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94篇
  10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低温小麦种质叶片结构及某些生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低温种质和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高温种质.在扬花结实期,低温种质冠层温度比高温种质低1~4 ℃.低温种质功能叶片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层数较多,通常比高温种质多1~2层叶肉细胞.低温种质陕229、901和小偃6号3片功能叶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66、192和165 μm,平均比高温种质薄26 μm;3片功能叶叶脉的平均间距分别为257、231和245 μm,平均比高温种质小31 μm;3片功能叶大叶脉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5 961、6 580和5 603 μm2,平均比高温种质大837 μm2;小叶脉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1 624、1 521和1 472 μm2,平均比高温种质大246 μm2.在扬花结实期,低温种质陕229、901和小偃6号3片功能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749、2.8162和2.4129 g·100 g-1 FW;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8640、10.8003和10.1939 μmol·m-2·s-1;蒸腾速率分别为0.0076、0.0074和0.0067 mol·m-2·s-1,均明显高于高温种质.结果表明,植物的冠层温度与植物本身的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92.
以强筋和弱筋的两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干旱均显著影响淀粉糊化特性,但两品种表现有所不同:高温胁迫使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除花后5 d外)、稀懈值(除花后15 d外)和反弹值显著增大;而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下降,其峰值黏度、反弹值变化不明显,从不同时期看,花后15 d影响较大。干旱胁迫使豫麦34多数黏度参数增大;而使豫麦50峰值黏度、反弹值和稀懈值下降,其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干旱胁迫下增大,后期干旱胁迫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花后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黏度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从F值大小看,互作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多数黏度参数影响较大,而对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淀粉黏度参数影响较小,反映了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特性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893.
人精子蛋白17放射诱导表达细胞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pEgr-Sp17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中的辐射诱导表达,探索Egr-1基因调控序列辐射诱导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建立放射诱导表达人精子蛋白Sp17的细胞模型。方法:用双酶切、粘端连接的方法构建含有辐射诱导特性的早期反应因子Egr-1和人Sp17基因的pEgr-Sp17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其转染人HO8910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X线照射后被转染细胞中Sp17的表达。在确证Sp17能瞬时表达后,继续用含G418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筛选稳定表达Sp17的细胞株。结果:测序结果和酶切鉴定均证实pEgr-Sp17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免疫细胞化学试验表明pEgr-Sp17重组质粒转染的人HO8910细胞表达Sp17蛋白。结论:X线可诱导pEgr-Sp17重组质粒在人HO8910细胞中表达Sp17蛋白,构建了Sp17蛋白放射诱导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94.
植物激素研究中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植物激素突变体的遗传分析、植物激素作用基因及其转基因技术和反义基因技术在植物激素生物生成、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5.
记述了采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中新统的一保存较完整的美獾(Leptarctus)头骨化石。与美獾属的其他已知种相比,该标本的颊齿粗壮,P4臼齿化,近方形,宽略大于长,齿尖磨蚀均匀,I3犬齿化,且向大齿方向弯曲;M1宽略大于长,且比已知种的M1大;听泡具钩状突,突起上有一明显的舌骨关节面。依据上述与已知种的差别,我们将其定为一新种Leptarctusmartinisp nov。新种的牙齿形态及齿尖磨蚀状况显示其为杂食动物。  相似文献   
896.
蛋白质残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之一,它可能改变蛋白质三维结构,对其生物学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蛋白质残基替换与结构改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验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数量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野生型-突变体被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的比较研究中.本研究从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PDB)出发,收集和计算了大量结构特征数据,构建了一个目前已知最大的野生型-突变体(单残基差异)的结构对数据库DRSP,展示出氨基酸类型和主链偏好性对结构保守性的相关性.DRSP的开放使用可为高精度的蛋白质结构分析预测提供有用信息,它的数据库网址是http://www.labshare.cn/drsp/index.php.  相似文献   
897.
由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细菌耐药性一直是临床相关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从不同病区患者标本中分离了96株大肠埃希菌和8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剐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了上述菌株产生ESBLs情况及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27.1%(26/96)的大肠埃希菌株和22.5%(18/80)肺炎克雷伯菌株产ESBLs。ICU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ESBLs总阳性率(46.0%)与介入科病房和烧伤科病房分离菌株ESBLs总阳性率(28.6%和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呼吸科、骨科、其他病房及门诊部分离菌株ESBLs总阳性率(6.3%~14.3%,P〈0.01)。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对17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耐药率仅为15.8%-23.4%。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中有较高的ESBLs阳性率,不同病区患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有很大差异,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9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目前已有研究表明IBS的致病机制、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时间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不同IBS亚型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有差异。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IBS的诊断和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已经有较多研究提示IBS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免疫反应和模式识别受体等密切相关,并且可以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粪菌移植和饮食习惯等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改善IBS的症状。这也为未来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概况、IB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肠道菌群失衡导致IBS发病的可能机制以及IBS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9.
延河流域植物功能性状变异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莉  温仲明  苗连朋 《生态学报》2013,33(20):6543-6552
由于遗传背景对植物性状的影响,直接研究环境与植物性状的关系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植物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必须明确遗传背景与环境对植物性状的相对影响,以排除遗传背景的作用。本研究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19个典型样点,调查了64种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即比叶面积(SLA)、比根长(SRL)、叶片氮(LN)与磷含量(LP)、根的氮(RN)与磷含量(RP),并通过野外定位信息,从已有专题信息图中获取环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植物性状变异来源,研究了不同科属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SLA、LN和RP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森林区植物SLA、RP较草原区植物偏低33.02%、19.94%,而LN则高于草原区植物19.33%;不同科属植物之间SLA、SRL、LN和RN存在显著差异,豆科植物具有较高的SLA、LN、RN,分别高出研究区平均值16.33%、65.23%、97.78%,而禾本科植物SRL具有最大值,高出平均值103.11%;(2)遗传背景差异是植物性状变异的首要决定因子,遗传背景对SRL、LN、RN变异的解释比例分别达到了27.86%、32.78%、42.70%,而LP、RP则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更大,环境因子对LP、RP解释比例分别达到24%、15.58%;(3)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植物性状的环境因子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不同科属的植物对环境因子是否产生响应和响应的方式均不相同,豆科和禾本科植物对区域性气候条件较为敏感,而菊科和蔷薇科植物受地形因子和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00.
微生物病害问题会造成覆土栽培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防控微生物病害一直是食用菌研究和产业发展关注的热点,但常规的防控措施均存在局限性,尚难以在生产实践中有效地防控病害。本文列举了近年来常规的生物和非生物方法在覆土栽培食用菌微生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近年来覆土栽培食用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的进展。基于此,提出了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来防控食用菌微生物病害的新策略,对构建和应用合成土壤微生物组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这将有助于有效地防控覆土栽培食用菌的微生物病害和维系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