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37篇
  13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损害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特别是症状不典型的心力衰竭至今仍然是临床诊断上的一个难点,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所作出的诊断往往准确性偏低,应同时根据客观指标加以判断。BNP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激素,在CHF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上受到广泛的重视,2003年被美国心脏病学会列为医学十大进展之一。本文就B-型利尿钠肽在冠心病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评估中的作用作一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52.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QTL定位信息, 借助玉米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进行了整合。在国内外研究中, 累计报道81个抗病毒基因位点, 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 比较定位发现这些位点集中分布于第3和6染色体。采用元分析技术, 确定3个“一致性”抗病毒QTL, 其中1个位于第3染色体, 在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上覆盖的范围为6.44 cM; 2个位于第6染色体, 覆盖范围分别为6.16 cM和27.48 cM。借助比较基因组学策略, 在第3染色体“一致性”QTL区间内筛选出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确定和克隆抗病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3.
954.
离子束注入阿魏菇生物效应及诱变育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离子束注入阿魏菇的生物效应,探索大型真菌阿魏菇的离子束诱变育种简易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能量5keV~30keV、剂量1.5×10^15cm~~1.5×10^16cm。的N+束注入青河野生阿魏菇ACK的分生孢子和菌丝单细胞,镜检,洗脱初筛,转接复筛。结果:离子束注入对阿魏菇分生孢子及菌丝单细胞刻蚀作用明显,细胞存活率能量、剂量效应显著;获得了一种梯次注入、营养缺陷性或目标性状高通量定性初筛和目标性状定量复筛的离子束诱变育种方法。结论: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是一种简便易行适用于大型真菌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55.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的核酸体外扩增是1983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革命性技术,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化的农业和医学以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特别是在人类认知基因和基因组的过程中,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初,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主要是利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这样就使核酸的体外扩增反应可以在热循环中进行。但因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消耗大量的电力,其成本和应用范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之后,恒温体外核酸扩增悄然兴起,这改变了传统扩增技术的局限性,使核酸的体外扩增更加简单和方便。重组酶介导扩增(RAA)法是一种最新型的恒温体外核酸扩增技术,该系统的显著优点在于它在常温下就能实现DNA解链并快速扩增(15~30min完成),反应快速、专一性好、灵敏度高,还可用于定时定量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56.
目的:利用体外浸泡法评价镍镀层、氮化钛镀层和镍-氮化钛复合镀层后的钕铁硼磁体抗胆汁腐蚀的效果,为临床磁压榨技术在胆道重建中的应用提供表面改性方案。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胆汁,采用体外恒温38℃浸泡磁体,定期称量磁体质量并更换浸泡液,检测浸泡液铁离子浓度。浸泡30天后计算各组磁体质量丢失率,扫描电镜观察磁体表面结构。结果:胆汁浸泡30天后,裸磁体、镍镀层、氮化钛镀层、镍-氮化钛复合镀层组磁体质量丢失率分别为0.57%、0.35%、0.34%、0.19%,不同时间点浸泡液铁离子浓度不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浸泡后磁体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斑,镀层出现脱落。结论:镍-氮化钛复合镀层表面改性处理后的钕铁硼磁体抗腐蚀能力明显优于单纯镍镀层和氮化钛镀层的磁体。  相似文献   
957.
Cabbage family affairs: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Brassicace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fe without the mustard family (Brassicaceae) would be a world without many crop species and the model organism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our knowledge in almost every field of modern plant biology. Despite this importance, research breakthroughs in understanding family-wide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processes within this flowering plant family were not achieved until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recent outcomes from diverse botanical disciplines (taxonomy, systematics, genomics, paleobotany and other fields) to synthesize for the first time a holistic view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mustard family.  相似文献   
958.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内毒素(endotoxin)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6h、48h、对照组和生理盐水(NS)用药6h、48h、对照组,每组6只。10mg/kg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Ns对照。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对照组大鼠的毒副反应;用药6、48h各组大鼠无菌条件下心脏穿刺取血、肝素抗凝,检测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同时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P用药后6h,大鼠体重开始明显降低,用药48h后,大鼠腹泻逐渐加重,用药3d后大鼠死亡。DDP用药后6h大鼠血尿素氮、肌酐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DP用药后48h血尿素氮升至(18.71±9.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48±0.6)mmol/L(P〈0.05),同时血肌酐含量亦升至(49.6±14.1)μmol/L,与对照组(27.17±1.7)μmol/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DP用药后6h所有大鼠外周血内毒素含量都低于0.0218Eu/rrd最低检出限,明显低于NS对照组大鼠(0.3141±0.1477)Eu/ml(P〈0.01);DDP用药后48h大鼠外周血内毒素的含量增高均超过0.70Eu/ml最高检出限,明显高于NS对照组大鼠(0.1661±0.1198)Eu/ml(P〈0.01)。结论外周血内毒素含量的变化与大剂量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发病机制无关,但与大鼠肾功能衰竭有关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960.
程燕林  梁军  吕全  张星耀 《生态学报》2011,31(11):3197-3207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农业和林业上重要的病原菌、内生真菌或潜在的致病菌,主要引起树木溃疡病。这类真菌种类繁多,寄主范围广,广泛分布于全球,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葡萄座腔菌科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简要介绍了葡萄座腔菌科真菌物种鉴定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并列出了2006年以来发现的6个新属和38个新种;概述了该科各个种、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科内区分的18个群。在真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其与寄主关系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大体可分为寄主专化型和广谱寄生型两种类型,并已经揭示了无性型为Diplodia,Lasiodiplodia和Dothiorella等部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它们与寄主之间的联系。在种内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研究方面,展示了利用ISSR、SSR等分子标记方法取得的一些重要结果,有些种群(如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没有寄主专化性,它们在不同寄主间表现出很强的基因流动,但在不同区域内的基因交流却很有限。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科分子生态学研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