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4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栖息地破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濒危物种的生存也构成严重威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仅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样线法进行野外调查,使用存在点与伪不存在点数据,结合海拔、坡度、坡向、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和植被类型作为变量,运用CART、Random Forest、Tree Net三个机器学习模型对褐马鸡的上述6种栖息地因子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褐马鸡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植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根据AUC值选择Tree Net模型为最适宜模型,划分褐马鸡的适宜栖息地类型,并计算适宜面积。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重点栖息因子对北京地区褐马鸡的影响状况,利于褐马鸡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2.
以12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为供试菌,采用平板打孔法对10个品种石榴果皮的9种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效果研究,并对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石榴果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种中的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强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制效果,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较弱,对霉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在供试的10个石榴品种中,‘峄城软籽’石榴果皮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表明,石榴果皮甲醇提取物中含有黄酮及其苷类物质、生物碱、酚类、鞣质类等成分。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双基因共表达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分别构建了含反义凝血酶受体(ATR)或/和p21单、双基因及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伴随病毒(AAV)载体.上述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BHK-21细胞, G418筛选获得整合有外源基因的细胞株.克隆形成过程中显示单、双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克隆形成速度减慢,细胞形态改变,且双基因的作用明显大于单基因.以绿色荧光出现说明报告基因得到表达后,又以DNA印迹证实ATR和p21单、双基因已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并维持了凝血酶受体(TR)基因的反义位置.半定量RT-PCR证实TR基因表达降低,p21基因表达升高,ATR和p21(AP)双基因得到了共表达.以具有可提供复制和包装功能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V-rc/ΔU12分别感染载有不同基因的BHK细胞株,包装产生重组AAV(rAAV)病毒, 并经点杂交法测定其滴度(每毫升病毒液中所含病毒颗粒数).rAAV/AP中ATR与p21的病毒颗粒数分别为1.02×1013/ml和1.08×1013/ml, 单基因rAAV/ATR的滴度为6.54×1012/ml,rAAV/P21为1.06×1013/ml,为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免疫学方法是人体包虫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是手术前确诊和临床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包虫感染的试验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对皮内实验、抗原的检查、抗体的检查、免疫复合物的检查以及DNA的检查的逐个分析,探讨目前临床上对棘球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檀满枝  密术晓  李开丽  陈杰 《生态学报》2011,31(8):2060-2067
河流冲积平原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对土壤水肥保持、供给能力以及水盐运动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区域土壤的六大成土因素中,地形的影响最为突出。分析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地形影响,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模型,基于土壤剖面特征质地层厚度数据,得到研究区9种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对比分析典型区和研究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地形影响结果表明:隶属于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砂-砂-砂的隶属度值与高程之间始终存在正相关,说明地形较高部位发育的土壤质地偏砂的规律性始终存在,而从典型区到研究区,其它土壤剖面质地构型、0-60cm土层质地类型、以及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类型受地形影响的规律性减弱。地形较低部位发育的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相对复杂,而地形较高处,发育的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相对简单。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复杂的地区可能更多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表现出受地形影响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6.
