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69篇
  免费   6984篇
  国内免费   6824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1100篇
  2022年   1974篇
  2021年   4793篇
  2020年   3191篇
  2019年   4016篇
  2018年   14746篇
  2017年   12612篇
  2016年   10834篇
  2015年   6379篇
  2014年   7147篇
  2013年   7519篇
  2012年   12380篇
  2011年   19714篇
  2010年   15843篇
  2009年   11968篇
  2008年   14124篇
  2007年   15078篇
  2006年   3773篇
  2005年   3304篇
  2004年   3255篇
  2003年   3102篇
  2002年   2461篇
  2001年   1721篇
  2000年   1499篇
  1999年   1429篇
  1998年   826篇
  1997年   913篇
  1996年   822篇
  1995年   775篇
  1994年   679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700篇
  1991年   572篇
  1990年   462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32篇
  1986年   185篇
  1985年   210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8篇
  1972年   246篇
  1971年   274篇
  1965年   13篇
  1962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天然产物抗氧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简介了近十年来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讨论了天然产物抗争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82.
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太白县的缬草根和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分别进行分析,从根中鉴定出45种成分,以茎叶中鉴定出67种成分,并用GC测定了每一成分在该挥发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983.
单祥年  刘季和 《病毒学报》1993,9(4):345-351
从手术切除的24例女性和12例男性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42例女性尖锐湿疣、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和4例女性假性湿疣的石蜡包埋标本中,提取组织的基因组DNA,用人工合成的人乳头瘤病毒6.11和16型E6区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通过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66例女性尖锐湿疣中,感染HPV6型者4例,感染11型者12例,6+11型混合感染者49例;阴性1例,总检出率达98.4%。4例女性假性湿疣中1例为HPV6型感染,阳性率25%。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中HPV6+11型感染者5例,6+16型感染者3例,6+11+16型多重感染者8例,阳性率100%。12例男性尖锐湿疣中,HPV11型感染者7例,6+11型4例,阴性1例,总阳性率91.6%。还对细胞学上空泡化和非典型空泡化尖锐湿疣标本的HPV感染做了比较,未发现差异。  相似文献   
984.
自从1962年Hollings在栽培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发现第一例真菌病毒以来,迄今已在100多种真菌中发现了病毒,多数含双链RNA基因组。1972年Bozarth报道在R.solani中发现病毒,但未报道该病毒的理化性质。1975年Finlker在R.solani的一个强致病力菌株中分离到双链RNA病毒,它含3个组分dsRNA。  相似文献   
985.
一种重组人α1型干扰素突变体IFN-α1/86D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α1型干扰素突变体IFN-α1/86D在摇瓶培养和分批发酵培养的重组大肠杆菌DH5α株中的表达动态,并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和抗α1型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的两步流程对其进行了纯化,得到SDS-PAGE纯及高效液相层析(HPLC)纯的IFN-α1/86D产品,共比活性为2.3×10~7单位/毫克蛋白。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表明,纯化产品的纯度在95%以上,但其N端不均一,产品中含有两种N端序列正确的IFN-α1/86D活性分子,即约75%为去Met分子和约25%为带Met分子。  相似文献   
986.
流行性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双价灭活疫苗的人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士  黄永成 《病毒学报》1993,9(2):144-151
  相似文献   
987.
988.
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前文工作,本文报道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根及根茎用95%乙醇渗滤后的提取部分中获得的另外五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e A)、β-谷甾醇(β-Sitosterol),异芒柄花甙(Isoononin)和4',7一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其中胡萝卜甙和异芒柄花甙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药理实验表明,甘草查尔酮甲对H_2O_2诱异的溶血有极好的抑制作用(97.3%),但甘草甙在三个体外氧化体系中都没有明显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9.
作为入侵物种,北美水貂(Neovison vison)在欧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侵占了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生态空间,其入侵性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水貂引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70多年的历史,然而国内对其野外种群却鲜有研究。掌握水貂种群的入侵范围、入侵影响因素以及与本地具有相似生态位的欧亚水獭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水貂的入侵管理和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获取的分布信息,通过集合模型识别水貂和水獭的潜在分布区,评估水貂对水獭在地理空间上的入侵风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评估其生态位重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东北地区水貂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61,944.57 km2,水獭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83,590.94 km2,两者重叠区域面积为50,544.21 km2,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60.47%;(2)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黑龙江省水獭受水貂入侵的风险最高,潜在分布区重叠的比例达到78.9...  相似文献   
990.
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过程非常复杂,由抗原刺激导致抗体产生的现象,可借助数学模型的研究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本文讨论有关抗体产生与免疫反应的动力学的问题,介绍有关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近斯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若干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