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9篇
  免费   1896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3033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1226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1085篇
  2018年   1057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1136篇
  2015年   1618篇
  2014年   1869篇
  2013年   2109篇
  2012年   2403篇
  2011年   2231篇
  2010年   1284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300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1057篇
  2005年   911篇
  2004年   782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2篇
  1975年   30篇
  1974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张杰  胡维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生态学报》2015,35(4):965-971
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Callus induction,which results in fate transition in plant cells,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and key step for plant regeneration.This process can be stimulated in different tissues by a callus-inducing medium(CIM),which contain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phytohormone auxin.Although a few key regulators for callus induc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the multiple aspects of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driven by high levels of auxin still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Here,we find that high auxin induces callus ...  相似文献   
84.
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的元素和施用方法中,硅酸钠叶面喷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而碳酸钙、硼酸、硅酸钠土施和亚硒酸钠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镁、锌、铁的盐酸盐形态对水稻籽粒的增产效果优于硫酸盐形态,而钙、铜的硫酸盐形态增产效果略高于盐酸盐形态。在钙、镁、硫三种中量元素中,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而镁和硫则降低了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以硫磺粉处理为最低。稻草中的Cd浓度和总量均以氯化镁处理为最高,硫磺粉处理最低。镁能有效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其盐酸盐优于硫酸盐。在微量元素中,锌对水稻Cd的吸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铜,而有益元素肥料硅酸钠叶面喷施则显著增加了稻谷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硫酸亚铁、氯化锰、氯化铜、硼酸和硼砂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硅酸钠叶面喷施和锌处理则促进了Cd的转移,表明硅酸钠抑制水稻吸收Cd的机制很可能发生在土壤中,而非在植株体内或地上部分。在Cd污染土壤上选用适宜的中微量和有益元素肥料及其施用方法,能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稻米中的Cd含量。  相似文献   
85.
王晓  张克斌  杨晓晖  顾岚 《生态学报》2012,32(16):5121-5127
鉴于目前国内对于半干旱区及小尺度上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界定的研究较少,利用交错带对其周围环境变化具有提前指示作用的原理,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首先探讨游动分割窗技术在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中的可行性,其次再对2006年—2010年湿地-干草原交错带的宽度和边界进行判定,通过交错带的宽度和边界变化并结合交错带内植被的变化情况,综合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湿地退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尺度大小以及交错带过渡性是否明显将决定适宜窗口宽度的大小,这点在选择最小适宜窗口宽度时体现更为显著;降雨量是决定该区交错带的位置与宽度的最主要因素,但降雨量并不是决定该区交错带内植被变化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交错带距湿地核心区的距离是影响交错带内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保护区的成立,四儿滩湿地在2006年—2007年间,交错带宽度变大,湿地状况转好,2008年—2010年,由于铁路建设,湿地遭到破坏,交错带萎缩,湿地出现退化现象。湿地-干草原交错带作为一个敏感地带,它的变化情况可以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作出一定的提前预示;在半干旱区湿地的健康评价和退化研究中,通过交错带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6.
彩色真菌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强、分辨率高、易生长、易观察的特点。在真菌培养方面优于其它培养基,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应用了化学生物效应促进真菌生长。  相似文献   
87.
为建立白芨(Bletilla striata)高效实用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紫花三叉白芨成熟未开裂的蒴果、块茎、叶片为外植体,筛选最佳外植体材料,并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基对原球茎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影响。结果表明,白芨种子为最佳外植体材料;培养基 KC + NAA 0.5 mg·L–1有利于白芨原球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MS + 6-BA 2.0 mg·L–1+ NAA 0.2 mg·L–1 + 10%椰汁有利于丛生芽增殖及成苗;将 2 cm 高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 1/2MS + NAA 0.5 mg?L–1中,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 98.67%。  相似文献   
88.
携起手来,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如何控制这种恶化趋势的发展,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代谢功能,以适应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已成为全世界生态学家的迫切任务。这项伟大任务需要各国科学家及其政府与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完成。  相似文献   
89.
Mud volcanoes (MVs) emit globally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methane into the atmosphere, however, methane cycling in such environments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as the roles of microbes and their associate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have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Here, we used data from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microbial 16S rRNA gene amplicons from six MVs in the Jungga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to quantify patterns of diversity and characteriz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We found anaerobic methanotrophs and diverse sulfate‐ and iron‐reducing microbes in all of the samples, and the diversity of both archae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was strongly link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iron and nitrate, which could act as electron acceptors in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 The impacts of sulfate/iron/nitrate on AOM in the MVs were verified by microcosm experiments. Further, two representative MV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microbial interactions based on phylogenetic molecular ecological networks. The sites showed distinct network structures, key species and microbial interactions, with more complex and numerous linkages between methane‐cycling microbes and their partners being observed in the iron/sulfate‐rich MV.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lectron accepto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driving the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se methane‐rich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0.
3种燕麦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种燕麦的核型研究余懋群,马欣荣,张庆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贵阳550025)关键词砂燕麦,野生大燕麦,黑龙江野燕麦,核型KARYOTYPESTUDYOFTHREEOATSINCHINA¥YuMaoq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