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167篇
  318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L.)栽培品种为材料,取开放前的花蕾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目的片段含有686个核苷酸(含有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相比,同源率为99.6%,只有3个碱基发生改变,5’端的MADS盒区域完全相同。将得到的矮牵牛花同源异型基因fbp2的cDNA(yfbp2)与CaMV355启动子和NOS3’终止子融合,构建了表达载体pBBP2。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pAL4404)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tabacumL.)叶片,在含有100mg/L卡那霉素的抗性培养基上再生成株。对抗性株进行总DNASouthern杂交和总RNA的点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已导入烟草细胞中,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上,并且在烟草细胞中转录。同源异型基因fbp2导入烟草后导致烟草花型改变,在雄蕊上产生了花瓣。  相似文献   
42.
银纹夜蛾幼虫 (Argyrogrammaagnata)对松毛虫CPV(DpCPV)十分敏感 ,本文对两种不同的宿主增殖松毛虫CPV作了比较 ,电镜证实用替代宿主增殖的DpCPV与原毒株多角体 (CPB)和病毒粒子的形态完全一致。 3 %PAGE分析二者的RNA图谱基本一致 ,有大小相同的 2 .98× 10 6- 0 .6 6× 10 6道尔顿的 10条带 ,用它增殖的DpCPV(Aa DpCPV)对松毛虫有相当的毒力 ,每头 3龄幼虫病毒产量平均为 2 .5× 10 8CPB。  相似文献   
43.
孟艳芬  郭宪国  门兴元  吴滇 《昆虫学报》2007,50(11):1140-1145
以云南省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为分类单元,以基于共54个群落特征变量的各群落优势虱种的相对优势度Dr、染虱率RL、虱指数IL、总染虱率RLT和总虱指数ILT及各群落的结构参数(平均丰富度 、平均均匀度 、平均多样性指数 及平均优势度指数 )来探讨云南省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协同进化的关系。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对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进行数量分析。结果将16种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分为8个类群。隶属同一个属的小兽,其体表吸虱群落相似程度高,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 大多数吸虱群落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近缘性高低呈高度一致。结果提示: 吸虱昆虫与其所寄生的小兽宿主存在同步进化的关系,特定的小兽宿主,其体表吸虱群落的构成比较稳定,宿主动物的近缘关系越近,其体表吸虱群落的相似性越高,这是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协同进化的一个重要生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4.
强光下高温与干旱胁迫对花生光系统的伤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花生光合系统的不同影响机制,以鲁花14为试材进行高温(42 ℃)强光(1200 μmol · m-2 · s-1)(HH)、干旱(PEG6000,30%)强光(1200 μmol · m-2 · s-1)(DH)和强光(1200 μmol · m-2 · s-1)胁迫(NH)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CK)的实验。与CK及NH处理相比,HH和DH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820 nm光吸收大幅下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上J点相对荧光(Vj)上升,单位面积内吸收的光量子(ABS/CSm)、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捕获的光量子(TRo/CSm)和单位面积内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m)均出现大幅下降,而PSⅡ的关闭程度(1-qP)明显升高,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NPQ)升高,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出现下降,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增加,这些结果表明,HH和DH胁迫引起了花生叶片的严重光抑制,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均没有出现K点,表明花生叶片光合系统放氧复合体(OEC)对高温和干旱胁迫不敏感,光合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受体侧更容易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而对花生光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则是过剩光能的积累,一方面虽然叶黄素循环可以耗散部分能量,但不是全部;另一方面水-水循环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不能有效起到能量消耗的作用,造成活性氧的大量积累。HH和DH处理对花生光系统造成的伤害相似,但DH处理对花生光系统的伤害程度大一些,强光下,高温和干旱对花生叶片的伤害位点及破坏机制却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45.
乳酸菌酸胁迫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可发酵糖类产生乳酸,并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饲料等工业。由于有机酸的积累,乳酸菌大部分的生长代谢都在低pH的酸性环境中进行,具有酸胁迫反应。pH的自我平衡、ATR反应机制、对大分子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及细胞膜的变化等是乳酸菌酸胁迫反应的主要机制,其中,pH自我平衡包括F0F1-ATPase质子泵、精氨酸脱氨酶途径(ADI)和谷氨酸脱羧酶途径(GAD)等。由此可见,乳酸菌酸胁迫反应机制涉及到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调控等,是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46.
