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6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725篇
  90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淀山湖基于初级生产力的鲢鳙富营养化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采用黑白瓶测溶氧法对淀山湖湖南区和围隔区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测定,依据测定的湖南区初级生产力估算鲢、鳙渔产潜力及合理放养量,讨论温度、透明度、营养盐、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鲢、鳙放养对淀山湖水体营养物质的定量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湖南区平均水柱日毛产量(PG)为4.02gO2.m-2,8月最高、1月最低,净产量(PN)为1.99gO2.m-2,年PN/PG=52%;2)0~0.5m水层对水柱初级生产力贡献最大,湖南区占32.3%、围隔区占32.2%;3)初级生产力与透明度、水温呈明显正相关,与其他理化因子相关性不明显;4)淀山湖浮游植物年生产量为28.18×104t,按鲢鳙3:1比例放养,鲢渔产潜力为1621.58t,鳙为1216.18t,鲢合理放养量为16.94t.km-2,鳙合理放养量为6.35t.km-2;5)以淀山湖每年渔产2837.76t计算,可以固定氮、磷分别为85.50t、7.63t,由此可使淀山湖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降低0.67和0.06mg.L-1。  相似文献   
42.
辽宁和江苏两省杂草稻植物性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和江苏两省是我国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明确两省杂草稻识别特征和类型, 我们在两省14个市29个样点采集样品, 与当地栽培水稻品种一并在南京种植, 观测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23个植物性状。结果表明, 两省杂草稻在营养生长期的1月株高、1月和2月分蘖数, 在生殖生长期的果皮色、谷粒长/宽比、百粒重、落粒性、秆硬度、剑叶宽、剑叶长、有效穗数、50%黄熟、50%黄熟–50%抽穗和全黄熟等性状与相应的当地栽培稻存在差异;主成分1和主成分2组成的二维散点图(累计贡献率达43.24%)也显示出两省杂草稻间以及与栽培稻间的差异性。采用欧氏距离对两省杂草稻进行系统聚类可以将杂草稻分为籼型和粳型。其中辽宁省杂草稻全部聚在粳型类群中, 它们又可细分为两类; 江苏省杂草稻既有粳型, 又有籼型, 其中粳型与辽宁省杂草稻聚在粳型类群中, 籼型又可分为3类。这6个类群分别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第1类为强落粒、粒轻、秆矮、早熟、偏粳等; 第2类为无芒、穗多、强休眠、剑叶窄、偏粳等; 第3类为长芒、弱分蘖、穗少、弱落粒、偏粳等; 第4类为硬秆、剑叶宽、迟熟、强休眠、偏籼等; 第5类为红果皮、粒长、软秆、粒重、偏籼等; 第6类为无芒、株高、穗长、剑叶长、偏籼等。上述杂草稻的形态学指标和类型的研究将为两省开展杂草稻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A novel amperometric immuno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human serum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 was constructed by immobilization of HCG with titania sol-gel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the direct electrochemistry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labeled to HCG antibody (HRP-anti-HCG).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HCG membrane were characterized to be chemically clean, porous and homogeneous. HRP-anti-HCG was functionally conjugated with the immobilized HCG after incubation in phosphate buffer (PBS) containing HRP-anti-HCG. A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HRP with a rate constant of 1.35+/-0.40 s(-1) was observed at the HRP-anti-HCG-HCG/titania sol-gel membrane modified electrode in 0.1 M PBS pH 7.0. With a competitive mechanism the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ic peak current of the immobilized HRP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an increasing HCG concentration from 2.5 to 12.5 mIU/ml in the incubation solution. The HCG immunosensor showed a detection limit of 1.4 mIU/ml, a good accuracy and acceptable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with an intra-assay CV of 4.7% at 5.0 mIU/ml and an inter-assay precision of 8.1% obtained at 10 mIU/ml. The biosensor displayed a good stability in a storage period of 30 days.  相似文献   
44.
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识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迟妍妍  许开鹏  王晶晶  张丽苹 《生态学报》2018,38(23):8555-8563
生态空间识别是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和减缓生态退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生态学目前研究的重要领域。京津冀地区自然禀赋先天不足,由于持续高强度的开发活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生态压力增大,脆弱的自然生态本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冲突激烈。为了探索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空间管控有效方法,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生态保护重要区域识别,确定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空间。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冀北燕山山区和冀西太行山山区,这些重要的区域关系到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是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态空间识别将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肝癌先天性多表达多药耐药基因,严重影响肝癌的化疗效果,筛选肝癌细胞中的耐药基因,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提高肝癌化疗效果,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首先构建肝癌细胞逆转录病毒的cDNA文库,感染成纤维细胞,使得逆转录病毒基因整合进细胞,加药筛选,存活细胞中的基因再次包装成病毒,用于下一轮筛选。采用循环包装回收(Cyclical packaging rescue,CPR)技术进行肝癌细胞耐药基因的筛选即是通过病毒包装将基因从细胞中钓取出来,相比于常规筛选方法,仅通过一轮筛选可能会出现很多假阳性基因,采用CPR技术则是通过多轮筛选,很大程度减少了假阳性细胞的出现。通过该方法经过四轮筛选获得核糖体蛋白S11(RPS11)、核糖体蛋白L6(RPL6)、核糖体蛋白L11(RPL11)、核糖体蛋白L24(RPL24)等几种基因,经初步检测,增加了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0.
ROC曲线分析在评价入侵物种分布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s,ENMs)已广泛应用于物种潜在分布区预测,ENMs的应用也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化分析工具,但如何评价不同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成了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在评价不同生态位模型预测效果中的应用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以一种植物病原线虫-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为例,应用ROC曲线分析法对其5种模型(BIOCLIM,CLIMEX,DOMAIN,GARP,MAXENT)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值分别为0.810,0.758,0.921,0.903和0.950,以MAXENT模型的AUC值最大,表明其预测效果最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GARP与DOMAIN模型之间AUC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模型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