒群体分布对乙醇耐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6 h、20%乙醇的冲击, 颗粒粒度为100、200、300和400 mm的自絮凝酵母SPSC01的存活率分别为3.5%、26.7%、48.8%和37.6%。这表明不同粒度分布的絮凝颗粒群体乙醇耐受性具有明显差别, 在一定粒度范围内乙醇耐受性达到最高, 乙醇耐受性最高的酵母群体的乙醇得率系数85.5%, 比乙醇耐性最低的颗粒群体提高了7.2%。粒度为100、200和300 mm的自絮凝酵母颗粒群体总麦角固醇、游离麦角固醇及海藻糖含量与粒度大小成正相关, 但在粒度为400 mm的絮凝颗粒群体中总麦角固醇、游离麦角固醇及海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与其乙醇耐性低于300 mm絮凝颗粒的结果相一致。对细胞膜透性的研究表明, 颗粒粒度为300 mm的絮凝酵母颗粒细胞膜通透性(P′)最低, 分别仅为颗粒粒度为100 mm和200 mm颗粒群体的43%和52%, 表明粒度分布不同的絮凝颗粒群体乙醇耐性的差别与细胞膜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高敏敏  万凌凡  马燕天  邹锋  何亮  刘以珍  葛刚 《生态学报》2018,38(21):7679-7687
为了揭示鄱阳湖湿地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在水淹条件下分解过程的差异,以鄱阳湖湿地优势植被物种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植物样品设置新鲜和风干两种处理,分别模拟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在水下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在180 d的淹水实验过程中,两种处理下的灰化薹草和虉草的分解过程都具有阶段性,前期分解速率较快,后期较慢。(2)两种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与植物C/N比有显著相关性,而活体植物的分解速率与植物C/N比相关性不强。(3)活体植物和自然枯落物的水下分解速率与物种有关,虉草活体比虉草枯落物分解速率快,而薹草活体比薹草枯落物分解速率慢。(4)模拟实验结束时活体植物仍有34%—43%未分解,推测鄱阳湖丰水期退水后大量洲滩植被消失的原因并非是植被在水淹下完全分解,而是一部分植被被水生动物啃噬或被水流冲走。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入侵我国的2个主要烟粉虱隐种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及其3种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丽蚜小蜂E.formosa、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体内感染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并进一步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昆虫体内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hood,ML)分别构建优势内共生菌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烟粉虱2个隐种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大于其3种优势寄生蜂,3种优势寄生蜂中丽蚜小蜂内共生菌的种类丰度最高;同源性分析发现烟粉虱和寄生蜂所携带的Rickettsia基因同源性达到99%,属于Rickettsia bellii种,进一步的进化树分析也发现所研究物种的Rickettsia和Hamiltonella均可各自聚为同一进化分支。烟粉虱及其优势寄生蜂体内含有种类丰富的内共生菌,其中优势内共生菌Rickettsia和Hamiltonella各自亲缘关系很近,说明内共生菌在烟粉虱和寄生蜂间可能进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05.
对抽样调查的身高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建立了子代对亲代身高的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子代身高与亲代身高的遗传率;研究结果表明,父母身高对下一代的遗传率强度不同,母亲要强于父亲;子女接受遗传的效应也不一样,女儿要强于儿子;建立了性别遗传模型,深入研究了亲代父母之间的身高差对子代性别的影响,亲代身高差越大,则生女孩的几率就越大,反之生男孩的几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6.
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突变对生物膜和绿脓菌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对生物膜和绿脓菌素合成的影响,采用抗庆大霉素基因序列(Gentamycin resistance cassette,aacC1)插入失活的策略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突变株PA-AG,通过96孔板静止培养、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检测其生物膜的形成量,利用抽提的方法检测绿脓菌素的合成量。结果在KMB或LB培养基中,突变株PA-AG形成生物膜的量均有所减少,野生株约是突变株的2倍,然而突变株合成绿脓菌素的能力却明显加强,约为野生株的2.5倍。由此推测,铜绿假单胞菌Arr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膜的形成,抑制了绿脓菌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7.
选择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稻田和旱地土壤,应用碳同位素14C-CO2标记示踪技术结合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碳(“新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100 d的培养期内,“新碳”的矿化经历了先上升、10 d后缓慢下降、最后渐趋稳定的3个阶段.“新碳”的矿化比例为8.0%~26.9%,矿化速率为0.01~0.22 μg 14C·g-1·d-1,其中,稻田土壤为0.01~0.22 μg 14C·g-1·d-1,旱地土壤为0.01~0.08 μg 14C·g-1·d-1,而原有有机碳的矿化比例为1.6%~5.7%,矿化速率为1.3~25.66 μg C·g-1·d-1.土壤活性碳库\[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中,14C-DOC在培养初期(0~10 d)先上升,升高幅度达0.3 mg·kg-1,10~30 d又迅速下降,下降幅度达0.42 mg·kg-1,至30 d后缓慢下降.14C-MBC的波动与14C-DOC不同,在培养初期(0~10 d)先迅速下降,10~30 d又迅速上升,至40 d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水稻土14C-DOC/DOC的转化更新速率明显大于旱地,而旱地14C-MBC/MBC的转化更新速率大于水稻土.
  相似文献   
108.
酶分离纯化、固定化及催化性能提升一直是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也是众多研究者致力解决的难点.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纯化、固定化及提升催化性能的方法,降低纯化及储存等设备的要求及生产成本,对酶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将铁蛋白(ferritin)与目标酶(地衣多糖酶)基因融合,经高效表达后,在细胞内 自发形成无载体固定...  相似文献   
109.
付鑫  王俊  张祺  戈小荣 《生态学报》2018,38(19):6912-6920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措施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氮组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无覆盖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全氮(STN)、颗粒有机氮(PON)、潜在可矿化氮(PNM)、微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试验进行5到7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处理0—10 cm土层STN、PON、PNM、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3.11%、64.29%、17.51%、16.94%和55.37%,10—20 cm土层STN、PON、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5.93%、33.33%、15.78%和27.57%(P0.05)。而地膜覆盖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NO_3~--N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9.14%和135.75%(P0.05),其他氮组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处理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6.90%和36.74%(P0.05)。玉米产量与0—20 cm土层NO_3~--N含量和NO_3~--N/ST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看,秸秆覆盖能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全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促进氮素固定,但需注意作物生长后期补充氮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而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作物产量,但不利于土壤有机氮的固定,且表层土壤存在潜在氮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铅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H-电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抑制了H-电流表达;降低了H-通道电压敏感性和升高了H-通道的激活电压。铅对H-电流的压抑效应有其对H-通道电压敏感性的改变,是铅损伤神经活动的一个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