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690篇 |
专业分类
18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后GyrA和ParC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种氟喹诺酮类(FQS)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耐药性的差异,研究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ParC)的变异与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采用环丙沙星(CW)、左氧氟沙星(LEX)和加替沙星(GAT)对从临床分离8株Kpn进行体外分步诱导,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CIP、LVF及GAT对Kpn诱导前、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诱导成功的17株Kpn的GyrA的基因(gyrA)和ParC的基因(parC)进行PCR扩增,选取其中8株Kpn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8株耐FQS菌株都存在GyrA变异,同FQS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Ser83(TCC)→Phe(TTC)、Ile(ATC)和Tyr(TAC),Asp87(GAC)→Ala(GCC)、ma(GCC)和Glu(GAA),5株Kpn同时存在ParC的变异:丝氨酸Ser80(AGC)→Ile(ATC)。结论本研究体外实验证实了Kpn可在长期低剂量的接触抗菌药物后形成耐药菌株。在高度耐FQS的Kpn中同时存在GyrA和ParC变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光敏剂,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其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以单油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和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P407)为液晶材料,以光敏剂Photosan为模型药物,制备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Malvern粒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MTS法考察Photosan立方液晶纳米粒对正常肝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的暗毒性及光动力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该纳米粒对人肝L-02细胞和人肝癌Hep G2细胞均没有暗毒性,其介导的PDT对人肝L-02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32.9±1.19)%],而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77.9±2.06)%];Photosan立方液晶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于Photosan,但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高于Photosan。结论:Photosan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对人正常肝细胞安全性较好,对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明显优于Photosan,为光动力治疗癌症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将9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50例(血糖控制在4.4-6.1mol/L)和对照组46例(血糖控制在6.1~11.1mol/L)。监测患者术后1、3、7天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天,强化血糖控制组FBG、lnHOMA-IR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间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4.
利用背散射电子(BSE)研究奥陶纪部分笔石的始端发育和分枝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散射电子成像 (BackscatteredElectronImaging,简称BSE),是依托扫描电镜的一种电子成像技术,它的成像原理和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那些表皮尚存的各类笔石标本,是二次电子成像 (SEM)无法替代的。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它对我国早奥陶世和中奥陶世部分笔石的始端发育和分枝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BSE图象显示了许多以往其他途径无法观察到的笔石微细结构,特别是笔石复杂的始端发育特征,结果验证了Psigraptusjacksoni的二分岔式和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的四分岔式原始分枝的观点,显示它们都具有最原始的等称笔石式(isograptid type)始端发育型式。此外,BSE图象还显示,底栖固着的树形笔石Airograp tusfurciferus的胞管排列和分枝方式与奥陶纪最早期的漂浮笔石非常相似,表明二者可能存在祖 裔演化关系,或者至少是原始性状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5.
66.
探讨SHCBP1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和预后价值。利用Oncomine, bc-GenExMiner v4.2, Kaplan-Meier plotter, GSE41994及STRING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病人SHCBP1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等。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SHCBP1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样本,但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中SHCBP1的表达水平不同;(2)SHCBP1表达升高可导致Luminal A亚型更短的无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3)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酮受体阳性(PR+)亚型、仅接受辅助化疗、仅接受辅助化疗的ER(+)与接受包括或排除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中,SHCBP1表达升高则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显著缩短;(4)SHCBP1和CDC45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并可能与KIF23等10种蛋白相互作用。结论:SHCBP1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7.
在20℃、25℃下,将大型溞和老年低额溞分别按7+3(B组),5+5(C组),3+7(D组)的组合进行混合培养,以及用单种培养(10+0(A组),0+10(E组))作为对照,研究了温度和种间竞争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培养时,大型溞对老年低额溞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20℃、25℃下,单种培养的老年低额溞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大型溞的2.31和1.97,而在混合培养下老年低额溞的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大型溞,在实验25d后几乎全部死亡.25℃下两种溞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组:r=-0.508,n=30,P<0.01;D组:r=-0.483,n=30,P<0.01).在20℃、单种培养下,大型溞在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种群密度与雄体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78,n=24,P<0.01).大型溞的最大雄体密度(106 ind.(200ml)~(-1))和最大雄体比例(36.8%)均出现在20℃、单种培养下.25℃下,大型溞在混合培养的B组和C组首次产幼溞时即出现雄体,且雄体在混合培养B组的比例达28.2%.大型溞在25℃、单种培养下没有产生卵鞍,在混合培养下总计产生66个卵鞍,其中空卵鞍占51.5%,而在20℃、混合培养下没有卵鞍产生.实验结果暗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种间竞争刺激了大型溞雄体的产生和卵鞍的形成,高密度的雄体有助于大型溞孤雌生殖雌体向两性生殖雌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68.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动相互作用调节,形成一种特殊的耦联机制,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及正常骨组织结构的维持.最近几年提出的Eph/ephrin双向信号转导在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从Eph/ephrin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等几方面对该理论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9.
70.
对κ-卡拉胶进行氧化降解,得到分子量不同的两种卡拉胶低聚糖,并分别制成四丁基铵盐,进而与马来酸酐进行酰化,制得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卡拉胶马来酰基化衍生物.对产物进行IR表征,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κ-卡拉胶在马来酰基化以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