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生境中辽东栎的构型差异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孙书存  陈灵芝 《生态学报》1999,19(3):359-364
辽东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在东灵山区,存在于多种林分中,对生活在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次生落叶阔叶灌丛中辽东栎植株的构型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辽东栎构型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混交林中的辽东栎个体多生活在林隙中,同灌丛中的个体相比,树冠窄小,枝倾角较大,第一枝级枝条(上层)较长,但分枝率较小,叶面积指数较低;(2)枝,叶的方位角,叶倾角(上层)在不同生境中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叶  相似文献   
92.
六种木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其小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严昌荣  韩兴国  陈灵芝 《生态学报》2001,21(11):1952-1956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亏缺(VPD)和温度.辽东栎、山杏、大叶白蜡、北京丁香、荆条和核桃楸等植物在整个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在3.76~4.95 mmolCO2.mol1H2O之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4.428±0.386 mmo1 CO2.mol-1H 2O,水分利用效率以山杏最高,核桃楸最低.在整个生长季中,这些植物在早春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生长旺期.另外,同种植物生长在于旱瘠薄生境上的水分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93.
几种常微量元素在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分解网袋法 ,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辽东栎小枝进行连续 5a的分解研究 ,测定了 Ca、Mg、Cu、Zn和 Mn5种元素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含量和剩余百分率的变化 ,发现这两个指标在这几种元素之间既有一定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差异。相似性表现在这几种元素在分解开始时 ,其含量都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有的表现为不断上升( Ca和 Zn) ,而有的则在分解阶段的中期 ,已开始明显下降 ( Mg,Cu和 Mn)。从丢失速率常数上看 (根据 Olson的失重率常数 k) ,由于 Ca和 Cu在分解过程中的大量增加 ,因而用 Olson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差 ,而其它 3种元素用 Olson指数方程拟合结果相比较 ,发现 Mn的失重率略高于 Mg,而超过 Zn的 2倍。但这些元素的失重率都明显低于一些大量营养元素如 N、P、K的失重率  相似文献   
94.
28年生人工油松林标准地设置在西山海拔300一350米的南坡与北坡山地。试用了多种数学模型预测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应用w(树干)=2.372(D2H)0.664, w(枝条)=1.317(D2H)0.992,w(叶子)=1.417(D2H)0.833和w(根系)=1.593(D2H)0.757幂函数方程,分别获得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南、北坡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9.13吨/公顷和42.46吨/公顷。用直接收获法测得不同坡向油松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的季节动态,以8月份生物量计,南、北坡灌木层生物量为8.05吨/公顷和5.78吨/公顷,草本层为0.74吨/公顷和0.77吨/公顷。南,北坡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38.08吨/公顷和48.68吨/公顷。  相似文献   
95.
不同杉木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成土母质相同、坡向坡度相似、海拔基本一致的杉木-米老排、杉木-火力楠和杉木纯林3种杉木人工林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干筛法分离2 mm、2~0.25 mm和0.25 mm 3个团聚体组分,研究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阐明不同杉木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37%、21.00%、21.46%和20.35%、16.51%、17.82%;全氮的变异系数低于有机碳和全磷,但三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集中分布于小粒径团聚体(0.25 mm)中,全磷含量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较为均匀;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杉木-火力楠杉木-米老排杉木纯林;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09%、19.75%、22.24%和19.56%、21.28%、24.49%;土壤C/N的变异性较低,土壤C/P和N/P均在大粒径团聚体(0.25 mm)中较高,土壤C/N、C/P和N/P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在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中,缺乏磷元素,建议及时补充P元素,避免土壤持续利用受到磷的限制。  相似文献   
96.
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形状的指数分析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刘灿然  陈灵芝 《生态学报》2000,20(4):559-567
选取4个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击长面积比SI1、斑块周长与等面积的圆周长之比SI2和身份个斑块分维SI3和SI4)并借助GIS软件ARC/INFO对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的斑块形状进行分析,又地这四个形状指数进行 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I1与SI4,SI2与SI3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的秩相关,SI1与SI2,SI2与SI4,SI3与SI4两两之间于垢负和秩相关。因  相似文献   
97.
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旱灾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采用CERES-Maize作物模拟模型,模拟了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我国夏玉米产量影响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了解我国50年来夏玉米受旱的变化情况,并为干旱的研究方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0年我国夏玉米的潜在产量损失呈略微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其中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表现为上升趋势。(2)在过去50年里,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损失中心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华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减轻和东北地区受旱程度的增强是造成损失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3)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的经纬度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北极涡、副热带高压系统的部分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北极涡在生长季前期或同期偏小、偏弱时,我国夏玉米潜在旱灾产量损失中心将偏东、偏北,而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8.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其感染宿主后可以凭借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潜伏在宿主体内1年至终身不等,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沙门菌持续性感染与毒力岛密切相关,尤其是沙门菌毒力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SPIs) SPI-1和SPI-2。SPI-1效应蛋白SipB和SipC等以不同的途径影响细菌入侵,诱导细胞自噬或者凋亡;而SPI-2效应蛋白SseI和SseL等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协助沙门菌的胞内存活,为沙门菌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主要阐述SipB和SseI等毒力岛效应蛋白在沙门菌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SPI-6、SPI-7和SPI-19等毒力岛的作用,以期为研究沙门菌持续性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Cortactin regulates the strength of nascent N-cadherin-mediated intercellular adhesions through a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mechanism. Currently,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ortactin phosphorylation and the kinases responsible for the regulation of adhesion strength are not defined. We show that the 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Fer phosphorylates cadherin-associated cortactin and that this process is involved in mediating intercellular adhesion strength. In wild-type fibroblasts N-cadherin ligation-induced transient phosphorylation of Fer, indicating that junction formation activates Fer kinase.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cortactin after N-cadherin ligation was strongly reduced in fibroblasts expressing only catalytically inactive Fer (D743R), compared with wild-type cells. In wild-type cells, N-cadherin-coated bead pull-off assays induced fourfold greater endogenous N-cadherin association than in D743R cells.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showed that GFP-N-cadherin mobility at nascent contacts was 50% faster in wild-type than D743R cells. In shear wash-off assays, nascent intercellular adhesion strength was twofold higher in wild-type than D743R cells. Cortactin recruitment to adhesions was independent of Fer kinase activity, but was impacted by N-cadherin ligation-provoked Rac activation. We conclude that N-cadherin ligation induces Rac-dependent cortactin recruitment and Fer-dependent cortactin phosphorylation, which in turn promotes enhanced mobi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urface expressed N-cadherin in contacting cells.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