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52篇
  13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声成像无创、无放射性、低成本、实时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成像手段之一。特别是超声造影剂引入之后,超声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超声分子成像"的概念。它是一项结合了分子靶向造影剂和超声影像技术的能在分子水平下观察病理变化的新兴技术,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大量临床前的研究成果已表明超声分子成像在诊断血管生成、炎症和血栓三种疾病具有很大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常用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2.
收割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深为24 cm的桶中,以6、12和18 cm等3个收割强度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了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及收割季节对穗花狐尾藻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下旬第1次收割18 cm后,植物在41 d恢复,但产生分枝较少,影响了植物的无性繁殖;9月下旬之前,前2次收割6 cm或12 cm后,穗花狐尾藻在55 d恢复,并能产生较多的分枝,而且条枝总长有明显的增加,表明穗花狐尾藻的无性繁殖没有受到抑制;10月初第2次收割18 cm,或11月下旬前第3次收割6或12 cm后,植物均能安全越冬,恢复时间至少4个月以上;各次收割后,穗花狐尾藻的新生枝条主要从切割处萌发(至少40%以上),其次是从基部萌发(0~41.3%);随着收割次数增加,干质量的相对增长率下降,而根冠比增加。  相似文献   
83.
大河猪76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河猪是中国西南中海拔地区代表性猪种之一,长期以来在当地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布在家猪19对染色体上的76个微卫星标记对该猪种60个随机抽样个体进行了微卫星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共检测到347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3—10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50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6 2±0.071 6和0.644 1±0.091 4。结果表明,大河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基础生物化学》(第二版)实验教材中实验“酵母核糖核酸组分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5.
链霉菌基因组及次生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雪昌  缪克排  钱凯先 《遗传学报》2005,32(11):1221-1226
链霉菌属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和次生代谢途径,并产生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代谢物。本文概述了链霉菌基因组染色体的独特结构与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利用基因组信息改造和调控链霉菌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成果。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使人类能深入了解链霉菌家族,对链霉菌进行更加合理高效的遗传操作,为提高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代谢物的产量和获得新代谢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骨髓形态分析及R显带技术等对我院2002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染色体及免疫表型等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L多发于老年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年龄65岁(45.82岁)。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37例(68%)患者初诊时淋巴结大,49例(91%)初诊时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13例(24%)初诊时肝脾或者脾大,17例(31%)初诊时乏力、消瘦。34(63%)例患者可见典型的CLL免疫表型,CD5、CDl9.CD23、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90%、87%、72%、67%。32例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13q-2例,17p.2例,11q-1例,+12有1例,6q-1例,t(14,16)1例。2例患者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发生了Richter转化,肿大淋巴结活检显示部分区域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高表达CD20、CDl9、CD22。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并且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蟾酥(Venenum Bufonis)一词源自《本草衍义》,为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痛、强心、升压、局麻、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蟾酥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包括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和蟾毒灵等。抗肿瘤活性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近年来,有关蟾酥中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染色体核型和基因组的大小,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藤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内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藤叶片基因组大小、DNA含量和DNA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藤茎尖是理想的染色体制片材料;黄藤的染色体数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1M+17m+5sm+1st,核型类型为2C;核型不对称系数61.20%;黄藤的DNA含量为1.57 pg,基因组大小为1 539.53 Mb,黄藤的DNA倍性为二倍体(2n)。这是首次报道黄藤的核型和基因组大小,为深入开展黄藤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核型和基因组比较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危害,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Engl.)、无瓣海桑(S.apetala B.Ham)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中脉维管束为周韧维管束;具4级侧脉,第1级侧脉为半周韧维管束;成熟叶片叶肉组织具发达的贮水薄壁细胞,具含单宁成分的薄壁细胞,具晶体细胞和石细胞;盐腺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可分为3个发育阶段。作为外来植物的无瓣海桑,其中脉维管束具微弱形成层,叶脉维管组织比海桑更发达;贮藏组织中含单宁细胞、晶体细胞较多;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于海桑等特点,使其比海桑对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因此,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90.
通过杂交和自交实验,对重唇石斛授粉亲和力和结实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开花期间花粉及蕊柱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显微观察,以探讨重唇石斛的最佳杂交授粉时间.结果表明:(1)花器表面结构差异较大,唇瓣、药帽、萼片表皮布满突起、钩刺等,花瓣表皮较平滑;(2)杂交时以重唇石斛为父本或母本均具有选择性,但作为父本亲和力强,杂交结实率可达100%,作为母本杂交结实率最高为60%;自交结实率非常低,为4.3%;(3)花粉培养的最佳配方为30%蔗糖+0.15 mg·L-1 CaCl2;(4)花开第4天后花粉发育饱满,第5~12天花粉发芽率稳定大于70%,蕊柱的乳突细胞于开花第6~10 天时发育饱满.研究表明,重唇石斛花开第5~12 天为最佳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