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应用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CNT)技术研究小枣汁对环磷酰胺(CP)的抗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微核率检测.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小枣汁对环磷酰胺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号-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组的微核率分别为52‰、30‰、26‰、16‰、10‰、9‰、70‰、7‰,小枣汁使CP诱发的微核率从52.0±5.3‰降低至9.7±2.5(P<0.001).结论:说明小枣汁对CP诱发的遗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保护以及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稻水象甲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性对象之一。该虫自2010年传入新疆后,其发生面积和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已对新疆水稻尤其是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稻水象甲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及防治阈值的确定对其准确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尚未见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的相关报道。【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水稻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结实粒及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稻水象甲在新疆的产量允许损失率及防治阈值。【结果】田间稻水象甲成虫数量与水稻有效穗、单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千粒重关系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虫口密度、每公顷穗数、单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显著,它们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此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的产量允许损失率为1.1756%,其防治阈值为5.82头·m~(-2)。【结论】新疆荒漠绿洲稻区允许的稻水象甲越冬代虫口密度最大临界值为5.82头·m~(-2),高于此值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甲醛已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探讨甲醛对动物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本文以模式生物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对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甲醛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对照组发育至3龄幼虫(孵化后3d)时,与未添加甲醛的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  相似文献   
14.
无花果(Ficus carica)是世界上驯化最早的果树之一,也是我国引入最早且现在仍在大规模种植的果树之一。新疆是我国无花果的最早种植地,也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规模化生产地,而阿图什地区又是新疆的无花果主产区。为明确现有无花果品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无花果应用传统知识,本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对阿图什地区的无花果进行实地采集,走访调查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记录无花果的当地民间应用方式。结果显示阿图什地区栽培的无花果地方品种有:早熟无花果、黄无花果、小圆黄无花果及晚熟无花果等5个品种。阿图什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无花果的很多传统"民间处方",与其他植物配伍,在医药上有很多作用。此外,在庭园绿化上也大量应用无花果,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对阿图什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无花果传统利用进行调研,有利于深度开发无花果资源,也将对维吾尔族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时期传入该地区的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的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形态解剖、化学及生态等传统分类方法,以及显色反应(CT)、薄层层析(TLC)等生物化学方法,对新疆天山南麓巴音布鲁克山区和天山中部米泉哈熊沟泡鳞衣属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并鉴定采样区泡鳞衣属的地衣种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似皮革泡鳞衣Toninia alutacea(Anzi)Jatta、兰黑泡鳞衣T.caeruleonigricans(Lightf.)Th.Fr.、白泡鳞衣T.candida(Weber)Th.Fr.、泡状泡鳞衣T.physaroides(Opiz)Zahlbr.、暗色泡鳞衣中亚亚种T.tristis subsp.asiae-centralis(H.Magn.)Timdal等5个种,其中2个为中国新记录种:似皮革泡鳞衣T.alutacea和泡状泡鳞衣T.physaroides;同时描述了5个种的形态解剖特征、化学特征及其生境,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和新疆泡鳞衣属地衣检索表。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衣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中国泡鳞衣属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BPs)在昆虫嗅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为阐明该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本研究对马铃薯甲虫26个OBP基因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谱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马铃薯甲虫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qRT-PCR技术,分别对马铃薯甲虫26个LdecOBPs (LdecOBP1-LdecOBP26)的系统进化及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除LdecOBP26基因外,其余25个LdecOBPs基因序列均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0~255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3.66~29.38 kD,等电点为4.12~8.42,它们属于两个亚家族,其中13个为Classical-C OBPs, 12个为Minus-C OBPs。除LdecOBP3和LdecOBP26外,其他24个LdecOBPs的N端均由16~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不同的OBPs亚家族均具有各自典型保守的Cys残基。LdecOBPs之间高度分化,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3.20%~41.9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decOBPs与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GdauOBPs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26个LdecOBPs基因在马铃薯甲虫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其中有1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2, LdecOBP4, LdecOBP6, LdecOBP9, LdecOBP10, LdecOBP12, LdecOBP13, LdecOBP16, LdecOBP20-22和LdecOBP24)在触角中高表达,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5和LdecOBP17)在足中高表达,其他1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1, LdecOBP3, LdecOBP7, LdecOBP8, LdecOBP11, LdecOBP14, LdecOBP15, LdecOBP18, LdecOBP19, LdecOBP23, LdecOBP25和LdecOBP26)在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这些组织中均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甲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须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探讨玉米须维生素E的工艺流程、最佳提取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和甲酯化法对玉米须维生素E进行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由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10,甲酯化温度70℃,甲酯化时间1h,得率为0.056%。影响因素依次为:甲酯化时间甲酯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试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提取效率高、污染少,是提取玉米须维生素E的有效途径,该试验得出玉米须维生素E的含量为0.05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顶羽菊不同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以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方法:通过索氏提取法和浸提法提取顶羽菊的活性成分,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顶羽菊不同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能力,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顶羽菊提取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分别可达60%、58%,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可达86.6%、48.6%。结论:通过与Vc的对照分析可知,顶羽菊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0年4、7、9及11月中旬分别以该绿洲的用材林、防护林、苗圃、耕地、盐碱地、灌木林及荒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改良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分离0~20 cm土层中的土壤动物,并分析了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共获得土壤动物1 1098只,共35类,其中线虫类、轮虫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类群、个体数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用材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盐碱地>苗圃>荒草地;时空分布调查发现,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并在不同土层及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属于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不同生境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7种不同生境分为人工林生境型、人为干扰生境型、灌木生境型及荒漠生境型4大类型.结果表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