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和评价苏尼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来收治我院的46例CML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统计其完全缓解(CR)率、生存期及影响因素。结果完全缓解35例,占总病例数的76.09%;部分缓解7例,占15.22%;未缓解4例,占8.69%。统计至2010年12月,五年存活26例,五年生存率56.52%。结论苏尼替尼是早期治疗CML的有效手段,能较为明显的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过程中仍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城市是外来入侵物种引入和二次传播的主要地区,城市环境中的入侵植物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阐明城市空间差异对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可为海口市生物入侵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口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461块随机样方的调查,记录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盖度、平均株高和样方环境信息。从入侵植物的样方发生率、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度等方面,比较其在城市化梯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发生差异和分布特征。【结果】(1)调查共记录外来入侵植物36种,隶属13科31属,其中菊科为优势科;以一年生和原产地为热带美洲的草本居多。(2)城市核心区和城市边缘区的入侵植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城市郊区,但城市郊区的多度显著高于城市核心区和城市边缘区。(3)在居住区、交通用地、空闲地、商业/单位/工矿用地中,入侵植物的发生概率与不透水面百分比呈负相关,而在林地、农业用地和城市公共绿地中,入侵植物更容易发生在不透水面百分比较高的区域。【结论】城市化梯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均显著影响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不透水面的比例作为一个重要的解释因子,可以为入侵植物的发生提供预判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在工业生产菌株选育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是一种在实验室里将微生物置于一定选择压力下,通过长期驯化,筛选获得具有特定表型突变菌株的方法.近年来,该方法通过改进特定进化条件和筛选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工业生产菌株,如特定表型筛选、底物高效利用、目标产物合成及生长特性优化等工业微生物菌株选育.本文综述了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在工业生产菌...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odors generated by the glycine/glucose Maillard reaction and the potent odorants 2,3-dimethylpyrazine (3DP) and 2,5-dimethyl-4-hydroxy-3(2H)-furanone (DMHF) on the human mood and integrativ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The score of certain subjective moods, especially anger-hostility, and tension-anxiety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halation of the Maillard reaction sample and DMHF, and fatigue-inertia mood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DMHF, suggesting a sedative effect of these odors on mood, while 3DP had no effect. Miosis rate and fingertip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inhalation of the odor from the Maillard reaction sample and both potent odorants, suggesting that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dominate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the sympathetic activity. The physiological relaxing effect of these odors was also confirmed by decreased flicker frequency value and decreased oxyhemoglobin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