5种沙地灌木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植物功能性状对地形地貌分异引起的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对于揭示我国西北地区植物应对地下水埋深增加的维持机制和开展植被生态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流兔河流域典型草原生境的5种建群灌木沙柳(Salix psammophila)、乌柳(Salix cheiloph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杨柴(Hedysarum laeve)为研究对象,认识其在滩地、丘间-丘顶典型分布和地势抬升条件下,沙地灌木生物量分配、根系分布及其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生理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沙柳为深根系植物,生理功能的维持不仅依赖浅层土壤水,而且吸取地下水;乌柳、柠条、油蒿和杨柴为浅根系植物,主要水源是浅层土壤水。(2)在滩地共生条件下,沙柳和乌柳黎明前小枝水势(ψpd)、正午小枝水势(ψm)、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表观量子效率(Φ)、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Ps)及光补偿点光量子通量密度(Ic)无显著差异;油蒿和杨柴ψmgsFv/Fm存在显著差异。(3)由丘间-丘顶分布引起地下水埋深不同的条件下,丘间和丘顶沙柳ψpdψmPsIc差异显著,乌柳ψpdgs差异显著,柠条和油蒿仅ψm差异显著,这几种灌木其它生理性状在丘间和丘顶无显著差异。(4)沙柳生理性状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gsPs呈降低趋势,Φ呈升高趋势,Ic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不同根系分布的灌木,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干旱生态系统原生植被恢复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刘深思  徐贵青  米晓军  陈图强  李彦 《生态学报》2022,42(21):8881-8891
干旱区因降水稀少,地下水成为荒漠植被重要且稳定的水源。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建群种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不同地下水埋深(3.45、9.08、10.47、13.27 m和15.91 m)下生长季前期和后期同化枝生理生化指标(黎明水势、正午水势、含水量、氯离子、钠离子、脯氨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生长与形态特征(生长速率和胡伯尔值),旨在认识荒漠植物对地下水埋深增加和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特征和调节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梭梭应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生理调节对策,是采取先降低后升高黎明前同化枝水势、降低新枝形成期同化枝生长速率、增大胡伯尔值和积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策略;(2)梭梭应对生长季大气干旱的生理调节对策,是通过降低黎明前同化枝水势、维持较高胡伯尔值、积累钠离子和消耗淀粉抵御季节性干旱;(3)在大气干旱与地下水水文干旱交互作用下,梭梭是采取降低正午同化枝水势、维持较高的同化枝含水量和积累可溶性糖的生态策略。综上所述,梭梭在响应地下水水文干旱和季节性大气干旱的生理特征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丰富了水文和大气干旱对梭梭生理和生长影响的认知,可以为基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干旱区荒漠植被保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桃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结构组成及动态规律,为桃园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选择树龄5~6年的桃园为调查对象,系统调查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测定群落的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及优势集中性指数(C)等指标,研究园内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桃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高-低-高-低的趋势;群落优势度(B)与优势集中性指数呈现低-高-低趋势。食蚜蝇、蜘蛛、瓢虫、步甲和草蛉是桃园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大灰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e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是食蚜蝇亚群落的优势种群,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其发生高峰期;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是瓢虫亚群落的优势种群,5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其发生高峰期,随后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龟纹瓢虫鼎斑变型和锚斑变型是桃园最常见的色斑变型,分别占49.6%和29%;蜘蛛亚群落主要包括皿蛛、蟹蛛和球蛛类群,5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是其发生高峰期;步甲亚群落的发生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随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为草蛉亚群落的优势种群,6月上旬至8月上旬是其发生高峰期。【结论】桃园捕食性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捕食性蜘蛛、食蚜蝇、捕食性瓢虫、步甲和草蛉5个亚群落,不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特征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相互演替,共同发挥控制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高温胁迫对烟草叶绿体NADPH脱氢酶复合体活性的促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叶绿体NAD(P)H脱氢酶复合体(NDH)在植物抵御热胁迫中的生理意义,比较了烟草ndhJK基因缺失突变体(ΔndhJK)和野生型对50℃高温胁迫的响应.高温下,野生型中一条NBT-NADPH氧化还原酶活性带有所增加,免疫印迹分析确定了此活性染色带是NDH亚复合体,该活性带中的NDH-K表达量也在热胁迫条件下明显地增加.与ΔndhJK相比,在高温胁迫下,野生型中远红光诱导的P700 氧化速率明显地变慢,而远红光关闭后的P700暗还原速率则显著地变快,表明高温促进NDH介导的围绕光系统I的循环电子传递.根据这些结果推测,在热胁迫条件下野生型中对NADPH底物专一的NDH活性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减少NADPH的积累,减轻叶绿体间质的过度还原.  相似文献   
110.
鲤鱼线粒体tRNA~(phe)基因的核酸序列已被测定。在鲸、人、爪蟾、牛、小鼠、鸡和鲤鱼中对此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在D茎存在一个奇怪的保守结构,然而D茎在其余种类的已经测定的脊椎动物线粒体tRNA基因和细胞质tRNA基因中是极不保守的。这一保守结构包含有13bp碱基,我们将此保守区前7个碱基与真核生物RNA PolⅢ识别的A区相比较,发现在此不同物种的两种序列存在部分的同源性。考虑到tRNA~(phe)基因在线粒体基因组上位于置换环区和线粒体rRNA基因编码区之间这一特殊区域内,我们推测这一奇怪的保守结构可能存在其它更为有意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