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9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福寿螺因其食性杂、抗逆性和繁殖力强以及自然天敌少等不断扩散,侵害农作物,被列为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对其的防治与监控。自然界中福寿螺存在2种壳色——黄色和黑色,壳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广东省福寿螺多以黑色为主,福寿螺倾向于与不同壳色的螺交配。壳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交配的选择性,但2种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关于这2种壳色的螺在形态学上的差异鲜有报道。【方法】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研究2种壳色福寿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2种壳色福寿螺的体质量、层高的变异系数较大,且黄色比黑色变异系数大。对黄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壳高、口宽;对黑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口宽、层高。【结论与意义】2种壳色福寿螺在形态性状方面差异显著,可以将壳色作为特征标记,为福寿螺的监测与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软壳硬化阶段肝胰腺的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在其软壳硬化的过程中肝胰腺指数、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蛋白含量趋势相反;表明脂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共检测出42种脂肪酸,其中C16:0(棕榈酸)、C18:1(n-9)(油酸)和C22:6(n-3)(DHA)是主要脂肪酸;蜕壳后0~6 h,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6~48 h,MUF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逐渐上升,PUFA的含量则与其相反;SFA在6~24 h时降低,随后升高;∑EPA+DHA在肝胰腺中的含量与∑PUFA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3.
古平代静澜牟海刚杨超杨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4):2737-2739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V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连用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对急性心肌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4.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6属,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3属,25.00%)、世界分布(2属,16.67%)和旧世界热带分布(1属,8.33%);种的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9种,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5种,27.78%)和北温带分布(4种,22.22%)。松山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北沟和小海坨山。通过综合分析松山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生境评估、种群动态监测、建立迁地保护资源圃和加大宣传等都是切实加强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5.
干扰素信号通路是细胞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重要防线。通过识别病源相关模式分子、激活下游通路,干扰素的表达被显著上调并分泌于细胞外,作用于自身和周围细胞,引发众多下游基因的转录激活。这些基因产物直接参与抗侵染过程或调控机体免疫反应。干扰素信号通路需要被正确调控,其异常激活会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正确地识别“自己”和“非己”分子是首要的一步。鉴于干扰素通路所抵抗的微生物侵染中,核酸分子是重要的免疫原性分子,内源性核酸分子的代谢调控显得尤为重要。细胞编码一系列参与核酸代谢的酶,这些蛋白质功能的发挥对保持细胞核酸稳态至关重要。以单基因突变引发的自身免疫疾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为例,目前发现9种基因可突变致病,均来自DNA代谢相关的和RNA代谢相关的基因。尽管这9种基因突变都导致干扰素通路的异常激活,但中间所依赖的参与蛋白并不相同。可见,同样症状的疾病,其致病机理也可能不同,这也将影响有效治疗方案的确定,凸显基因检测在诊治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必要性。本综述通过阐述细胞内环境稳态对干扰素通路正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的重要作用,帮助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在Monacolin K发酵中添加氨基酸后发现较高质量浓度的氨基酸高度抑制了Monacolin K的产量。0.1 g.L-1的D-甲硫氨酸在发酵第4 d添加可以提高产量30%以上,而L-甲硫氨酸则没有此功能,D,L-甲硫氨酸因D-甲硫氨酸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甲硫氨酸代替蛋白胨作为主要氮源,则抑制了polyketide途径的前期步骤,因此严重抑制了色素及Monacolin K的生产。另外,发现1 g.L-1的L-苯丙氨酸的添加时间越早越有利于Monacolin K的生产,在起始时添加发酵单位可达135.9 mg.L-1,可能是因为L-苯丙氨酸经过脱氨后,可以进入polyketide途径从而促进了Monacolin K的生产。 相似文献
88.
长白山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和环境梯度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揭示了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结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群落梯度和交错环境梯度的相关规律,并结合交错区环境梯度分析这些群落特征形成机制,为维持、保护与经营管理这一交错带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将长白山地区森林和高、中、低位沼泽所形成的三大类型过渡带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的调查方法,并应用系统软件分析方法建立了经验回归模型,研究了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建群种径级结构与年龄结构、植物多样性、群落生产力及其随生态交错带环境梯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结构特征、植物多样性、群落生产力均随着交错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分布格局,沿着沼泽至森林方向的交错区环境梯度,群落建种种发生更替现象;群落种类数目呈现指数递增趋势;群落的径级结构呈现双曲线分布规律性;年龄结构一般呈三次式分布规律;揿样性呈二次式梯增分布趋势;群落生物量均呈现三次函数曲线递增趋势,表现出群落梯度和环境梯度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2)碳同位素在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3)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即所谓的“后Marinoan冰期”有关。 相似文献
90.
【背景】小肠黏膜微生物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日粮添加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和低聚甘露糖(manno-oligosaccharides,MOS)能够调控猪的大肠菌群结构,但关于其调控小肠黏膜微生物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体外发酵法探究猪空肠黏膜和回肠黏膜微生物发酵GOS和MOS的规律。【方法】以生长猪的空肠黏膜微生物和回肠黏膜微生物作为接种物,以GOS和MOS作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在发酵0、6、12、24 h时采样测定总菌数量、pH、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菌体蛋白(microbial crude protein,MCP)和有机酸,在24 h收集微生物提取DNA进行细菌定量分析。【结果】在24 h时,回肠黏膜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空肠黏膜组,而MCP浓度显著高于空肠黏膜组(P<0.05)。在发酵的前6 h各组pH无明显变化,有机酸积累较少。在12 h时,MOS组的乳酸、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产量显著高于GOS组(P<0.05),此时只有回肠黏膜组有少量丙酸产生。在24 h时,MOS回肠黏膜组乳酸产量最高而pH值最低(P<0.05)。相较于MOS组,GOS组显著提高了丙酸的产量(P<0.05)。相较于GOS组,MOS组显著提高了乙酸的产量,在空肠黏膜组中显著提高了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产量(P<0.05)。定量结果表明,在24 h时,各处理组的厚壁菌门数量都接近总菌数量,属于优势菌门。相较于MOS组,GOS组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和普拉梭菌细菌的数量,提高了空肠黏膜组中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回肠黏膜组中Clostridium cluster XIVa的数量(P<0.05)。相较于GOS组,MOS组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属的数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组中罗氏菌属的数量(P<0.05)。【结论】猪小肠黏膜微生物对GOS和MOS具有不同的发酵模式,主要表现在有机酸的产生和促进细菌的增殖方面。GOS具有产丙酸优势,提高了拟杆菌门和韦荣氏球菌属的数量;MOS促进了乙酸的产生,提高了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