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1篇 |
免费 | 1276篇 |
国内免费 | 3665篇 |
专业分类
108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368篇 |
2021年 | 399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270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86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594篇 |
2013年 | 495篇 |
2012年 | 695篇 |
2011年 | 627篇 |
2010年 | 550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594篇 |
2007年 | 583篇 |
2006年 | 507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327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8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41.
植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植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概念、最近发现的这类蛋白激酶的亚结构域特征;总结了目前已确定其功能的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并分别阐述了它们在参与植物抗逆性反应、发育调控及激素的信号转导等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着重介绍和讨论了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复合物之间及其与下游成分KAPP之间互作而产生信号传递的分子机理.最后展望了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42.
根据551尾标本研究了生活在长江干流中圆筒吻(鱼句)的年龄与生长,并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建议.圆筒吻(鱼句)的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年轮形成期主要在2~5月.圆筒吻(鱼句)的体长与鳞长呈直线关系,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在1~2龄生长最快,为保护圆筒吻(鱼句)资源,应限捕体长200 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943.
根据在吉林省蛟河实验管理局1 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944.
945.
胶州湾湿地海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对胶州湾湿地48个站点的调查数据,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富营养指数(EI)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胶州湾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参与评价的pH值、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Mn、石油类、Cu、Zn、Pb、Cd、Hg、As、六六六、滴滴涕、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16项指标而言,各调查月份大沽河感潮河段水质处于中污染-重污染水平,潮间带区域水质处于轻污染-中污染水平,浅海区域水质处于轻污染水平.胶州湾湿地不同区域富营养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大沽河感潮河段水体EI值在58.13 ~327.89,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潮间带区域水体EI值在1.34 ~19.96,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浅海区域水体EI值在0.65 ~ 2.10,富营养化程度较轻.胶州湾湿地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基本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中大沽河感潮河段处于轻污染水平,潮间带区域处于轻污染-中污染水平,浅海区域处于较清洁-轻污染水平.胶州湾湿地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单项污染参数(Cfi)和污染程度指数(Cd)较低,污染程度处于低级水平,Cu、Zn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系数(Eir)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较小,污染程度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 相似文献
946.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5~100 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 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 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 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 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观察健康志愿者不同功率递增速率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在一周内不同工作天随机完成中等适度程度(30 W/min)及比较低(10 W/min)和比较高(60 W/min)3种不同功率递增速率CPET。按标准方法比较12名志愿者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核心指标:无氧阈(AT)、单位功率摄氧量(ΔVO2/ΔWR)、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低值(Lowest VE/ VC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 VCO2 Slope)及截距(intercept)和无氧阈时的摄氧通气效率值(VO2/ VE@AT)和无氧阈时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值(VE/ VCO2@AT)。对三组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各个指标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与比较低和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摄氧通气有效性峰值平台(42.22±4.76 vs 39.54±3.30 vs 39.29±4.29)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平均90 s最小值(24.13±2.88 vs 25.60±2.08 vs 26.06±3.05)明显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组与中等适度功率递增速率组相比,单位功率摄氧量显著升高和降低((8.45±0.66 vs 10.04±0.58 vs 7.16±0.60)ml/(min·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氧阈值没有发生明显改变((0.87±0.19 vs 0.87±0.19 vs 0.89±0.19)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低、比较高功率递增速率可以明显改变摄氧通气有效性、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单位功率摄氧量等CPET亚极限运动相关指标;选择比较低和比较高的功率递增速率和适度功率递增速率CPET相比明显降低了健康个体的摄氧通气有效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有效性。CPET规范化操作要求选择适合受试者的功率递增速率,这样得到的CPET亚极限相关指标才最能反应受试者的真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48.
中国西北地区通过大量种植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进行生态治理, 在荒漠草原带上形成人工灌丛景观, 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到地-气水汽循环过程, 研究该人工灌丛群落的蒸散特征, 对揭示其生态水文效应和指导地方生态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带上的人工灌丛群落为例, 利用茎流-蒸渗仪法测定了2018年5-8月的灌木蒸腾和丛下蒸散, 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人工灌丛群落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1)茎流-蒸渗仪法所测的群落蒸散与水量平衡法、涡度相关法得到的群落蒸散有较好的一致性, 茎流-蒸渗仪法能适用于荒漠草原带人工灌丛群落蒸散及其组分结构的测定; (2)观测期内晴天的灌木蒸腾速率和丛下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相近, 均为单峰曲线, 群落蒸散主要发生在日间, 但灌丛最大蒸腾速率的出现时间比丛下蒸散最大速率的出现时间晚1 h; (3) 5-8月间灌木累积蒸腾为83.6 mm, 日平均蒸腾量为0.7 mm·d-1, 季节变化呈抛物线状; 同期丛下累积蒸散为182.5 mm, 日平均蒸散量为1.5 mm·d-1; 丛下蒸散明显大于灌木蒸腾; (4)观测期间人工灌丛群落累积蒸散266.1 mm, 而同期的降水量为222.6 mm, 陆面水分收支处于亏缺状态; (5)净辐射是影响蒸散最主要、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且能够影响其他因子进而对人工灌丛群落蒸散产生作用。综上, 人工灌丛引发荒漠草原地带陆面水分收支亏缺的现象, 在生态恢复与重建中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49.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g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950.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 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 (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 000 bp 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 500 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文库.对文库的分析表明,文库大约有17 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 500 bp,平均60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文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 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 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 kb的特征带, 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