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肉桂醇脱氢酶(CAD)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均一化全长文库中获得一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MaCAD1(GenBank登录号为KF582533)。MaCAD1是香蕉MYB基因编码框全长cDNA,包含一个1 077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8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醇脱氧酶的典型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CAD蛋白。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CAD1与水稻OsCAD6(CAD39907)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MaCAD1基因组成型表达于香蕉各个组织。在耐病和感病品种中,MaCAD1均上调表达,但在耐病品种中MaCAD1在所有时间点相对于对照增加的倍数均高于感病品种,表明MaCAD1基因在香蕉的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MaCAD1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响应枯萎病侵染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72.
目的筛选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人源Rap1GAP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揭示其与肿瘤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与Rap1GAP同源的来自美丽线虫的Rap GAP作为饵蛋白,以来源于美丽线虫的c DNA文库作为靶蛋白,应用p PC97、p PC86组成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c DNA文库中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通过营养缺陷平板(-LTH)筛选出63个拟似阳性菌落。经过Lac Z鉴定,19个菌落为阳性,其中7个为强阳性。提取来自19个酵母菌落中的重组DNA,经PCR扩增,12个菌落出现阳性结果。将该19个重组DNA分别电转化入DH5α细菌,涂板培养后,每板挑取4~10个克隆,通过Sal I和Not I双酶切鉴定进行阳性克隆筛选。将阳性克隆的重组DNA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 Bank比较,其中4个克隆的DNA片段为Y39b6a基因片段、2个为Rap GAP、1个为苯丙氨酸-4-羟化酶、1个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还有1个DNA片段编码美丽线虫特有的小分子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余11个DNA片段不编码已知蛋白质。结论初步筛选出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特别是其中有2个克隆为Rap GAP,提示Rap GAP可能以二聚体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HPV16E6对细胞中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为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组前期实验显示,宫颈癌石蜡切片组织中Rap1GAP蛋白水平下降,且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相关。本文将进一步探讨HPV16 E6是否导致Rap1GAP蛋白下调的原因。方法通过将HPV16 E6基因插入pGEX-KG的BamHI和Hind Ⅲ酶切位点构建GST标记的HPVE6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入HeLa细胞中,Westernblot方法观察GST-tagged-HPV16 E6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HeLa细胞中内源性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测序表明成功构建GST标记的HPV16E6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PV16E6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发现HeLa细胞中过表达HPV16 E6后,Rap1GAP蛋白相对含量(0.602±0.205)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130±0.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 E6下调Rap1GAP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4.
通过LED光照实验,探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小麦草生长速率的影响。采用大功率红、蓝LED灯,红光峰值波长为655 nm,蓝光峰值波长为438 nm。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光质和光周期为变量,其余生长环境保持一致。结果表明:红光照射下生长速率要明显优于蓝光,甚至超过室内日光。在红蓝复合光中,红光光强高于蓝光时,更利于小麦草生长;连续24 h的光照与间隔12 h的光照相比,略有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各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和凝毛杜鹃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均为进展种群。小尺度上,对于岷江冷杉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为显著聚集分布,大树为均匀分布,死树则为随机分布;凝毛杜鹃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大树、死树均为显著聚集分布。小尺度上随径级增大岷江冷杉的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岷江冷杉大树与其小树的空间关联验证了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通过验证接受了随机死亡假说,发现种内的密度制约效应不明显。两个树种的枯立木对凝毛杜鹃小树均表现为排斥关系,而对岷江冷杉小树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两个优势种总体表现为相互独立,但种间不同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各异。  相似文献   
76.
基于EPG的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行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虽然都取食小麦,但其取食部位、传毒能力均有差异。利用EPG研究了3种麦蚜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1)禾谷缢管蚜在取食过程中G波出现的时间最早,G波总的持续时间和每次刺探G波的平均持续时间都明显长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第1次E1波的时间、E1波总的持续时间和每次刺探E1波的平均持续时间都明显比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要长。麦二叉蚜E2波总的持续时间和每次刺探E2波的平均持续时间都明显长于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表明3种蚜虫各自拥有不同取食策略。禾谷缢管蚜比其它两种蚜虫需要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麦长管蚜通过分泌大量唾液增大对食物的利用率,麦二叉蚜通过增加韧皮部取食时间以满足对营养的需要。(2)刺探过程中麦二叉蚜pd波出现的次数为(51.97±7.82)次,高于麦长管蚜的(44.73±4.52)次和禾谷缢管蚜的(32.99±4.22)次。麦二叉蚜pd波Ⅱ-2和Ⅱ-3亚波的时间最长,禾谷缢管蚜最短,三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与其它两种麦蚜相比,麦二叉蚜在取食过程中口针与细胞间的接触频率更高,与细胞内获毒和传毒相关的Ⅱ-3波和Ⅱ-2波持续时间更长,增加了获毒和传毒的几率,是其传毒能力最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77.
甲醛诱导的磷酸化减弱Tau蛋白与DNA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是神经纤维缠结的主要成分,也是老年痴呆的典型病理特征之一.本实验室前期报道了Tau蛋白具有保护DNA的作用,但磷酸化对Tau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进行探索,这对于揭示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神经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甲醛孵育N2a细胞,引起了细胞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甲醛孵育组的细胞核内磷酸化Tau蛋白与DNA非共定位存在,而对照组细胞核内Tau蛋白与DNA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现象.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GSK-3β催化的磷酸化Tau蛋白与DNA的结合情况,可以观察到磷酸化减弱了Tau蛋白与DNA的相互结合.这些结果表明,异常磷酸化可以使Tau蛋白丧失对DNA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引起DNA损伤甚至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以罗布麻愈伤组织粉末为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罗布麻愈伤组织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试剂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罗布麻愈伤组织中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试剂为70%甲醇,物料比1∶40,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70℃。培养并比较了30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与配比诱导100 d生长的愈伤组织中黄酮的含量,结果得出MB+KT(1.0 mg/L)+NAA(0.2 mg/L)上培养约100 d的愈伤组织中黄酮含量最高,为73.90mg/g。测定愈伤组织培养30 d内黄酮的积累动态,探明从培养的愈伤组织提取黄酮的最佳时段。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和筛选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与配比,运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了罗布麻愈伤组织中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79.
巢湖夏、秋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蓝藻水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7年6-11月份,对设置在巢湖全湖的23个样点水体的理化指标水温(WT)、pH值、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RP)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巢湖夏秋季温差变化不大的环境中,温度依然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素。夏、秋季蓝藻为最主要的藻类类群(其平均值占藻类总生物量的63.36%);藻类生物量与所测理化因子均有显著正相关。在夏、秋季各月份,蓝藻生物量呈前高后低状M型波动,其中7月份湖水中蓝藻浓度最低。夏、秋季湖水中叶绿素的浓度没有太大变化,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0mg/m3),遇到合适的气象条件有形成大面积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消化道瘘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MEN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MEN组12例,EN组11例,检测患者鼻空肠饲养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及消化道症状。结果 MEN组与EN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N组与EN组在消化道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可以明显减轻消化道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