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9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hamster cell mutants resistant to diphtheria tox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RK Draper D Chin D Eurey-Owens IE Scheffler MI Simon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1979,83(1):116-125
We describe here three different hamster cell mutants which are resistant to diphtheria toxin and which provide models for investigating some of the functions required by the toxin inactivates elongation factor 2 (EF-2). Cell-free extracts from mutants Dtx(r)-3 was codominant.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codominant phenotype is the result of a mutation in a gene coding for EF-2. The recessive phenotype might arise by alteration of an enzyme which modifies the structure of EF-2 so that it becomes a substrate for reaction with the toxin. Another mutant, Dtx(r)-2, contained EF-2 that was sensitive to the toxin and this phenotype was recess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is known to inactivate EF-2 as does diphtheria toxin and we tested the mutants for cross-resistance to pseudomonas exotoxin. Dtx(r)-1 and Dtx(r)-3 were cross-resistant while Dtx(r)-2 was not. It is known that diphtheria toxin does not penetrate to the cytoplasm of mouse cells and that these cell have a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type of diphtheria toxin resistance. We fused each of the mutants with mouse 3T3 cells and measured the resistance. We fused each of the mutants with mouse 3T3 cells and measured the resistance of the hybrid cells to diphtheria toxin. Intraspecies hybrids containing the genome of mutants Dtx(r)-1 and Dtx(r)-3 had some resistance while those formed with Dtx(r)-2 were as sensitive as hybrids derived from fusions between wild-type hamster cells and mouse 3T3 cells. 相似文献
22.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砾石含量对塿土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土质坡面为对照,研究5种砾石含量(10%、20%、30%、40%、50%)堆积体坡面在不同降雨强度(1.0、1.5、2.0、2.5 mm·min-1)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平均径流率在2.18~13.07 L·min-1,不同雨强条件下平均径流率均在砾石含量10%(或20%)和50%时分别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流速在0.06~0.22 m·s-1,流速变化复杂,砾石含量越小,流速变幅越大,变异系数也越大,砾石含量10%时平均流速最大。砾石的存在可有效抑制产沙,最大减沙效益可达84.2%,雨强相较于砾石含量对平均产沙率的影响更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径流率、流速、产沙率均与砾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产沙率与平均径流率、平均流速以及二者交互项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其中,与平均径流率的相关性最强。本研究可为塿土区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蚀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穿刺麻醉下行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C组为空白对照组,P组为安慰剂对照组,A组为恩丹西酮组,B组为丙泊酚组.结果:A组和B组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C组(P<0.05).P组和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可降低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26.
黑土微生物呼吸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梨树(43°20′N,124°28′E)、德惠(44°12′N,125°33′E)、海伦(47°26′N,126°38′E)和北安(48°17′N,127°15′E)黑土在4℃、15℃和28℃培养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及Biolog代谢功能多样性.呼吸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均表现为北安海伦德惠梨树,但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却随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分异,在4℃到15℃变化区间,梨树、德惠、海伦和北安土壤的Q10平均值分别为2.72、3.26、3.21和3.74,而在15℃到28℃变化区间,Q10平均值分别为3.29、2.36、2.11和1.79.不同样点土壤微生物呼吸熵(qCO2)也随培养温度不同而不同,qCO2值在28℃条件下为梨树德惠北安海伦,在15℃条件下为北安德惠海伦梨树,而在4℃条件下样点间变化不大.Biolog试验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底物利用碳源数和代谢Shannon指数以海伦和北安黑土较高,而在15℃和28℃条件下,则以梨树和德惠黑土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海伦与北安、德惠与梨树之间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相似性较高.综上,不同纬度黑土微生物呼吸特征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存在差异,高纬度黑土对低温变化敏感,而低纬度黑土对高温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细胞系后的差异基因变化,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肿瘤基因芯片(Oncomine)数据库进行验证,探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方法 分析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芯片集GSE5081与GSE70394,绘制维恩图查找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共同上调的差异基因。对共同上调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TCGA和Oncomine数据库验证差异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表达高低与胃癌患者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和维恩分析,两个芯片集共有21个共同上调差异基因。GO分析发现共同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趋化因子CXCR受体结合、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等相关的基因功能上;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STRING以及PPI数据库分析发现21个基因中PRDM1、IL10、NRP1、BIRC3、GNG13、CXCL1、CXCL2、CXCL3、CXCL8基因存在有网络关系,属于关键枢纽基因。通过TCGA和Oncomine数据库筛选及验证,发现在胃癌组织中NRP1、CXCL1、CXCL8 基因明显上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GA数据库中,三者P值均小于0.05,Oncomine数据库中,NRP1:t=4.607,P结论 不同的数据库均显示NRP1、CXCL1、CXCL8三个基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同时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且NRP1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9.
随着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结合疫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Hib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a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a,Hia)逐渐成为侵袭性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且因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Hia的流行概况、相关疾病、药物敏感性、易感人群及其疫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分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17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TIMP-2)、脂连素及其受体(AdipoQ)、瘦素(Leptin)、生长因子(PDGF)、骨桥蛋白(OPN)6项指标的含量,并利用ROC曲线对各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IMP-1、TIMP-2、Leptin在不同纤维化组中呈差异性表达,且AUROC高于其他指标(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P-1、TIMP-2、Leptin这3项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