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6篇
  免费   2474篇
  国内免费   290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1275篇
  2020年   902篇
  2019年   1188篇
  2018年   1212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1205篇
  2015年   1779篇
  2014年   2035篇
  2013年   2145篇
  2012年   2616篇
  2011年   2775篇
  2010年   1775篇
  2009年   1373篇
  2008年   1583篇
  2007年   1446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1361篇
  2003年   978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70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1.
李小蕊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9,41(6):583-591
在颈七水平横断大鼠脊髓以诱发急性胃溃疡。结果表明:(1)脊髓横断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下降,体温的下降可能是诱发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2)注射肾上腺素可减轻溃疡和防止体温下降,且两者均呈剂-效关系;(3)切除肾上腺可使脊髓横断诱发的溃疡明显减轻,如补充注射地塞米松则可使之重新加重,但体温的下降在以上情况下均不受影响;(4)脊髓横断后胃粘膜泌酸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溃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12.
几个粳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英方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89,32(3):286-292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粳稻抗性可分两类:(1)“80079”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对种群为害还表现有耐虫性;(2)“中国91”、“盐粳2号”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但却有一定的拒产卵机制,对种群为害还兼有耐虫性,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213.
夜蛾复眼转化速度与光暗适应的时间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慰曾 《昆虫学报》1989,32(3):306-310
夜行蛾类的复眼,随光、暗适应时间而逐步转化,这种转化是可逆的.以屏蔽色素分布范围的大小为指标来判断复眼的转化速度得以下结果:1.从亮眼到暗眼:亮眼进入暗适应后其屏蔽色素随暗适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向远心端方向集中.屏蔽色素的移动是减速进行的.暗适应开始后的前3分钟,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10.7,当暗到10—15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4.6,再暗到60—150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0.7.屏蔽色素移动的速度个体间差异较大,完成全过程大多数个体需150分钟,少数个体只需60分钟,另有个别个体经过270分钟暗适应仍尚未完成全过程.2.从暗眼到亮眼:暗眼受光后,其屏蔽色素随光适应时间的增加而向近心端方向扩散,色素移动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缓.转化全过程约需60分钟.  相似文献   
214.
雪兔子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雪兔子(Saussurea gossypiphora D.Don)中首次分得6种结晶物,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terone)(Ⅰ)东莨菪素(scopole-t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芹菜素(apigenin)(Ⅳ),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glucoside)(Ⅴ),伞形花内酯甙(umbelliteione 7-O-β-D-glucoside)(Ⅵ)。  相似文献   
215.
曝氧后,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固氮酶钼铁蛋白的催化活性和圆二色信号都显著降低,而吸收光谱则显著增加。与钼、铁、硫化合物和二硫苏糖醇组成的重组溶液保温后,曝氢蛋白的圆二色信号和吸收光谱几乎完全恢复至天然状态的同时,乙炔还原活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恢复,表明重组溶液可使曝氧蛋白中的 P-cluster和其它活性部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216.
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和哺乳类动物脑颅侧壁构造类型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从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进化到高级兽类哺乳动物过程中脑颅侧壁所发生的形态演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构造上的不同,将这些动物的脑颅侧壁的构造方式划分为四个构造类型,代表四个进化阶段。  相似文献   
217.
禄丰古猿地点的猪尾鼠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亚洲首次发现的猪尾鼠类化石。材料系1983年于云南禄丰古猿地点最晚中新世石灰坝组采集到的,计有代表两属三种——Platacanthomys dianensis sp.nov.,Typhlomysprimitivus sp.nov.和T.hipparionum sp.nov.的百余枚牙齿。文中除对新种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对猪尾鼠类的分类位置及系统发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8.
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形类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本文记述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群中的兔形类化石共3属5种: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sp.nov.,Hypolagus sohreuderi,Ochotona cf.lagrelii,Ochotona minor和Ochotona erythrotis.。对首次发现于亚洲的Pliopentalagus进行了起源和演化方面的探讨;并就华北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常见的Hypolagus作了一些评述。本文指出:Hypolagus—Plio-pentalagus组合已延至早维拉方期;Ochotona lagrelii—Ochotona minor则为已知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219.
记内蒙古Juxia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古沙拉木伦额尔登敖包地区第三系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中发现的始巨犀的一个新种:寿氏始巨犀(Juxia shoui)。据其前臼齿及鼻切迹的位置等特点,这一新种当为始巨犀属中比较进步的一个成员,是包氏始巨犀和巨犀之间的过渡类型的犀类动物。  相似文献   
220.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几种始新世哺乳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三个泉地区依希白拉组中采到的踝节类、蹠行类、全齿类和恐角类化石。根据这些化石,依希白拉组的时代可能和北美中始新世勃力吉期相当。文内,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周明镇和胡长康(1956)记述的真恐角兽的前臼齿可能产自三个泉附近的依希白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