黑叶猴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豪  黄乘明  周岐海  韦华  蒙渊君 《生态学报》2010,30(20):5501-5508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灵长类动物。在食物资源波动较大的石山生境中,黑叶猴如何在食物匮乏时期获得食物?是否采取了大多数灵长类的应对策略,还是采用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特殊对策?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差异来探讨黑叶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嫩叶、果实)的季节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黑叶猴共采食92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38种,藤本植物52种,草本植物1种,寄生植物1种。猴群平均每月采食食物22.8种(6-34种),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5(1.6-3)。在弄岗黑叶猴的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1%,其中嫩叶46.9%,成熟叶24.1%的;果实、花和种子分别占13.2%、6.3%和4.3%;其他食物类型占5.4%,分别包括茎1.8%,叶柄1.1%,未知部位2.5%。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旱季,平均月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3和2.8,明显高于雨季的16.2和2.1。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61.5%相对32.3%);在旱季,猴群对成熟叶的采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39.4%相对8.9%),且在该季节才利用种子作为食物,占食物组成的8.6%。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嫩叶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5,n=12,P=0.000)。另外,当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成熟叶:r=-0.602,n=12,P=0.039;果实:r=-0.716,n=12,P=0.009)。黑叶猴在嫩叶丰富的雨季,它们采食更多的嫩叶;而在喜食性食物短缺的旱季,它们采取选择更多种类的成熟叶和种子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增加。这与大多数叶食性灵长类的适应策略相似。  相似文献   
47.
饲养方式、社会环境和化学污染是影响动物发育不稳定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会使动物种群的适应和竞争能力等指数降低。而波动性不对称FA(Fluctuating asymmetry)的水平可用来指示某一种群对这种环境压力的进化和适应能力。FA的测量方法比常规的参数更加灵敏,而且可将环境压力的影响定量化,同时其测定和分析都比较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使研究和监测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8.
49.
宋海天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2013,56(3):293-298
为揭示外来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上的本土访花昆虫多样性和影响访花行为的因素, 本研究在南京郊区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 采用跨栏模型分析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昆虫的访花选择性, 即接受概率(测度是否接受一年蓬花)和访问频数(测度接受一年蓬花的程度)。调查发现, 访问一年蓬花的昆虫共计9目54科145种, 其中, 科丰富度占优势的是膜翅目、 鳞翅目和鞘翅目(均占总科数的20.75%), 其次是双翅目(18.87%)和半翅目(13.21%); 物种丰富度占优势的是双翅目(26.39%), 其次是膜翅目(18.75%)、 半翅目(18.75%)、 鞘翅目(17.36%)和鳞翅目(15.38%)。多数目的物种丰富度在6-7月最高, 9月最低, 仅双翅目(食蚜蝇为主)在5月最高。运用跨栏模型对物种优势度最大的半翅目、 膜翅目和双翅目等的访花个体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对一年蓬花访问倾向(接受概率)的因素多于影响其访问频数的因素, 由此预测这些访花昆虫可能参考较多因素做出是否接受一年蓬花, 而依据较少线索做出访问程度的访花行为决策; 一年蓬植株密度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 而花密度影响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和访问频数, 说明靶标植物花的特性可能对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决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由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亲和蛋白质纯化系统(IMPACT)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其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不含蛋白纯化标签以及多余的氨基酸残基,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这些优点使得其相对于其他蛋白纯化系统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现有报道都局限于非变性条件下使用,这往往会限制其在一些包涵体蛋白变性条件下使用。以一已知表达形成包涵体形式的丝素蛋白为例,研究IMPACT系统在时变性条件下使用变性剂浓度、温度和诱导断裂还原剂浓度。实验表明,在4 M尿素,100 mM DTT室温作用下蛋白质内含子会获得最大断裂效率(80%)。柱上在线断裂实验表明,其最终蛋白得率超过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