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毛庆功  鲁显楷  陈浩  莫江明 《生态学报》2015,35(17):5884-5897
人类活动的加剧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矿质元素(如氮、磷、钾等)循环的速度和方向,并且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产生重要影响。如今,矿质元素输入量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续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从4个方面综述了全球氮沉降背景下主要矿质元素输入的改变对陆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1)矿质营养元素限制的概念、确定方法以及与植物多样性的耦合关系;2)概述了氮、磷、钾等主要矿质元素输入对陆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面效应;3)探讨了矿质元素输入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可能机制,包括生态系统水平上的机制(如竞争排斥、酸化铝毒、物种入侵、同质性假说,间接诱导机制等)和植物个体水平上的机制(如元素失衡和环境敏感性增加等);4)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分析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2.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土壤水分的相对亏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磊  卫伟  莫保儒  陈利顶 《生态学报》2011,31(11):3060-3068
土壤水分是制约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关键因子。而缺乏科学指导的人工植被恢复会加剧土壤水分耗竭,造成土壤水分亏缺,从而严重阻碍该区生态系统恢复和脆弱生境的有效改善。本研究以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龙滩流域为例,对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储水状况,并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Plot 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发现各人工植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其中,柠条、油松、山杏林地PCSWDI分别达到0.65、0.62、0.62,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尤其是100 cm以下土层;山毛桃林地和苜蓿草地PCSWDI分别为0.38和0.17,在100—200 cm土层有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但相对较轻;侧柏林地土壤水分的亏缺主要集中在20—100 cm这一层次,100 cm以下则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0 cm土层内,杨树林地、撂荒草地和马铃薯农地无显著水分亏缺,且在0—100 cm内土壤水分有一定的补充。CSWDI和PCSWDI能有效反映不同层次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状况,可用于同一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响应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3.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对淹水的反应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水翁在生理和形态上对3个月淹水期的反应。在潮湿或淹水条件下水翁能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全淹条件下存活期为60d,水翁对淹水的适应包括:(1)淹和的茎部产生肥大皮孔和不定根,(2)不定根系的活力比正常根系的活力高,有不定根的植株的气孔传导率和蒸腾速率比没有不定根的植株高得多。水翁是一种耐淹植物,可在河岸、库岸等水位波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4.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酶化学计量比是揭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及评价土壤养分资源限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近年来愈来愈受关注,但鲜有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人工经济林的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本文以亚热带地区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在区域尺度上随机选取32个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并将其分为四个林龄组(9年幼龄林;9—20年近熟林;21—60年成熟林; 60年过熟林),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转化酶活性(β-葡糖苷酶(BG)、α-纤维素酶(CBH)、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及土壤理化因子,探讨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C、N、P转化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种C、N、P转化酶活性均有随林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且AP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四种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种土壤C、N、P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相关,与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不相关。土壤酶化学计量比ln(CBH+BG)∶ln(NAG+LAP)、ln(CBH+BG)∶ln(AP)和ln(NAG+LAP)∶ln(AP)均随林龄增大而一定程度增加。亚热带区油茶人工林土壤酶C∶N∶P化学计量比为1∶1∶1.5,这与全球生态系统土壤酶C∶N∶P化学计量比1∶1∶1相偏离,表明亚热带地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因此,在油茶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应考虑磷和外源碳的投入,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缓解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磷限制。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5.
对广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广竹的出笋历期较短且非常集中,出笋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出笋数量占全期出笋总数的62.7%;幼竹高生长及枝条生长曲线均呈"S"形,遵循慢—快—慢的节律;此竹种属于混生竹,可移竹繁殖和埋鞭繁殖,前一方法的繁殖效果较好,成活率可达60%,而埋鞭繁殖效果相对较差,成活率只有38%,最佳繁殖时间宜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进行;根据其各生长阶段的生长规律、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6.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堂理论强化—网络教学平台—现场教学—仿真模拟"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建立合理的学习考评体系,评估学习产出,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7.
岩溶植物光合-光响应曲线的两种拟合模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模型,对桂林岩溶区石山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九龙藤(Bauhinia championi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拟合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φ)数值均高于相应的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结果;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参数值大小和曲线变化趋势不符合实际情况;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红背山麻杆和九龙藤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和耐荫性均强于圆叶乌桕和青檀。  相似文献   
118.
亚磁场引起小鼠昼夜节律改变和热痛觉敏感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外空间的亚磁场环境是影响宇航员健康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亚磁场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但是,目前尚缺乏亚磁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检测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动物饲养的亚磁场环境(< 500 nT),并系统检测了30天亚磁场处理对成年雄鼠(C57BL/6,4~6周龄,(20 ± 2) g)的昼夜周期、痛觉、情绪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地磁场中饲喂对照组,亚磁场中小鼠的昼夜饮水节律改变、热敏痛觉耐受能力和整体活动水平降低,但是没有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亚磁场处理后,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 这些结果说明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扰乱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内分泌,随后可能导致其感知觉能力的变化和运动机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9.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2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 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